发展心理学重点

发布 2022-10-19 22:06:28 阅读 8488

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认知的发展,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其中思维是研究的主要内容;一是社会性的发展,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个性自我意识、能力等,其核心内容为个性或称人格。同时,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要注意四方面的问题,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语言的发展。

3. 发展心理学研究内容。

一)基本理论问题。

1) 关于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人类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2) 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外因问题(心理发展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3) 关于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问题(心理是连续发展的还是分阶段的)

二)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年龄特征的概念(p13)

年龄特征是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普遍性)、典型特征(代表性)或本质特征(具有一定性质)。它是和年龄有联系的,因为年龄是时间的标志,代表一定的时期和阶段,一切发展都是和时间相联系的。

4.儿童心理学正式成为科学:2024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因为这在心理学史上是第一部用观察和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比较有系统的科学的著作;霍尔——青年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做了研究。

5.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根据他对病人人格进行研究提出的人格理论,其核心思想是**说。人格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是弗洛伊德关于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在弗洛伊德的早期著作中,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主要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意识是与感知相联系的;无意识则包括个体的原始冲动、欲望和本能。弗洛伊德后来修订了这种意识与无意识的“二分法”,而引进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的心理结构或人格结构。

本我:人格结构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和基本的欲望组成,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代表着直接追求和绝对满足生物本能的人格方面。遵循“快乐原则”行事。

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重要。本我可能在幻想中得到满足或闯入梦境,弗洛伊德将这称为初级过程思维。

自我:介于现实世界和本我之间,其作用是妈妈组本我的需要,同时又要压抑和控制他的冲动,使他能获得为现实所许可的那种快乐,也不至于因为本我的盲目冲动而受到伤害,是意识的、理智的,遵循“现实原则”行动。自我与本我可比喻为骑士与野马的关系。

个人在人格结构中能自我支配行动,思考过去经验,计划未来行动,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弗洛伊德称为二级过程思维。

超我:是自我的一部分,是一种监督的自我,代表着社会的伦理道德,既通常所说的良心。它与自我不同,不仅使本我的欲望得到延迟满足,有时甚至根本不能得到满足。

当自我不能控制本我的冲动时,自我就会产生内疚感、犯罪感来惩罚自己。超我遵循“至善原则”。

二)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既提出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标准,又具体规定了心理发展阶段的分期。

1) 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标准。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即力比多。每个阶段以力比多集中投放的身体部位进行区分,这个身体部位称为**带。在弗洛伊德看来,一个人的人格早在儿童早期,或者说在5岁前后就已经形成了,早期力比多的发展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特征和心理生活的正常与否。

他根据**区的不同,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期(1-3)前***期(3-6)潜伏期(6-11)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

6.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新弗洛伊德主义)

他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而人从出生到**则经过六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由于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或不成功,就有两个极端,靠近成功的一端,就形成积极的品质,靠近不成功的一端,就形成消极的品质。

每一个人的个性品质都处于两极之间的某一点上,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展积极的品质,避免消极的品质。如果不能形成积极的品质,就会出现发展的“危机”。

埃里克森在《儿童期与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人的八个阶段”。

1)信任感对怀疑感婴儿期(0-2或0-1.5) 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出生后就有种种生物性需求,要吃、喝、抱、亲等,一旦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产生对周围的人及其世界的信任感。

这种对人和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以后各阶段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期形成同一性的基础。(曾子杀猪)2)自主性对羞怯感或怀疑儿童早期(2-4或1.5-3) 由于行走和语言的出现,开始探索世界,要求独立性,要求我“自己来”。

“我来”“我不”成为一些孩子的口头禅。如果此时处处束缚他的手脚,横加限制,限制过多、批评过多、惩罚过多,就会形成羞怯、疑虑,甚至孤独感和反抗。因此,这个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在**关怀儿童安全的条件下培养儿童自由活动的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学前期或游戏期(4-7或3-6) 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本阶段也称游戏期,游戏执行着自我的功能,在解决各种矛盾中体现出自我**和自我教育的作用。儿童可以在言语和行动上更广泛地探索和扩充他的环境,主动性大大增加。

在主动探索的同时,会与别人的自主性发生冲突,因而会产生内疚感。他认为,个人未来在社会中所能取得的工作上、经济上的成就,都与儿童在本阶段主动性发展的程度有关。4)勤奋感对自卑感学龄期(7-12或6-12) 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儿童开始进入学校,意味着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为了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也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儿童必须勤奋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又时不时渗透着害怕失败的情绪。这种勤奋感与自卑感的并存便构成了本阶段的危机。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春期(12-18),此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所谓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系列的感觉。

前面五个阶段是根据弗洛伊德的五个阶段提出的,以下三个阶段是埃里克森的发展,使他的理论更加完善。)

6)亲密感对孤独感**早期(18-25) 恋爱与婚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所以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亲爱。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25-50) 主要通过生儿育女,获得生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现着关怀的实现,积极的成果是关怀后代。这里的繁殖主要指关心建立和指导下一代成长的需要,因此,有人即使没有自己的孩子,也能达到一种繁殖感。

缺乏这种体验的人会倒退到一种假亲密的需要,沉浸于自己的天地之中,只一心关注自己而产生停滞之感。8)自我整合对绝望成年晚期(50-)在体验了人生的众多的喜怒哀乐后,这一阶段主要为获得综合的完善感,避免对自己的失望和厌恶感,体现着智慧实现。积极的成果为体验完**生的使命感。

7.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学说思想的核心是条件反射学说(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他把意识和行为看作反射,反射又分为两种。

1)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动物生来就有,在种系发育过程中所形成而遗传下来的,神经联系是固定的。

条件反射:由信号刺激物所引起,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

2) 两种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外界现实中具体的刺激物,如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的具体的信号。

第二信号系统:人类的词、语言等抽象的信号,是大脑皮层进化到人类阶段所特有的产物。两种信号系统是密切联系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抽象化和概念化。

后者是社会的产物,不仅是信号的信号,而且还代表着社会的要求,调节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调节着人的行为,使人在反映客观事物时具有目的方向性和自觉能动性。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是组织人类心理活动特有的生理机制。

8. 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极端的环境论者)

一)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发展心理学重点

发展心理学要点整理。一 发展。发展是指个体从受孕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的变化。系统性 有序 模式化 相对持久。连续性 跨时间的稳定性 对过去反应的连续性。1 发展的过程 成熟 maturation 由成长过程而非学习 受伤 疾病或者别的生活经历导致的身体或行为上的发展变化。学习 learnin...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一 名词解释。1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 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 关键期 敏感期 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予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更好的发展 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1 发展心理学 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 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名解 2 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的方面。两个主要部分 一 人的认知过程 智力活动 的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 知觉 记忆 思维 想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