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期末重点

发布 2022-10-19 10:45:28 阅读 1673

p72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方面内驱力组成:

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p73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p73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如食物、奖状、名誉、地位等。

p76 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 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到高级按层次组织起来的呈金字塔式的系统。分别是5个:

生理的需要 ②安全的需要 ③归属和爱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 ——缺失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成长需要。

二)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力求成功避免失败。

成就动机是一种力求成功并选择朝向于成功(或失败)目标的活动的一般倾向。

三) 成败归因理论——韦纳。

学生对成败的的大多数解释都有三个特征:①原因是内部(个体本身)还是外部

原因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原因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

学生对成败的主要原因有4个: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

四) 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学生对自己能力的知觉实际上就是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完成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人们对于成败的归因方式,也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评价。

p80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倒“u”曲线)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内部动机。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p89 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叫做积极迁移。

p89 负迁移: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也叫做消极迁移。

p90 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p90 顺应性迁移: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p93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以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p94 经验类化说: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水下击靶实验)

p95 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

p97 产生式迁移理论——辛格莱安德森。

p100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一) 相似性:1.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2.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1.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迁移的产生。

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p111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p113 下位学习:又称归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p114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p116 知识直观的类型: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p118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言语形象)与形象(食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①强度律②差异律③活动律④组合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p120 知识的概括类型:

1. 感性概括: 表面低级的概括形式。

是一种直觉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反复感知而自发实现的。

2. 理性概括: 思维高级的概括形式。

是在前人认识的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p124 记忆的类型:瞬时记忆(0.25—2秒) 短时记忆(5秒—2分钟)长时记忆(永久)

p134 技能:又叫程序性知识,是指运用一定的知识,经过练习而形成的一种合法则的活动和动作方式。

p152 典型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1)利用有意识记和随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画线

二)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记笔记(3)提问策略。

4)生成性学习(5)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三)组织策略:(1)列提纲。

2)利用图形 ①系统结构图②流程图③模式图④网络关系图。

3)利用**。

p159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p161 资源管理策略:

一) 学习时间管理 :①统筹安排时间 ②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③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二) 学习环境的管理: ①要注意调节学习的自然条件 ②要设计好学习的空间。

③要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安排学习环境。

④尽可能减少干扰和分心的因素。

三) 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四)学习工具的利用

五)社会性人力资源。

p163 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①主题性原则 ②内化性原则 ③特定性原则

生成性原则 ⑤有效监控 ⑥个人自我效能感。

p171 问题解决: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p172 问题解决的过程:(一)发现问题 ①个体活动的积极性 ②个体的求知欲望。

个体的知识经验

二)明确问题 (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是往上?)

三)提出假设 (是不是因为引力?)

四)验证假设。

p17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一)问题情境

二)现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四)动机强度。

五)个性因素。

p174 功能固着:人们把某种功能赐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

p176 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p176 创造性的含义: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知识、信息,产生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也成为创造力。

p179 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一)环境 (二)智力 (三)个性。

p184 头脑风暴训练。

p190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p192 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无道德规则的阶段岁以前)

2)他律道德阶段—10岁)

3)自律道德阶段 (10岁以后)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水平:

一)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水平。

二)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水平。

三)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教育心理学期末重点

p 年,桑代克写成 教育心理学 一书,尔后发展成三卷本的 教育心理学大纲 这一著作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桑代克最突出的贡献 创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来。2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p11 1 初创时期 2...

教育心理学期末重点

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 陈琦新版 第一章绪论。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学科性质 是教育和心理学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20世纪初,教育心理学又从心理科学中独立出来,主要应归功于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提出了系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和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被誉为...

心理学期末重点

一 填空题 20分 1 刚吃了糖就觉得苹果不甜。这属于感觉相互作用中的 现象。2 曹雪芹在 红楼梦 中创作了林黛玉这一形象,在创作过程中曹雪芹的想象属于 想象。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想象属于 想象。3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者意识对一定对象的。4 在情绪的分类中这种状态是指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