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

发布 2022-10-18 20:26:28 阅读 1036

第四章。

1、桑代克的三条主律:效果律(是指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与减弱受反应之后效果的支配)、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因练习、使用而增强,因不使用而减弱)和准备率。

2、五条副律:多重反应率(人与动物对同一情境可产生多种多样的反应,当某一反应不能产生满意结果时则尝试新一种的反应,直接达到预期的目的)、定势律(指态度、动机或驱力等对反应的始发、启动具有重要作用,并影响学习进程)、优势要素律(有选择的对某个问题或刺激情境中的显著或占优势的要素做出反应)、类化反应律(指在新情境中做出的反应是相同或相似的)、联结转移律(指刺激情境虽然发生了一系列的渐进变化,但反应仍能保持不变)

3、操作条件作用:是指在某种情境中,由于个体自发的反应产生的结果而导致反应强度的增加,并最终与某一刺激或事件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

4、强化,是指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刺激或事件。

5、消退,中止或取消强化的过程即消退,反应强度的变弱或反应消失也即消退。

6、强化或强化物的内涵,斯金纳认为凡是能提高反应概率或反应发生的可能性的手段、措施等都可以称为强化。能提高反应概率的事件即强化物,可以是具体的刺激、物品也可以是行为、活动或者心理上的需求满足。

7、强化物的类型:a、正强化呈现某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正强化,所呈现的刺激即正强化物;负强化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叫负强化,厌恶性刺激即负强化物。b、一级强化指对无需训练或学习就能够对个体的遗传结构或生理结构起强化作用的过程,一级强化物指具有本能的强化特性的刺激物(食物、水);二级强化是在一级强化的基础上通过经典条件作用,使原来中性的刺激具有强化特征性,二级强化物指与一级强化物相配后而获得强化价值的刺激物(笑容、鼓励、关注、名声具有社会属性)c、内部强化是指受内部动机驱使而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内部强化物即个体从事活动时所产生快乐与愉悦的感受;外部强化是指受外部动机驱使而从事某种活动的过程,外部强化物即用于刺激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外界表扬或奖赏。

8、强化程式是指何时以及如何给予强化的规则。

9、固定比率强化程式(fr)指强化是在个体产生一定次数的正确反应之后给予的(计件工资)。fr导致的行为模式的特点:每个反应的速率比较一致、稳定的,而且fr的比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但反应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一是疲劳观,二是满足观三是剩余反应观。fr程式导致的行为模式基本上是按照“进行——停顿——进行”的方式展开的。

10、可变比率强化程式(vr)指在若干次正确反映之后给予强化,但每次强化之前所需的正确反映的次数是不确定的(赌徒玩***)。vr强化程式导致的每个反应速率是比较稳定、一致的,且vr比率越大反应速率越高。但与fr不同很少产生强化后的停顿。

11、固定间隔强化程式(fi)指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后如能做出正确反应则可获得强化。fi程式导致的反应速率不一致,在刚得到强化之后,反应有所停顿,然后逐渐提高反应速率,在即将得到下一次强化时反应速率达到最高。其行为模式表现为扇形。

(学校期中和期末两次定期考试)

12、可变间隔强化程式(vi)指在一个时间段内,两次强化之间的时间间隔是不确定的。vi强化程式导致的反应速率是稳定、一致的,没有强化后的停顿现象。不同长度的vi产生不同的反应速率,vi越长,反应速率越低。

13、比率和间隔强化程式的比较:a、比率程式与间隔程式的内在机制是不同的。间隔程式依赖于有机体内在的一种时间感,而比率程式则不需要时间感的参与。

b、比率程式比间隔程式引发更高的反应频率,原因主要在于两类程式中的反应和强化之间的联系不同。

14、其他简单的强化程式:时间强化程式、时段强化程式、反应——速率强化程式。

15、同时强化程式与行为选择。

同时强化程式是指有两个或多个强化程式同时影响着有机体的行为。

16、其他复杂的强化程式:a、多重强化程式(某种反应受到两个或多个基本强化程式的相继影响)b、混合强化程式(与多重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强化程式的变化并没有明显的刺激信号)c、连锁强化程式(当个体按照一系列的强化程式要求完成后才获得强化)d、串联强化程式(与连锁一样,但不同之处串联程式中没有明显的信号刺激标志着强化程式的转换)e、合作强化程式(是对两个以上的个体进行强化)

17、强化物的特性(指质与量的特点)一、对操作条件作用形成的影响,一般而言在一定范围内,量大质优的强化导致操作条件作用的快速形成;二、对操作条件作用消退的影响,尽管消退阶段所有的强化都被取消,但由于前面的训练阶段获得的强化不同,所以消退过程也受到直接的影响。

18、强化的变换。

一、强化量的变换,强化量由少变多时,行为操作水平提高,产生正向行为对比;由多变少时行为操作水平降低,产生负向行为对比;但这种行为对比效应只持续较短的一段时间,即在几次训练中表现出对比效应,最终回到渐进水平。二、强化方式的变化。

19、分化性强化即是在特定情境中或条件下对某个特定反应进行强化,在另一情境中或条件下对某个反应不予以强化。两种反应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0、部分强化程式能产生更强的抗消退能力,这种现象称为部分强化效应。典型的例子就是赌徒行为。

21、解释部分强化效应的典型的代表有:辨别理论、挫折理论和序列理论。

22、辨别理论,认为有机体受到部分强化时尤其当强化比率低时,很难辨别、区分究竟是强化的间歇还是消退的开始。

23、阿姆塞尔提出的挫折理论认为,间歇强化中包括有强化和无强化俩种情形,这使得有机体也相应的形成两种预期和看法:对强化的预期促使对个体做出反应:而无强化的预期则使他们感到受挫,产生困惑,不愿反应。

但如果做出了反应,恰恰又获得了强化,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受挫条件下做出了反应。因此有机体学会应对挫折,坚持反应。

24、卡佩尔提出了序列理论,认为在部分强化的程序中,有强化 (r)与无强化(n)之间进行序列化的、交替的转换,比如rrnrnnnr。有机体经历了n后,在头脑中留下无强化的记忆痕迹。而n与r的频繁转换使记忆痕迹成为下次反应的条件刺激,即记忆痕迹是强化出现的一个预示信号,记忆痕迹与强化建立了联结,这种联结在消退期间可以维持反应。

25、虽然各种理论解释消退的角度不同,但都认为在部分强化中比连续强化中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是个体能够应对没有强化的情境。

26、延迟影响操作条件作用的形成于消退:一般而言,即时的强化促进反应的产生,而延迟的强化有损于反应,且延迟时间越长,行为水平越低。强化的延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强化的内在价值。

强化的延迟不仅影响着行为的形成,而且也影响着行为的消退程度。每次延迟的时间相同,则反应易于消退。如果强化的延迟是变化的,则抗消退力增强。

就变化的延迟、恒定的延迟与无延迟这三种形式而言,其抗消退力是依次降低的。

27、强化的延迟与其他因素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如果在操作反应与延迟的强化之间充填二级强化物或其他刺激,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强化的延迟对行为的影响。延迟对操作性行为的影响也因不同的物种、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学习任务及情景而有所不同。

28、至少有俩种因素影响着个体究竟是选择及时的小强化还是延迟的大强化:一是过去的经历或经验,二是延迟强化的价值。

29、辨别性刺激的特征:(一)在大部分情况下,有机体能够辨别出不同刺激的差异,并且做出分化的、不同的反应。这就是辨别刺激。

二)刺激泛化:

有些刺激尽管形式不同,但因其功能相同,所以我们经常把这些不同的刺激作为相似或相同的刺激进行反应。当有机体对不同的刺激做出相同或相似的反应时,这就是刺激泛化。

30、泛化梯度是对相似性程度不同的刺激引起的不同强度的反应的一种直观表征,反映了泛化的水平。一般而言,梯度越陡峭,表明越分化;梯度越扁平,表明越泛化。

31、生理特性与行为系统:一些本能行为致使操作反应的有效性下降。随着本能行为越来越占优势,操作条件作用就越来越难以快速产生。

这种现象被称为本能性偏离。即有机体的反应从被强化的操作行为转向本能行为。

32、行为系统的激活:操作条件作用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行为系统的影响,如果要建立的操作条件作用与当时激活的行为系统相一致,则容易建立和保持,否则难以形成和长期保持。

第五章。1.强化的特定刺激理论:

早期的强化理论倾向于把强化界定为某种特定的刺激,强化的需要降低理论和驱力降低理论认为所有能够降低某种生理需要和驱力的刺激(如实物、水、温度等)都可以充当一级强化物;而强化的诱因动机理论认为,行为的动机不仅**于内部的生理状态,也**于外部的客观刺激或诱因及其特征。

2.强化的特定反应理论:个体的反应或活动具有强化作用。

其中圆满反应理论认为,有机体具有的典型的无条件的本能反应,如进食饮水等具有强化作用,这些反映的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久,则强化效力越强。普雷马克原理指出,本能反应并不是强化的关键,各种反应或活动在概率上的差异是决定能否成为强化物的关键。高概率的活动能够强化低概率的活动。

3.强化的反应剥夺理论:剥夺某种活动,则该活动就成为强化物,这与反应概率无关。

4.强化的均衡理论主要涉及有机体对各种不同的反应进行最佳的分配,以达到最优化的均衡状态。

5.无论是心理学还是还是经济学或者生态学,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如何分配、利用有限的资源以获得多方面的最大强化;或者说,如何通过有效的活动或工作来获得稀缺的、宝贵的物品。

6.最优化原则:个体在决策过程中遵循着一条共性的规律,即试图以获得最大主观价值为主要目的。这不仅反映于人类个体的消费行为上,也在动物的适应性行为上体现出来。

7.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它不仅适用于正常群体,也适用于特殊群体;不仅适用于行为的形成或矫正,也适用于个体的情绪与社会化发展、高级认知能力的形成等方面;不仅适用于动物,也适用于人类。

8.将操作条件作用应用于实际时,既可以采用某些具体、单一的基本方法,也可以采用综合的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塑造、消退、代币、刺激控制、合约以及应用行为分析等。

9.鉴于强化作用中可能产生的某些消退作用,应谨慎合理的使用强化手段,并结合自我控制、自我强化的手法。

10.圆满反映理论:圆满反映理论是指有机体所具有的典型的无条件反应。

11.普雷马克原理:高概率的活动可以强化的概率的活动。该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分化概率原理或相对价值原理。

12.行为极乐点:在无限制的自由状态下,各种活动的行为水平所共同确定的某个基本状态或配对基点。

13.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如观察、试验等)来研究个人或群体的经济行为规律的科学。

学习心理学

3 感觉对比 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和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4 感觉补偿 指某种感觉能力丧失,为适应生活需要,其他感觉能力突出发展 5 联觉 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

学习心理学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班2015年春节远程班。学习心理学考试试卷。一 名词解释。1.学习。狭义是通过阅读 听讲 研究 观察 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 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 的行为方式。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学习心理学

摘要 当代学习心理学发轫于经验论和唯理论。学习与情绪是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和学业具有相互作用。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学习,也能妨碍学习。关键词 学习心理学经验论唯理论情绪。这学期,我们开设 英语教育心理学 这门课。学习的过程中,我阅读了一本刘儒德的 学习心理学 这本书的学习从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