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发布 2022-10-19 22:58:28 阅读 7576

名词解释。

1、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过程中心理所产生的积极变化。

2、发现学习: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3、角色:人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位置和与之相关联的行为模式,它反映了社会赋予个人的身份与责任。

4、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一种主观推测,是人们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或评价。

5、教师威信:指教师表现出的优秀心理品质对学生产生了心理影响,博得了学生的尊敬与依赖。

6、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分享、合作、助人、安慰、捐赠等。

7、自我意识: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自己认识自己的一切,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

8、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的行为方式,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9、最近发展区:提出者是维果茨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简答题。1、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1)学习的启蒙者。

2)积极情感的熏陶者、塑造者。

3)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辅导者。

4)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引导者。

2、儿童入学准备(如何做好)。

1)使学生形成对学校的正确态度和小学生意识。

2)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

3)引导儿童爱学习、会学习。

4)培养儿童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小学儿童迁移能力的培养。

1)透彻地理解知识是迁移的前提。

2)使知识结构化是迁移的关键。

3)实践和练习是迁移的保障。

4)自主、积极地吸纳和组织知识。

5)掌握规律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4、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2)悦纳教师职业。

3)稳定积极的教育心境。

4)健全的教育意志。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6)教育环境的适应与改造。

5、发现学习的优点:

1)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3)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的技巧。

4)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

6、在培养儿童道德意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让儿童获得道德意志的观念和榜样,产生锻炼意志的愿望,激发意志锻炼的自觉性。

2)组织道德行为练习,使儿童获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严格要求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

4)按儿童的意志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

论述题(这里只列出知识点,考时要结合案例铺开论述)。

1、如何对具有攻击与欺负行为的儿童给予行为干预和特殊教育。

1)攻击行为:指一种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是对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破坏,最终导致一种相互对立的敌意关系,分为工具性攻击和破坏性攻击。

2)欺负行为:儿童间经常发生的特殊类型攻击行为,是有意识地造成他人身心伤害的行为,具有有意性、重**生性、欺负者与被欺负者之间力量的不均衡性等特征,可分为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两种类型。

3)行为产生原因:①生物因素。②社会因素。

4)后果:会给生活在集体中的他人带来不安全感。

5)如何干预和教育:

创造不利于攻击行为的环境。

教儿童正确宣泄感情、控制敌意性攻击冲动。

引导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移情换位。

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儿童正确的非攻击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对攻击行为表现出“不一致反应”,即对其攻击行为不予强化,不予注意,而对其被攻击的对象却给予充分的关注。

轻度的惩罚。

2、如何给儿童营造出有利于其创造性发展的环境?(课本有案例)

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2)解除儿童对犯错误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

4)鼓励幻想。

5)鼓励与有创造性的人接触。

3、如何消除儿童的自卑、培养儿童的自信:

1)自卑:有时也称自卑感,指的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及某些心理品质的评价偏低,而产生的一种不如别人的自我意识。

2)自信:是个体对自己的信念,表现为对自己的知识、能力、行为、判断等有信心,不怀疑。

3)消除儿童自卑的措施: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与失败。

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激励、自我悦纳。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给自卑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等他初次成功有了信心之后,再逐渐提高学习的难度,使其提高自信,消除自卑。

教师还应给予自卑的学生特别的关注,根据测验和谈话,了解其长处,让他发挥自己的优势。

4)增强儿童自信的措施:

树立儿童正确的观念:应该坚信儿童的自信是可以培养的;相信儿童能做好,并经常鼓励他们。

给予适当的评价:批评和惩罚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自卑心态,降低教育效果;而表扬与鼓励则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教育效果。

大胆地放手。

注意教育的民主:遇事多让孩子独立去解决,而不是包办代替,让他们在独立完成、动脑动手中体验自己的能力,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

4、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管理?(课本有案例)

1)课堂管理: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

2)课堂管理要素:①课堂环境管理。②课堂纪律管理。③课堂气氛营造。

3)课堂环境管理:①学生的座位安排。②教室的空间利用。

4)课堂纪律的管理:

课堂规则的制订:

a.应符合简短、明确、合理、可行四个条件;

b.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充分讨论,共同制订;

c.应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

d.应及时制订和不断调整。

课堂纪律的管理措施:

a.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结构,维持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

b.区别对待课堂环境中的三种行为:积极行为、消极行为、中性行为;

c.正确、有效地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第一,运用非言语线索;第二,合理运用表扬和惩罚。

课堂气氛的营造可划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

良好气氛的营造:

a.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

b教师的移情能力(换位思考);

c.教师的期望;

d.教师的焦虑。

教师的课堂运作能力包括:

a洞悉;b兼顾;

c使分段教学环节顺利过渡的能力;

d.使全班学生始终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

e.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的能力;

f.责罚学生时避免微波效应,即避免班级中其他未犯错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

1 第1题。小学阶段,儿童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但是在其思维中具有 a.很少具体性。b.很大具体性。标准答案 b 2 第2题。8 10岁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 这一水平。a.直观形象水平。b.形象抽象水平。标准答案 b 3 第3题。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仍认为它是存在的,这说明儿童已建立了 概念。a.客...

儿童发展心理学

以时间划分 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时序设计。根据方式划分 观察法 实验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 合作性行动研究,心理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案例研究法。身体生长发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身体各比例的生长遵循 头尾发展 原则,同时遵循 远近发展 的原则。身体系统发展的不同步性 婴儿的身体发育时一个不同步的过程,不同...

儿童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儿童是指从出生到 岁左右。2 幅合论代表人物斯腾。其理论核心是人类的心理发展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3成熟优势论格塞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 成熟和学习。成熟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