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布 2022-10-19 16:55:28 阅读 3202

一、 名词解释。

实验法: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观察法: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

深入访谈法:是一种非结构式访谈,在访谈中调查者无须按照预定的访谈结构和问题机械地提问,被调查者也无须按照备选答案做出回答,而是就某一主题与被调查者进行自由、深入的交谈。

教育经验总结法:指教育工作者对自己日常工作中获得的教育过程心理现象进行整合性认识贺总结,并寻找其中规律性的方法。

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贺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社会性认知:个体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它与个体的一般认知能力发展相适应。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认识,是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

自我调控:是自我意识中的意志成分,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包括自制、自主、自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等。

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姓习加工方式。

学习: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四位的较持久的变化的过程。

观察学习: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学习者来说是新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顿悟:也叫领悟,学习就是一种突然的领悟和理解,领悟是对情境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完形的组织过程。

有意义学习:就是以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

类属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把新观念归入原有观念的适当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其中原有观念是总观念,新学习的观念是从属观念。

总括学习:又称下位学习,是指在若干已有的从属观念的基础上归纳出一个总观念。

并列结合学习:当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从属关系,也非总括关系,只是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整个内容具有一般的联系,而被原有知识同化,获得意义的过程。

知识的表征:指在人脑中记载和贮存知识的方式。

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

概念学习: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概念形成:从大量具体例证出发,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

概念同化:指将新概念纳入到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之中,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

原理:也称规则,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某种关系的表述,也就是对概念间关系的言语说明。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模式识别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

动作步骤学习: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

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

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所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再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自我调节学习: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信息加工的方法、技巧或规则。

元认知: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和控制。

学习策略教学:系统的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学生最终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

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种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种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障碍作用。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产生式:指的是条件与动作的联结。

问题解决: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

心理定势:是在先前活动种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原型启发:所谓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

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

头脑风暴法:通过多人集体讨论,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起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综合创新思路。

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

诱因: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

内在动机: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的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外来动机: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

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习得性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

前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自身的厉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

习俗水平: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

后习俗水平: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认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意义障碍:是指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们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的真正理解, 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认为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能力倾向与教学的相互作用:是指学生的能力倾向不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措施也不相同,即只有符合学生能力倾向的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生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是一种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

程序学习: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它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一定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雪茄布卢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合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将学习内容分成小的单元,学生每次学习一个小的单元并参加单元考试,直到学生以80%~100%的掌握水平通过考试为止,然后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教学之前为了解学生对学习新知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的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是以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从而比较分析某一学生的学业成绩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优劣。

标准化学绩测验:是指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编制的测验。

观察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行为进行自然观察,并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客观和详细的记录,然后根据这些观察和记录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

挡案评价:是依据档案袋所收集的信息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和综合的评价。

教师的威信:是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即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总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形成自己新的教育思想并改进教学实践的能力。

二、 简答题。

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答: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学科,但偏重于社会科学性质。

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性质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2、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发展简史。

答: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在心理学史上,从冯特(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里实验室到19世纪末,心理学的研究中心一直在欧洲。直到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 ,美国由于心理学界的机能主义运动而使其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并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发源地。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和桑代克(e·l·thorndike, 1874—1949),而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则是桑代克。

桑代克从2023年开始,对动物的心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继而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立志于用准确的、精密的、数量化的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的问题。他总结了美国机能主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20年来有关教育心理学的探索,根据他自己对学习的实验研究,与202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西方心理学界公认这一年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的时间。1913-2023年,桑代克将他的学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论述了人的本性及其组成,并**了学习能力;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论述了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是其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核心;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在此后的30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

但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理论的材料。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多项选择10个20分 填空20个20分 名解5个20分 简答4个20分 案例分析2个20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多项选择10个20分 填空20个20分 名解5个20分 简答4...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一 如何理解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学科学性是教学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人们从实践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教学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教学理论和一些知识和技能。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知识 技能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又以教学活动的结果来衡量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一 绪论。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3 二 学习概述。学习的定义 127 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学习的作用 111 1 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 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 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关键期 128 只有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