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

发布 2022-10-19 22:29:28 阅读 2185

第一部分:

1.(机械记忆 )是幼儿记忆的主要方式。

2.遗忘进程总体上的特点是(先快后慢)。

3.婴儿期到幼儿初期,儿童之间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玩具)而发生。

4.(大脑)是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生理器官和物质基础。

5.皮亚杰从守恒实验中研究得出:年幼儿童的思维受(直接知觉)的影响,以单维的方式来认知事物。

6.婴儿的交往集中在玩具或物品上,而不是婴儿本身,婴儿之间互不理睬,偶尔互相触摸、微笑、发出声音与短暂的注意。这属于婴儿早期交往行为的(以客体为中心)阶段。

7.通常我们所说的一个人记东西快慢是指记忆的(敏捷性)较好。

8.弗洛伊德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与儿童(早)期跟父母感情的联结有密切的关系。

9.婴儿期的游戏主要是(模仿性游戏)。

10.脑内部结构成熟的重要标志(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11.著名的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发现刚出壳的小鹅,会把它们出壳时几小时内看到的活动对象当作是母鹅一样紧紧尾随。这种现象仅在极为短暂的特定时期内发生,错过了这个时期尾随反应则不能发生,劳伦兹把这段时间称为(关键期)。

12.(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以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13.(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

14.“视崖”实验研究表明2 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

15.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的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岁左右。

16.遗传因素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

17.个体的发展是基因型变化为(表现型)的过程。个体的基因型是从上代获得的遗传物质,其载体是(染色体)。

18.大脑皮层的细胞主要是在怀孕第(15-18)周形成的,到出生后(六个)月并延至(两)岁,脑细胞继续**,数目增加,体积继续增大。两岁以后,脑细胞停止增殖,但是脑细胞的发育仍在继续。

19.新生儿已有良好的听觉能力已经为许多实验研究所证实。据我国的实验证实,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已经具有听觉反应。儿童的听觉能力在)岁以前一直在增长,成年以后听觉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是高频部分听力丧失。

20.皮亚杰认为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

21.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开始,因而通常以词的出现为例将整个过程划分为(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展期)两个阶段。

22.法国的心理学家比纳(首创用(智力量表)进行个体差异鉴别,美国儿科医生格塞尔(提出了婴幼儿发育常模,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建立的儿童情绪的(条件反射理论)等,都对学科的形成与完善作出了贡献。

23.婴儿的(笑)是其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24.遗传决定论以优生学创始者(高尔顿)为代表,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

25.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儿童观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哲理**(《爱弥尔——论教育》)一书中。通过虚构的儿童爱弥尔从出生到**的教育过程,提出儿童虽然不是**,但也不是**的宠物和玩物。

**要尊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应按照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

26、新生儿已有良好的听觉能力已经为许多实验研究所证实。据我国的实验证实,出生(第一天)的新生儿已经具有听觉反应。儿童的听觉能力在)岁以前一直在增长,成年以后听觉能力逐渐降低,主要是高频部分听力丧失。

27.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从整体智力观点出发把智力分成(言语 )和(操作)两个部分,并采用离差智商作为估计智力的相对聪明程度。

28.弗洛伊德设想一个人的人格由三个方面组成,即伊底、(自我)和(超我)。

29.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一是(生物学)因素,二是(社会化)因素,三是个体的自我意识。

30.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在语言方面,女孩获得语言比男孩(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拼写方面均占优势。在感知方面,男性的视敏度(优)于女性。

31.社会学习理论者通过对儿童和**的大量研究,发现儿童的许多行为并未直接受到强化,而是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会影响儿童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间接) 强化或(替代)强化。

第二部分:1.图式。

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2.情境智力(contextual subtheory)

是个体与环境互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改变环境适应自己,或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智力,包括适应、选择、塑造三个方面,情境智力受社会文化背景的制约。

3.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结;它对于激发父母和照顾者更精心地照料后代,对形成儿童最初信赖和不信赖的个性特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4.理智感。

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的。

5.顺应。就是指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或个体在对环境的要求做出反应时发生变化的倾向,亦即修改观念或改变行动。

6.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它是个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衡量个体成熟水平的标志,是整合、统一个性各个部分的核心力量,业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内在动因。

7. 定向反射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一个个体,包括新生儿都会产生定向反射。这时,个体的心率会起变化,注意力也会朝向刺激物,其他正在进行的活动(如吸吮)立即停止。同样的刺激如果反复呈现,婴儿的定向反射将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失,吸吮行为不再受刺激呈现的影响。

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习惯化;如果这时又出现另一个新刺激,婴儿可能又产生新的反射行为,吸吮行为再次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去习惯化。

8. 情绪智力。

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测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乐观程度和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情绪智力以自我意识为基础,包括乐观、同理心、情绪自制、元心境(metamood)等,对人的成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9. 运算。

运算一词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有几层含义:

其一,运算是指一种内化了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

其二,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运转。其三,运算具有一种守恒性。当一个运算在变换时,体系中总又几个保持不变的特点。

其四,是系统性,运算格式是一个系统,不能单独进行而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

10. 个性。

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倾向性的总和;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动力结构,它包括了一个人的气质、性格、体貌特征、智力和创造性、与人交往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动机、志向、兴趣、信念和人生观以及自我意识等。

第三部分:1.简述多元智力理论的智力类型。

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

空间智力。**智力。

身体-运动智力。

人际智力(interpersonal)

自省智力(intrapersonal)

自然智力(naturalist)

2.简述依恋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出生到3个月):对人无差别反应阶段。

第二阶段(3-6个月):对人有选择性反应阶段,婴儿对他的母亲和他所熟悉的人,与对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

第三阶段(6个月-3岁):积极寻求和专门照顾者接近。

3.简述按照社会化程度分类游戏的类型。

无所用心行为。

旁观者行为。

单独一人的游戏。

平行游戏。联合游戏。

合作性游戏。

4. 简述前运算时期(2-7岁)的主要智慧特点;

自我中心(egocentrism)

不可逆性。直觉性。

泛灵论(animism)

现象学因果性(phenomenalistic causality)

自我中心言语。

5.简述埃里克森理论的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及其基本冲突。

口腔期:基本信任感对不信任。

**期:自主对怀疑、羞愧。

性器期:主动与内疚。

潜伏期:勤奋对自卑。

青春期:同一性与角色混乱。

年轻的成年期:亲密与孤独。

成年期:繁衍与停滞。

6. 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与机制。

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7. 简述相互作用论的基本论点。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的。

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

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用是动态的。

8. 简述幼儿观察力初步形成的表现。

观察的目的性:幼儿初期不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到了中班尤其是大班,开始能按照**的要求进行观察。

观察的持续性:学前初期儿童观察时间比较短,容易转移注意,在教育影响下。观察持续时间逐渐增长。

观察的细致性:小班儿童观察事物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面积较大的部分,注意事物的轮廓,不容易注意事物比较隐蔽的、细微的特征,不太注意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的概括性:小班儿童还不善于从整个事物中发现内在的联系,随着其思维能力的发展,观察的概括性业不断增长。

9.简述怯生的主要因素。

父母是否在场。

环境的熟悉性。

陌生人的特点。

抚养者的多少。

婴儿与母亲的熟悉程度。

婴儿接受的刺激。

10. 简述同伴的作用。

同伴是强化物。

同伴是范型。

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

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

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第四部分:1.试述小学生道德感的基本特点以及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感。

1)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论、行动、思想或者意图是否符合人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情感。

儿童发展心理学

1 第1题。小学阶段,儿童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但是在其思维中具有 a.很少具体性。b.很大具体性。标准答案 b 2 第2题。8 10岁儿童的概括能力主要处于 这一水平。a.直观形象水平。b.形象抽象水平。标准答案 b 3 第3题。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仍认为它是存在的,这说明儿童已建立了 概念。a.客...

儿童发展心理学

以时间划分 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时序设计。根据方式划分 观察法 实验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 合作性行动研究,心理测量法,问卷法,谈话法,案例研究法。身体生长发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身体各比例的生长遵循 头尾发展 原则,同时遵循 远近发展 的原则。身体系统发展的不同步性 婴儿的身体发育时一个不同步的过程,不同...

儿童发展心理学

名词解释1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儿童是指从出生到 岁左右。2 幅合论代表人物斯腾。其理论核心是人类的心理发展既非仅由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3成熟优势论格塞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 成熟和学习。成熟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