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心理学期末重点

发布 2022-10-19 15:20:28 阅读 9789

新闻心理学。

第一章。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即人类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以及个性等等心理活动。

心理学本质上是人类为了认识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人的心理活动是大脑的机能。

二、心理学的诞生。

2023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把实验法引入了心理学,并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学实验室,并出版了心理学专著《生理心理学原理》,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母体中诞生出来,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3、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1)普遍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学科,他包括有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情感人格气质等等。

1.感觉: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人最初知识的一切源泉。

痛觉是人体内部的警报系统,他可以防止有机体进一步受到损害,确保有机体的健康与完整。

2.知觉:大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的现象,他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是由于找不到回忆线索造成的。

记忆方法:组织打包记忆材料分层记忆法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人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最快,以后会逐渐减慢,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

4.情绪: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应,是一种复杂而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调节情绪的方法:深呼吸、转移法、发泄法、**法、颜色法、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心理暗示是指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

2)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学科。

野生儿心理:人类的知识与才能并不是天赋,而是需要后天的教化,即社会化的过程,从出生到小学以前这个年龄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

第二章。1、新闻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取向(应用心理学)

新闻取向(新闻理论)

2、新闻心理学研究对象。

新闻心理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讲,他把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新闻传播活动、新闻心理作为研究对象。

1)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包括新闻传者、采访对象以及新闻受众。

1.新闻传者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传者的心理健康。

2.采访对象。

3.新闻受众。

2)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传播的过程,从心理学本质上看是新闻传者和受众心理互动的过程,传受双方的心理互动是有条件的,他们之间要有相应的文化参照点,传受双方对问题的共同的基本的逻辑起点,是传播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3)新闻心理。

是指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对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的主观映像。

第三章。1、心理现象的构成。

1.智力因素:人认知过程中的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等心理现象,他基本上是先天形成的,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

2.非智力因素: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包括情绪情感、抑制过程、个性心理和心理状态,由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他主要依赖于后天的培养,与教育和环境有关。

非智力因素可以补偿人在智力活动上的某些弱点和不足,使人的智力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新闻工作者心理素质的构成。

1.心理素质:是指根据某种职业的要求,从事该种职业的人应当更突出的具备哪些心理特征,即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的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2.新闻工作者的智力因素。

对新闻工作者而言,智力因素主要是写作能力、应变能力、社交能力、观察力、**力、新闻敏感等,他基本上属于业务素质。(定义)

智力因素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属于执行操作系统,即对所接受的信息起着接收、加工、处理、掌握的作用。(作用)

3.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非智力因素主要指乐观、诚恳、激情、冒险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高尚的人格、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度的敬业精神等,他是新闻工作者职业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非智力因素对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起着激发、定向、调节、维持制约的作用。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各种活动中互为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离开了非智力因素,人的智力活动就难以显示出来,但若失去了智力活动,则非智力因素也就失去了启动、引导、强化、调节的对象,只有两者都得到发展才有可能成为德才兼备的新闻工作者。

3、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

1)动机:1.是指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也叫内驱力。

2.202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动机理论,指出人的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动机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需要的强度决定动机的强度。

3.作用: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发和导向作用,积极的新闻动机以社会和人民的利益为最高需要,消极的新闻动机以谋取个人名利的低层次需要为主。

4.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像一座金字塔,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构成了不同的等级和水平,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生理需要是人类的第一层次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比如食物、饮水、氧气等。

安全需要是人类第二层次需要,包括职业的稳定、一定的积蓄、社会的安定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第三层次需要,包括友情、爱情、归属感等。

尊重的需要是人第四层次的需要,包括名誉、地位、尊严、威信、自豪。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指满足个体把各种潜能完全发挥出来的一种需要,如个人潜能的发挥、理想的实现、不断追求的事业成功等等。

人的这五种需要是按次序由低向高逐级发展的,当第一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后,下一个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

这五种需要的次序不是固定的顺序,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能够直接超越低层次需求而追求高层次的人。

2)情感。1.情绪情感是人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特点:差异性不稳定性极端复杂性。

3.作用:(1)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催化剂。

情感这种非智力因素的移入或表达,可以进一步化解新闻报道在受众心理上的距离感,激发起受众心中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达到新闻报道与受众产生心理认同的效果。情绪情感虽然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具有积极的激发作用,但不等于无控制的去释放自己的情感,滥用情感会导致受众感到传者在煽情,不自然,不真实。新闻工作者应该掌握好情绪情感的度,新闻从业人员的情感流露要有分寸,需要控制,必须注意观众情感和社会效果。

2)情绪情感在新闻传者的智力活动中具有选择功能,情绪情感会导致传者对新闻事件不同的价值取向。

3)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4)情绪情感可以触发传者与受众的情感敏感区,营造相互感染的氛围,强化新闻传播的效果。

3)意志。1.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身行为,克服困难障碍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他是人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2.作用:意志对人的行为(包括外部动作和内在心理状态)有发动、坚持、制止和改变等方面的强化作用。

4)性格。1.是指个人对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如开朗、善良、懦弱等,他是人格结构中表现最明显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区别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心理品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

2.性格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童年期由生存的人际环境塑造出来的,性格对人的智力活动具有制约的作用,只有拥有良好性格的人,才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理,尽可能的适应现实并改造现实。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弥补性格的不足。

4、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

1)新闻敏感:西方称之为新闻眼、新闻鼻,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他是一种职业敏感,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2)新闻敏感的形成和运用过程是新闻传者社会知觉、社会印象和社会判断由低到高层层递进相互依存的结果。

1.社会知觉:当传者在面对新鲜事物、新事件时,大脑在兴趣、动机、需要、注意等心理要素的感知作用下,促使传者调出已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输入新信息,优先选择某一事实。

2.(表现)传者将优先选择的某一事实与自己头脑中已经积累的丰富经验与各种印象进行比较分析,对新旧信息进行联想重组,激活潜意识,进一步获得对新闻事实本质的直接理解。

3.社会判断:判断出该事实或该信息的新闻价值。

第四章。1、采访中记者的印象管理。

1)印象管理又称印象整饰,指有意识的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即行为者选择适应的言辞、表情或动作,以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看法。

2)记者的印象管理指记者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或身体动作以及仪表风度等使采访对象对记者产生自己人的效应,从而缩短采访对象与记者的心理距离,使记者顺利实现采访,达到良好的采访效果。

3)常用策略。

1.接近吸引率:利用交往双方在时空上、兴趣上的接近点或相同点,有意识的缩短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相互吸引相互信任的目的的规律。

采访时,记者可以找一些采访对象共知共会共有的东西,可以在兴趣爱好、态度观点、价值取向等方面找共鸣点,以便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2.情感吸引率:交往双方通过感情的渠道达到心灵交融、情感共鸣、心理接近、相互感染的良好人际关系的规律。

2、采访对象的心理场。

1.心理场:b = f ( p e )

勒温 2023年提出,人的行为主要是个人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人和情景是勒温心理场中的两个主要因素。

b:采访对象在采访中的表现。

p:采访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知识、特征。

e:采访环境。

即采访对象的行为表现主要由p e 所决定,即采访对象本人和他所处的具体环境。

2.采访情境主要指与记者采访对象相联系的一种客观环境,一种能够影响采访者或采访对象心理变化的社会环境、采访场合。

3、采访中的霍桑效应。

1)在采访时,当采访对象意识到记者在场时,或摄像机话筒等,可能会夸大或隐瞒的现象,就是采访中的霍桑效应。

2)消除方法。

2.隐性采访法:又叫暗拍,采访者的身份、采访设备全部隐藏的采访方法。

心理学期末重点

一 填空题 20分 1 刚吃了糖就觉得苹果不甜。这属于感觉相互作用中的 现象。2 曹雪芹在 红楼梦 中创作了林黛玉这一形象,在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的想象属于 想象。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想象属于 想象。3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者意识对一定对象的。4 在情绪的分类中这种状态是指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期末重点

一 填空题 20分 1 刚吃了糖就觉得苹果不甜。这属于感觉相互作用中的 现象。2 曹雪芹在 红楼梦 中创作了林黛玉这一形象,在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的想象属于 想象。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想象属于 想象。3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者意识对一定对象的。4 在情绪的分类中这种状态是指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心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 心理学倾向的社会心理学。以美国的allport为主,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思想 情感 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强调的是个体层面的心理学研究,只是考虑到个体心理的大的社会背景。其理论有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论 场论 精神分析论等。2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