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心理学初探

发布 2022-10-18 20:57:28 阅读 7656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我国当代教育家刘佛年先生说:

“有两种能力更重要:一种叫自学能力;一种叫独立工作能力”(1981)。的确,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知识总量正以成倍的速度递增,人们在知识总量不断增长的前提下,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活动一种状态显示。它表现为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与积极思考的行为。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离开学校、走上社会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而是更深层次的自主学习的开始。因此,现代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自主能力为终极目标,即以培养学生自求自得、独立思考、自我管理的能力为目标。由于课堂学习自身的局限性,学生不可能只通过有限的课堂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教学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开展。

因此学生应尽快掌握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

1)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为背景,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自主性发展的个人为目的的教育。当前,我们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存在着种种弊端,其中之一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轻视乃至忽视了教育主体的自主性发展。

自主学习教改实验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对现行教育中不合理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行根本性改造,力图实现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的变革。

2)以学习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产生了根本性变革。变革的重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以教育主体自主性发展和创新教育为中心来构建现代教育的理论体系,建立以“学会学习”为中心内容的现代教育理论。二是以“学习论”改造现行的“教学论”,建立“学习论”为中心的现代教学观念。自主学习要求真正确立学习者主体发展和自主发展的地位,教师的所谓“教学”,其真正含义由过去的“教学生知识与技能”变为“教会学生学习”。

3)以理解为核心的学习观。教师要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必须确立学习是一个理解、记忆、运用过程的观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个初步理解、强化记忆、学会应用、加深理解的过程

4)动态的结构化的知识观。在自主学习中,教师要确立科学的结构化的知识观,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经验的积累和理论化;学生既要重视学习“是什么”和“为什么”

三、自主学习的目标

自主学习要求施教者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辅之以必要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

1.愿学、乐学。调动并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加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和乐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厌学、逃学的问题。

2.会学、善学。要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知道怎么样学习才能省时省力效果好。在新的形势下,使受教育者掌握多样化的学习技能和方法,改变盲目学习的状况,是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3.自醒、自励、自控。这些要求主要属于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发展目标。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把学习内容作为认识的客体,而且要将自己作为认识的客体。

要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使自己的注意力、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断提高。

四、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自主学习”本身就昭示着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情,体现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学习是“自主”的学习,“自主”是学习的本质,“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1.“自主学习”具有“自立性”

1)每个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自己的”行为,是任何人不能代替、不可替代的。

2)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学习是其对外界刺激信息独立分析、思考的结果,具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和特殊意义。

3)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是其获得独立自主性的内在根据和动力。

4)每个学习主体都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能够依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从而获取知识。 学习“自立性”的四层涵义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具有独立性的学习主体,是“自主学习”的独立承担者;独有的心理认知结构,是“自主学习”的思维基础;渴求独立的欲望,是“自主学习”的动力基础;而学习主体的学习潜能和能力,则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基础。

可见,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习主体内在的本质特性,是每个学习主体普遍具有的。它不仅经常地体现在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而且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因此,自立性又是“自主学习”的灵魂。

2.“自主学习”具有“自为性”

学习自为性是独立性的体现和展开,它内含着学习的自我探索性、自我选择性、自我建构性和自我创造性四个层面的结构关系。因此,自为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

1)自我探索往往基于好奇心。自我探索就是学习主体基于好奇心所引发的,对事物、环境、事件等的自我求知、索知的过程。

2)自我选择性是指学习主体在探索中对信息的由己注意性。由内在所求引起的对信息选择的注意,对头脑中长时记忆信息的选择提取运用从而发生的选择性学习,是自为学习的重要表现。

3)自我建构性是指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即其新知识的形成和建立过程。建构知识即是对新信息、新知识的建构,同时又包含了对原有经验和知识的改造和重组;即既是对原有知识的保留,又是对原有知识的超越。

可见,不管是探索性学习、选择性学习,还是建构性学习,都是自为学习重要特征显现,也是学习主体获取知识的途径。从探索到选择到建构、再到创造的过程,基本上映射出了学习主体学习、掌握知识的一般过程,也大致反映出其成长的一般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为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生成、实现、发展知识的过程。

3.“自主学习”具有“自律性”

学习主体对自己学习的自我约束性或规范性。它在认识域中表现为自觉地学习。自觉性是学习主体的觉醒或醒悟性,对自己的学习要求、目的、目标、行为、意义的一种充分觉醒。

自律学习体现学习主体清醒的责任感,它确保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探索、选择信息,积极主动地建构、创造知识。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就是学习主体自立、自为、自律的学习。学习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是学习自主性的三个方面的体现,是“自主学习”的三个基本特征。其中,自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自为性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律性则是自主学习的保证。

这三个特性都说明了同一个思想:学习主体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结底是由学习主体自己主导和完成的。承认并肯定这一思想,对于改革矫正曾有的诸多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手段、模式,从而探索创立崭新的教育教学手段、模式,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功能和意义。

五、教师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性学习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能忽视教师的知道。而学生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是发展潜能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让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情境与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尽情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调动他们耳、口、脑、手的协调性 ,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在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式和策略,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体现自主性。

一、 激趣,让学生“想学”

1、 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兴趣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络夫提出“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如果教师不能想办法让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回带来疲倦。

” 动机是学习的内在驱力。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学习动机不足,对自身能力怀疑,产生厌学、畏学的心理。教师应依据相应级别的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和谐的师生关系原则、活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科学性评价原则,多层次、多途径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设法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想学的欲望。

2、帮助、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多种学习方法

学生受家庭、个性、经历、智力等方面的影响,对学习的感悟和接受有着较大的差异是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砥砺智力的目的。例如:善于默读的同学,教师就应该鼓励他、要求他多朗读;善自学的学生教师就应该督促他与同学多研讨;爱说话的同学老师就要要求他多独立思考,久之,学生就会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当然,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方法达到完成老师规定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磨练自己的认知能力、展现自己学习才能、张扬自己个性才华,也应该受到教师的积极肯定

二、 营造质疑氛围,让学生“愿学”

1、 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营造师生、生生间平等和谐的关系,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们在这个空间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样可以充分调动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独立学习创新的信心,使思维更加活跃。

2、 注重**教学,发挥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用耳倾听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思维的活跃,从而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亲其师,信其道”。对课堂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以肯定表扬,如“你真行!

”“你好棒!”等,对困难学生则耐心地指导,鼓励他们勇敢的尝试。如“试试看,你肯定行!

”“别急,你仔细想想!“等等,让学生们感到老师的亲切。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也主动得喜欢上科学课,人人争当”我是小小科学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华,让他们树立从小学科学的兴趣,真正成为学科学的小主人。

三、 体验自我,让学生“会学“

科学课程标准》提倡在活动中学习,就是基于学生在活动中更能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活动,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真正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自我实现”的自我需要。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些名言其实都在教我们的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指出的“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自主地进行**,让学生自主的学会思考、学会发问、学会互相评价。

学习心理学

3 感觉对比 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和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4 感觉补偿 指某种感觉能力丧失,为适应生活需要,其他感觉能力突出发展 5 联觉 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

学习心理学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班2015年春节远程班。学习心理学考试试卷。一 名词解释。1.学习。狭义是通过阅读 听讲 研究 观察 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 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 的行为方式。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学习心理学

摘要 当代学习心理学发轫于经验论和唯理论。学习与情绪是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和学业具有相互作用。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学习,也能妨碍学习。关键词 学习心理学经验论唯理论情绪。这学期,我们开设 英语教育心理学 这门课。学习的过程中,我阅读了一本刘儒德的 学习心理学 这本书的学习从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