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心理重点:(1-3编共十一章)
第一章。个体心理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体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指个体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长期的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收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简答。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有助于提高高校的师资水平。
2、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首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加深对大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学习动机、人格和社会性特点以及个性发展特点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其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同时,促进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道德品质形成等;
其次,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培训和自我学习,从而能更主动、科学地驾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 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第二章。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一般来说,教学效能感会从三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反思和进一步的学习。
3、影响教师工作时的情绪。
教学反思的过程:
以经验性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学反思分为四个环节:1、具体经验阶段,其主要任务是使教师明确问题情境,即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引起反思。2、观察分析阶段,该阶段是反思最集中体现的阶段。
教师通过自述或回忆、他人观察模拟、录音、录像、档案等方式,广泛收集与自己活动有关的经验信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的思想、行为以及价值观等,检验行为与预期结果的一致性。3、重新概括阶段,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问题,新信息的获得有助于更有效的概念和策略方法的产生。4、检验上一个阶段形成的概括的行为和假设,在此过程中,教师又会遇到新的经验,开始再循环。
教学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指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指教师间相互观摩彼此看到的情景,并进行讨论分析。
3、实际讨论,指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在一起,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解决的办法。
4、行动研究,指针对课堂问题的实质,**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与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第三章。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主要有(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法上的特点(1)自学方式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其主要表现a、大学生的课程留有较多的自学时间,使学生有精力投入到自己认为必要的或感兴趣的领域。b、大学生撰写毕业**、参加科研工作,都是在教师指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完成,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自学习惯,使之能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社会现象和学术问题。(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不断增强,总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学习。大学生喜欢讨论问题,争辩问题,各抒己见,喜欢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见解和观点,教师应给于正确的引导和支持,避免其认识上的片面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盲目自信。(3)课堂学习与课外、校外学习相结合。
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是观察学习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习就是观察、模仿的过程。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论。
布鲁纳提出了认知—结构理论。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他认为,学习的实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即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经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构建其知识体系。
根据布鲁纳的教学观原则和教学原则,为了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所教学科的基本观念、基本原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构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要注意运用反馈原理,促进学生自我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信息加工: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即信息加工学习论。
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两方面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知识,而是同学习者解除的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结构应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包括结构性知识,学习结果应该是建构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意义的表征。
2、学习观,学习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而是对外部信息作主动的选择和加工,在老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自己建构现实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应包括两方面的建构:(1)对新信息的理论是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的;(2)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建构,而不仅是提取。
第四章。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驱力。
所谓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断其原因的过程。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1、 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同时应注意使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第一,改变学生的成败体验,使其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
第二,改善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弥补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欠缺。
2、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研究表明,新的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二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试述强化动机论、归因理论、成就动机论的主要观点。
成就动机论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或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强化动机论,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定关系,如人们为了得到表扬,赞许,所以去学习。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
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具有理解世界与控制环境两种需要,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动的原因,并预言人们将如何行动。
第五章。学习迁移,简称为迁移,即砸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
1、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
2、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习得的知识、技能和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学习迁移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其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两个方面。从实践意义上看,学习迁移一方面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迁移与学生的能力和创造力密切相关,因为能力的形成需要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概括化和系统化,这种知识类化的过程就是迁移过程。
在理论价值方面,学习迁移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学习的本质规律。一方面,帮助我们了解学习是如何引起的,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以及学习结果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起到何种作用;另一个方面,学习迁移还有助于探索教育与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在当今教育条件下,学习迁移已经成为影响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中间环节。
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强调要针对学习迁移进行一些官能训练。因此,也叫官能训练说,就是提高人的能力、智力或是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
共同要素说,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
1) 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包含两种:结构特性的相似性与表面特性的相似。
2)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3) 认知技能与策略。
4) 定势的作用。
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
一、 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二、 科学编排教学内容。
三、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四、 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第六章。陈述性知识亦称描述性知识,即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它包括事实、规则以及个人的态度或信仰等,具有静态的特点。
程序性知识亦称才作性知识,即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地知识。由于这种知识的存在只能通过某种作业间接推测,具有动态的特点,因此,它也被称为技能。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感知、记忆和思维几个方面):
1、大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
其主要表现(1)一般知觉能力达到成熟水平;(2)感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3)感知具有敏锐性和系统性;(4)感知具有相对深刻性和稳定性。
2、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其主要表现(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3、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其主要表现(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2)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
知识理解,是指学生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某类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以发展形成理性知识的过程。
知识遗忘的理论观点:
1)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
2)知识同化说在真正有意的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对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
教育学 心理学要点
小幼教育学复习要点。一级考点 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点,重点复习准备 二级考点 扩展性知识点,在熟练掌握一级考点的基础上再进行复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级考点 1 狭义的教育概念 填空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 填空与选择 2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
教育学心理学要点
教育心理学。注 a选择c填空c判断辨析d简答e论述。老师划的题中,只有辨析题不会以原题形式出现。辨析三原则 太绝对的是错误的 片面的不全面的是错误的 没有出处的辨析题,都是错误。注 对于题干错误的,只需把错误的地方改正即可,无需解释。对于题干正确的,要进行解释。相邻年的论述题不会重复。蓝色字体为补充...
教育学心理学重点
1.原始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未分化 无阶级 机会均等 简单 2.近代社会教育特征 废除等级 普及义务教育 加强重视 公立崛起 实用功利 科学教育 系统完善 班级授课制 世俗化 依法执教 3.教育学科特点 对象普遍平凡 恒定性 不确定性 广泛跨学科性 多元化 综合层次性 4.教育学发展趋势 问题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