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心理学大纲宝典

发布 2022-10-19 04:13:28 阅读 3122

定义: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从心理过程(认识、情感、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格)两方面研究。冯特在莱比西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建立。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第一部。

人的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共性)与个性心理特征(差异性)的统一体。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探索心理规律。研究环境因素、机体因素、心理因素的变化与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和意义: 人的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理论: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心理学依据同唯心做斗争;对邻近学科有意义;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

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实践:据心理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能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的影响。

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方法: 测验法:

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活动产品分析。

个案研究法:日记、自传、著作等。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由感觉、意向、和感情三元素构成。第一个理论学派。

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詹姆士。主张研究意识,比较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华生,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用客观研究的方法。

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惠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作为整体一种组织。

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异常行为分析强调研究无意识现象。本我、自我、超我。关注需要、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认为人性善。

认知心理学:皮亚杰揭示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建立了“发生认识论”奈塞尔《认知心理学》现代始。

多学科交叉和多层次整合:

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应用心理学分支发展迅速。

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提上心理学日程。

心理学的前沿问题:

神经元的结构、功能和种类。

神经元: 神经冲动的产生及其传导过程:极化状态:神经细胞膜内膜外保持的电位差。不应期:发生一次冲动后在短时间内不反应。

神经系统刺激过程和反应过程:这个过程的关键是信息的转化。

脊髓及其功能:功能是进行反射活动;传导神经冲动。

中枢神经系统和结构及功能脑的结构和功能:边缘系统个体种族保存内脏情绪记忆,感觉整合;

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

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脑神经(12对)、脊神经:躯体感觉身体运动(31对)植物性神经。

反射:神经系统活动最基本的方式,是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活动。

反射和反射弧反射弧及其结构: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

反射弧的特殊通路和非特殊通路。

反射弧的环形通路。

无条件反射: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泛化与分化 ;强化与消退;动力定型。

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形成:通过学习形成的反应。

工具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关系:同:需强化,可恢复;

强化里程表:斯金纳。

第一信号系统:现实信号,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形成的。它是人和动物先天具有的。

两种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形成的。是人特有的。第一是基础,第一受第二支配。

非条件性抑制(先天性的):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条件性抑制:内抑制后天形成的。消退抑制(没强化)和分化抑制(强化用)。

扩散和集中:刺激作用下向邻近部位传递为扩散,一定限度后又集中。

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互诱导:正诱导和负诱导。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兴奋)过程称

负(正)诱导。

反映:一个物体受到外界的影响,便以某种状态的碾砣来回答外界的影响。是物体相互运动的结果。

动物心理的发生感应性: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能力。

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信号性反应:能建立条件反射,是心理发生的标志。扁虫。

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只能反映刺激的个别属性。

动物心理的发展知觉阶段:低等脊椎动物,能对刺激物多个属性进行反映。

思维萌芽阶段:高等脊椎动物,灵长类动物。

劳动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劳动使心理有了产生的必要和可能。

人类心理的发生语言产生的条件:

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语言在人类心理发生中的作用

语言的作用:使抽象思维产生;克服认识局限性;思想的直接现实。

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不同阶段不同特征;从低到高有序进行;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相邻阶段。

人类心理的发展不能严格划分;阶段性指一定年龄阶段个体心里发展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特征。

心理发展的条件:遗传素质是前提;环境和教育起决定作用;内因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人类心理的基本特点: 概括性;目的性(预见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

华生的行为主义: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反对体罚儿童。培养儿童的习惯。对幼儿养护的要求。正确性教育。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派: 埃里克森:八阶段。

影响因素:成熟(条件);练习和习得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决定因素)。

个体心理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动力:主体的动作。同化;顺应;平衡。

阶段:感知运动;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教育心理学复习宝典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导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观点1 比较宽泛,以潘菽为代表,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观点2 非宽泛,两种观点。以奥苏泊尔为代表,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把教师的教学看成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盖奇为代表,强调以教...

教育心理学复习宝典

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一 名词解释重点。1.客体永久性 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p32 2.最近发展区 是维果斯基用来解释儿童怎样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他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 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

2023年《教育心理学》宝典

2016年教师招聘考试 教育心理学 宝典2 一 单项选择题 共 15 分,每题 1 分 1 教育心理学不同于其它心理学分支之处在于 c a 它的结论都是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b 它的基本目标理解和促进教育。c 它以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为研究对象。d 它是一门心理学的交叉学科。2 根据皮亚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