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布 2022-10-19 16:51:28 阅读 8696

考试题型: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第2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的认知发展观。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p30)

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形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p31)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操作。他们在做出判断时倾向于运用一种标准或维度,比如:长得多,密得多或高得多,还不能同时运用两个维度。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获得了思维的可逆性,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又称命题运算阶段。

3、建构主义(必考)

1)、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皮亚杰提出了建构论,他认为新结构或新知识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建构的过程。个体的认知图式不能同化新的知识经验时,心理产生不平衡的状态。每经过一次由失衡到新的平衡,其认知结构就会产生一次新的改变。

个体认知结构的改变使之能够吸收更多心的知识经验,促使智力水平得到发展和提高。

知识建构。1、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教师传授得到的,是由学习者主动建构的。

2、情境、协作、会话的意义建构;

3、建构主义相应的模式/策略:a、支架式 b、抛锚式 c、随机进入。

2)建构主义的特点。

1、比认知心理学更强调认知的主观方面,在认知上向客观主义相对立的一面发展。

2、强调情境的积极作用(抛锚式教学)

3、强调社会文化的互动和积极作用(维果斯基)

4、关注知识如何从一种动态的过程中生成的(皮亚杰的认知、同化、顺应)

3)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特征。

1、积极的学习。

2、建构性的学习。

3、累积性的学习。

4、目标指引的学习。

5、诊断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

4)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1、教学四要素的角色发生变化。

学生:被动接受主动建构者。

教师:传到授业者促进帮助者。

教材:传授的内容建构的对象。

**:教学的手段认知的工具。

2、教学核心:强调学生主体。

3、教学关键:设计学习环境。

4、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会话(讨论和商榷)、意义建构。

(五)建构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

4、维果茨基的有关理论(p37~39)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心理发展观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奥苏泊尔(ausubel)的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的一种引导材料,它要比原先的学习任务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

第二节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

一、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2023年出生于德国,是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他同意弗洛伊德对人格结构作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划分。从而提出了他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1)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以下8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0~1.5岁):无条件的爱。

基本信任感:是一种充分信任他人并且自己也值得信赖的基本感觉。

2、自主对羞怯(1.5~3岁):儿童开始表现出自我控制的需要与倾向,渴望自主并试图自己做一些事情,如吃饭、穿衣。

3、主动感对内疚感岁):儿童开始追求出于自我利益和动机的活动。成年人应该监督而不是干涉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过多的干涉可能会造成儿童缺乏尝试和主动性的性格。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教师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儿童的自我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自我效能感,三观的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

7、繁殖对停滞阶段(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睡不着、贪财、怕死。

2、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育学及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3、智力的三元理论(p53)

美国耶鲁大学的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三种相对立的能力组成。

4、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风格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学习者在研究和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体特色的方式。

1、雷诺的六维理论构成了一个人独特的学习风格特征(p56)

知觉偏好(听觉、视觉、动觉)

物理环境需要(声、光线、温度)

社会环境偏好(喜爱学习的方式、单独、同伴、多元化)

认知方式(witkin的场依存—场独立性、kolb的具体体验、抽象概括和反省性观察)

最佳学习时间(早、午、晚)

动机和价值观(价值观、动机、态度)

2、科尔勃的两维坐标理论(p57)

顺应者方式。

发散者方式。

聚合者方式。

同化者方式。

第三章教师心理。

第一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

一、教师的角色(p77)

1、设计者。

2、信息源。

3、指导者和促进者。

4、组织者和管理者。

5、平等中的首席。

6、反思者与研究者。

7、终生学习者。

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

一、舒尔曼将教师知识分为七种类型:(p81)

1 学科内容知识。

2 一般教学法知识。

3 课程知识。

4 学科教法知识。

5 有关学生的知识。

6 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

7 其他课程知识。

2、教师的基本信息系统。

1)教师的基本教育信念(p82)

1、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在理论上**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世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3、对学生的控制点: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课堂,必须管理好学生,维持一定的课堂秩序。

4、与工作压力有关的信念。

二)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p83)

研究者将教师的理论知识分为两类:

1、所倡导的理论: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报告出来,它更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2、所采用的理论:这类知识可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3、教师的教学与沟通能力。

1)教师的教学能力。

1、教学认知能力。

2、教学操作能力。

3、教学监控能力(聆听)

2)教师的个性品质(p86)

1、烦躁型、胆怯型与整合型。

2、具体-抽象倾向。

3、教师的场定向。

三)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p87)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种取向(p91)

1、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取向。

2、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反思取向。

3、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

五)教师成长的目标:新手—熟手—专家。

六)微格教学:又称微型教学,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在课后再进行分析。(p94)

七)职业倦怠的三维度模式:(p100)

1、情绪衰竭:即感到耗尽、用完。

2、去人格化:即表现为冷酷、麻木。

3、低个人成就感:即自我评价低和缺乏适应性。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一、学习分类对比。

2、学习:是个体(人或动物)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3、学习的作用(p112)

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4、学习的分类(p114)

1、动物学习(消极、先天行为)

2、人类学习。

3、机器学习。

5、学习水平分类(p115)

1 言语信息。

2 智慧技能。

3 认知策略。

4 态度。5 运动技能。

6、有意义的学习。

1 主动的。

2 有意义的。

3 真实的。

4 合作的。

5 建构的。

第5章行为学习理论。

*一、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和斯金纳的经典性操作行为理论的区别。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多项选择10个20分 填空20个20分 名解5个20分 简答4个20分 案例分析2个20分。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正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多项选择10个20分 填空20个20分 名解5个20分 简答4...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一 如何理解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教学科学性是教学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客观规律。人们从实践中抽象总结出一系列反映教学活动过程中客观规律的教学理论和一些知识和技能。人们利用这些理论和知识 技能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又以教学活动的结果来衡量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

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一 绪论。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3 二 学习概述。学习的定义 127 学习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学习的作用 111 1 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 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 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关键期 128 只有在此期间,脑对某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