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布 2022-10-19 15:24:28 阅读 7312

一、如何理解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教学科学性是教学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人们从实践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教学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教学理论和一些知识和技能。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知识、技能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又以教学活动的结果来衡量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其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和丰富。

因此说,教学是一门科学,是指它以反映教学一般规律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需要一些科学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的艺术性就是强调其实践性,天赋、直觉和创造性。仅凭停留在书本上的教学理论,或背诵原理和公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是不能保证其成功的。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所以,教学的艺术性,就是强调教学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因此,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建构主义发展观)

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所有有机体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同时适应和建构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1)图式。认知结构可以协调具有同样性质的各种活动,将具有同样特征的所有活动予以同化,并且在重复运用中仍然能够保持其共同性。

这种认知结构被命名为“图式”。(2)同化。环境因素纳入生物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有机体的动作作,引起图式的量的变化,使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3)顺应。

有机体原有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的图式或调整原有的图式,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使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4)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种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和发展都依次通过这四个发展阶段而不能逾越其中的某一阶段。不过,不同的儿童通过这些阶段的速率可能会有所不同,儿童在不同时期,尤其是在过渡时期,还可能会表现出几个阶段的特点:

1)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的智慧表现在动作中。(2)前运算阶段(2-7岁)。

在感觉运动阶段后期,幼儿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他们开始日益频繁地运用表象符号代替外界事物。(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体运算阶段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守恒意味着儿童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儿童的思维比前运算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不仅掌握了守恒的概念,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归类和排序等智力动作,均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进行入青春期以后,青少年开始运用抽象的规则思考问题。

(三)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是个体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练习和经验指个体对物体作出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的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分为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两种。

3.平衡化智力的本质是主体改变客体的结构性动作,是介于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平衡,是主体对环境的能动适应。实现平衡的内在机制和动力就是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认识活动的是一般机制,它使得认知结构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发展。

4.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充分因素,它需要建立在被主体同化的基础上。社会化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个体对社会化所做出的贡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获得的同样多,从那里产生了运算和协同运算的相互依赖合同型性。

如果缺乏儿童的主动同化作用,这种社会化作用将没有效果。

四)评价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长处:(1)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发性与主动性(2)确认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普遍性(3)确认儿童发展速度是因人而异的(4)对教育提出一些有启发意义的见解。

2.局限:(1)个体维度vs.

社会文化维度(2)对儿童认知发展水平估计不足,各阶段年龄划分有绝对化倾向给出的问题过于复杂,指导语不易理解(3)研究方法方面的异议。临床实验法在技术上使人难以重复实验;被试的有限性。

三、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

一)核心内容。

1.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

社会环境中的一切,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衣食住行、历史文化、社会制度、行为规范等构**类生活中的文化世界,既影响**,也影响儿童。

2.两种心理机能与儿童心理发展。

维果斯基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使得人类心理在本质上区别于动物。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

心理机能之所以从低级发展到高级:一是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二是语言、符号的掌握;三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维果斯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互作用。

3.认知发展和言语发展休戚相关。

在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化过程中,语言符号系统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语言一方面为儿童表达思想和提出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也为儿童从周围人那里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儿童的言语也直接促进了其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4.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是指介于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所能达到的实际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经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所能达到的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即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那段差距。

二)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上的价值。

1.教学最佳效果产生在最近发展区。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一方面可以决定儿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可能性,维果斯基认为教学“创造着”学生的发展,如果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不仅考虑到儿童现有发展水平,而且能根据儿童最近发展区给儿童提出更高发展要求,就会更有利于儿童发展。他主张教学应当走在儿童现有发展水平前面,教学可以带动发展。

2.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重要手段。认为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教学应该是一种合作的商谈式活动过程,教师作为学生指导者,为学生学习和智能发展提供必要信息和支持。

这种支持即通常所说的支架,学生可以借助支架建构稳定的理解,最终独立完成任务。

3.“搭建支架”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的要点在于:

强调在教师指导情况下学生的发现活动,然后,教师指导成分将逐渐减少,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索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维果斯基的理论对合作学习、情境学习等教学模式也有一定指导性。

四、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简要评价。(不单独考,可能是一个要点)

一)儿童品德发展的阶段论。

1. 判断儿童品德发展的两个标准:(1)尊重准则(2)社会公正感。

2.儿童品德发展的四个阶段:(1) 自我中心阶段(2-5岁)(2) 权威阶段(6-8岁)(3) 可逆阶段(8-10岁)(4) 公正阶段(11-12岁)

二))对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论的简要评价。

1. 优点:皮亚杰发现了如是规律:儿童的道德认知是呈阶段性发展的,这些阶段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从而为人们正确开展道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不足:(1)年幼儿童会不会忽视行为者的意图;(2)年幼儿童会不会尊重所有的规则(与**的权威);(3)父母会不会阻碍儿童的道德发展。

五、 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必考)

理论特色:1人类的道德不是有无的问题,也不是归类的问题,主张每个人的道德都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2将习俗引入,目的:

一是想说明道德判断不单纯是一个是非对错的问题;二是想说明道德是相对的,因为不同的社会的习俗不是完全相同的。

关于品德的基本假设:1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道德将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发展。2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道德判断的自律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3道德发展的阶段水平或类型与道德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三阶段六水平。

前习俗水平 ①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避罚服从取向)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

儿童的道德观念是纯外在的,只从表面看行为后果的好坏;为了避免受罚,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自我中心,朴素的自利主义,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要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

习俗水平 ③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寻求认可取向)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遵守法律取向。

顺从传统与社会要求,谋求他人赞赏;服从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遵守社会规范。

后习俗水平 ⑤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社会法制取向)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普遍伦理取向)

行为原则已超出了某个权威人物的规定,从而有了更普遍的认识,人们要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只要大众取得共识;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行为完全自律,良心、正义、尊严、人权等原则为标准。

评价:⑴勾画出了道德发展是一种连续变化过程;⑵发展顺序是一定的,不可颠倒的,各阶段的时期长短是不同的;⑶个体道德发展水平有差异,有些人可能永远达不到后习俗水平。

五)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主要贡献。

1揭示了人类道德发展理论的两大规律:a由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的规律b循序渐进的规律。

2让人清楚的看到了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3。个体的品德具有浓厚的主体特征。

六、两难故事法,海因茨偷药的故事。(简答题)

欧洲有个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才能救她,它是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镭化剂。制造这种药要花很多钱,药剂师索价还要高过成本10倍。

他花了200元制造镭化剂,而这点药他竞索价2000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到处向熟人借钱,总共才借到1000元,只够药费的一半。海因兹不得已,只好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欠。

但药剂师说:“不成!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

”海因兹走投无路在夜晚竟撬开药店的门,为妻子偷来了药,由此进行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多项选择10个20分 填空20个20分 名解5个20分 简答4个20分 案例分析2个20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多项选择10个20分 填空20个20分 名解5个20分 简答4...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一 绪论。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3 二 学习概述。学习的定义 127 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学习的作用 111 1 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 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 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关键期 128 只有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教育心理学。一 选择 1.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的学者是 c 马斯洛。2.榜样学习 根源于下列哪种理论 b 社会认知学习论。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 相同要素说。4.依据信息加工理论,工作记忆的容量是 b 7 2 5.以记忆 理解 思考问题解决等为基本研究主题的是 a 认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