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部分整理

发布 2022-10-19 03:59:28 阅读 1898

一,最重要部分:

1,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

1)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获得,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广义的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现象。

2)广义的学习的定义特点:

a,行为或潜能的变化是学习发生的根本标志。

b,由学习所引起的变化能够相对持久地保持。

c,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3)次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它有如下特点:

a,以间接经验为主。

b,以语言为中介。

c,是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4)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它有如下特点:

a,以学习前人所积累的间接经验为主。

b,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等形成的过程。

c,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可以避免人类认识活动中的许多曲折和错误。直接接受人类经过千百次实践获得的认知成果,从而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965)(学习情境:简单-复杂;学习水平:低-高)

a,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刺激作出一般性或弥散性的反应。

b,刺激-反应学习:学习使一定的情境或刺激与一定的反应相联结并得到强化,学会以某种反应去获得某种结果。

c,连锁学习: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反应动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结。

d,言语联想学习:言语的连锁化,实质是言语领域的连锁学习。

e,辨别学习: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作出不同的反应。

f,概念学习:学会认识某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加以反应。

g,规则学习:了解多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h,解决问题的学习: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运用规则或原理去解决问题,以实现最终目的。

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977)

a,言语信息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

b,智慧技能的学习: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是学校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教育内容。其按照不同的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程度依次可分为:

辨别-概念-规则-解决问题。

c,认知策略的学习:学习者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d,态度的学习:通过学习获得一种相对稳定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过程。加涅认为存在三种基本态度:

对家庭和其他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所伴随的积极的喜爱的情感;有关个人品德的某些方面。

e,运动技能的学习:平稳而流畅、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

7)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1978)

a,学习方式不同:

a,接受学习:在教学系统中,学习内容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呈现,学习者对传授者所传递的经验进行吸收加工,确立起相应的经验结构。

b,发现学习: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学习者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创造经验的过程。

b,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

a,机械学习:学习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无实质性练习,学习者在缺乏先前经验的情况下完全靠死记硬背来进行学习。

b,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来进行新的学习,建立新旧经验之间的联系,以便理解新的信息。

8)布卢姆的学习分类:(图见《高等教育心理学》长江出版社2023年版41页)

9)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冯忠良):

a,知识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来接受和占有知识,同时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具体来说,是由、通过领会、巩固和应用三个环节完成的。

b,技能的学习:不仅包括动作的认识问题,还包括动作的实际执行问题。技能有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种。

c,行为规范的学习:把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在的行为需要的内化过程。包括行为规范的依从、认同和信奉三个阶段。

10)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强化在s-r联结建立中起重要作用。在s-r联结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习惯是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惯性的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a,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a,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b,学习的本质是尝试与试误。

c,联结的建立遵循一些学习规律。

a)准备律:学习的动机原则,能否反应取决于有机体是否有动机准备。

b)练习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因练习与使用而增强,因不使用而减退。

c)效果律: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与减弱,受到反应之后结果的支配。

b,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理论。

a,获得: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的反复结合,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间隔非常重要:

a)同时性条件作用:两者同步出现。

b)延迟性条件作用:条件刺激先出现一段时间,当它还未完全消失时,无条件刺激就出现。

c)痕迹性条件作用:条件刺激先出现并消失一段时间后,无条件刺激才出现。

b,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

a)刺激泛化:在条件反射形成初期,不仅条件刺激会引起条件反应,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条件反应(相似性的反应)

b)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的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差异性的反应)

c,消退与恢复。

a)消退: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削弱乃至最后消失。

b)恢复:在消退之后如果再重新给予强化,它还可以得到恢复。

d,延缓与调整。

a)延缓:在某些情况下,条件刺激出现后,无条件刺激隔一段时间才会出现。此时有机体的条件反射就暂时被抑制,延迟到一定时间后再出现。

b)调整:有机体调整条件反射的强度,使之与无条件刺激的强度相当。

e,高级条件作用:在条件作用形成以后,条件刺激可以像无条件刺激一样诱发有机体反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条件刺激成了一种“替代性”的无条件刺激。这种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作“高级条件作用”

c,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a,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

a)应答行为:由特定的刺激引起,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又称为引发反应。

b)操作行为: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又称为自发反应。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a)积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作出某种反应后,随即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从而使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增加。

b)消极强化:当有机体自发作出反应以后,随即排除或避免某种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从而使此类反应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其中排除某种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条件作用为逃避条件作用,避免某种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的条件作用为回避条件作用。

c,无强化:有机体自发地作出某种反映后,不对其施与任何强化,从而使该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降低。

d,惩罚: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讨厌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11)认知派的学习理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形成认知结构,通过顿悟和理解获得,依赖于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

a,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

a,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完形)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b,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b,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a,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即表征系统,是指信息在头脑中的表现与记载方式,有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三种,它们相互作用,顺序发展,但不可相互替代。

b,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c,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d,教学要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

a)动机原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

b)结构原则:为了使学习者容易理解知识,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组织形式进行传授。

c)序列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一个问题或大量知识,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的能力。

d)强化原则: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还必须获得反馈,因此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e,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原则。

c,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a,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a)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或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

b)条件:客观上,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满足能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知识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联系的要求;主观上,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心向),而且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只是以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同时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b,接受学习的性质和策略。

a)性质: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b)策略:“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

1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罗杰斯,马斯洛):

a,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b,关注学习者内在潜能的发挥。

c,尊重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d,重视兴趣、情感在学习中的价值。

13)学习理论的新进展:

a,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人习得行为的方式有两种。

a,通过直接经验而获得行为反应的模式:s-r联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题型 一 单项选择题 10题 10分 101 二 名词解释 5题 20分 54 三 简答题 5题 40分 58 四 论述题 2题 30分 215 一 选择题 不需要背,只需要了解他们提出的观点即可 1.加涅提出来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

高等教育心理学整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第一章。名词解释 1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它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包括专科教育 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2 高等教育心理学 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领域有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

教育心理学部分知识整理

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关键期 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技能的发展水平 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