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版

发布 2022-10-18 20:49:28 阅读 4596

第一部分学习心理学。

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学习的定义。

因为经验而使有机体的反应方式产生持久的改变。

成熟、疲劳、药物、疾病和损伤原因引起的变化不属此范畴。

学习的科学心理学研究。

ebbinghaus(1885)艾宾浩斯《论记忆》

用无意义音节控制经验。

方法:节省法或重学法。

遗忘曲线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科学教育的学习理论。

行为学派 (beh**iorism)条件反射。

认知学派 (cognitive theory)

行为主义学习观。

. s-r (stimulus-response) 学派,又称为联结主义或试误说(try and error)

中心主旨:学习和学生内在的认知结构无关,只要给予适当的刺激,就能激发学习的行为。

三种类型的学习: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通过“刺激-反应”联结学习(learning by association.)

p. p**lov 巴普洛夫(狗流口水实验的反射行为)

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通过行为结果学习(learning by consequences of beh**iour.)

thorndike 桑代克(饿猫谜箱实验)

skinner 斯金纳(白老鼠压杠杆得食物实验)

社会学习或模仿学习(modelling):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学习(learning by watching others).

社会学习论。

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可以向其它人的行为学习。见贤思齐、以身作则。认为经由对他人行为的模仿,就可以产生行为的观念。

学习理论的三元取向:强调除环境因素之外,个人对环境的认知、个人行为三者

学习的产生非系于强化。

不把强化视为加强刺激反应行为的必要条件,而只视为个体对环境认知的一种讯息。

如果个体喜欢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他就会在以后同样情境下继续表现同样的行为;

重视学习时个体本身行为的自主性。因此即使个体本身未曾亲身体验行为后的奖赏或惩罚,从观察、听到别人的说法,他也会学习到何时何地该表现何种行为。

学习得自观察与模仿。

在社会情境中个体的行为因观察学习、模仿而改变。(不必实际参与),即可获得学习;

如:示范教学、观摩教学等

gestalt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或称为顿悟说。

w. khler 黑猩猩实验。

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渐进的,或是尝试错误的结果,而是突然顿悟的。

带着浓厚的神秘色彩。

信息加工理论。

是2024年兴起的一门科学,主张人脑处理信息就像计算机一样,可解释学生的认知模式。

代表人物是加涅( gagné)

早期重视记忆力的提升,晚期的研究重心转为「后设认知能力」的提升。

2024年后,主张教学过程应兼重学习者的内在条件和学习情境中的外在条件。

内部条件包括。

学习者预期。

原有知识。

元认知能力:执行控制。

加涅的学习过程和条件的信息加工观。

学习是一系列认知过程,这些过程把来自环境的刺激转化为获得一种新能力所需要的信息加工的几个阶段,也就是说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

信息加工模型:学习是三个系统协同活动的过程。

加工系统:也叫操作系统,由受纳器,感觉登记器、工作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反应发生器、反应器构成。

执行控制系统: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认知策略;属于程序性知识。

预期:是信息加工过程的动机系统,起定向作用。

bruner的认知-结构学习。

. 认知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bruner 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而非被动形成s-r联结。

学习就是分类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即认知结构的形成。

新知识-已有认知结构构建知识体系。

discovery learning

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新知识﹑寻求解决问题方法。

主张教师应提供具体的东西,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认知结构。

强调学生透过第一手的资料收集、汇整经验,就可以成为一般性的知识。

learning cycle

学习过程:获得转化评价。

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课程由低到高年级呈螺旋式的加深加广。

ausubel – 意义学习。

2024年发表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意义学习: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和实质性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

学习者主观因素。

心向(set):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先备知识:客观的知识结构是有层级性的,而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与之相对应,才能做有意义的学习,否则外在的知识无法定锚(anchored)。

行动:积极主动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相联结互动。

客观条件。

学习材料的意义:学习材料本身的内部逻辑意义。

ausubel – 意义学习分类。

ausubel 将意义学习由简到繁分为如下5类:

表征性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概念学习:概念是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命题学习:命题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

概念和命题的运用。

解决问题与创造。

piaget 皮亚杰。

认为知识并非环境中客观的实体,而是个体与环境间的互动所产生的适应体系,它的组成具有主观和客观的成分。

知识的成长是以先前的结构为基础来产生新的结构。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成熟和自我调适过程。

提出结构论和建构论。

结构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1-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第二部分:刺激-反映学习理论。

第一节:概述。

一、代表人物与主要理论特点。

1、属于这一流派的心理学家有: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格里斯、赫尔、斯金纳等人。

一、 代表人物与主要理论特点。

2、这一流派主要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其共同特点是:首先,弱化或否认人的意识在心理及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例如,他们的理论中没有认知、概念、思维、动机等),将学习看作是在环境作用下肌体对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简单联结。其次,强调环境对人的心理及学习的决定作用,否认或忽视本能、遗传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再次,认为人的心理及学习都是对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过程,否认或忽视人的主体能动性。最后,非常重视学习律的研究,重视强化在学习中的价值。

第二节:主要理论。

桑代克的“试误说”

华生的学习观。

格里斯的“邻近学习理论”

赫尔的“驱力还原说”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一、 桑代克的“试误说”

埃德伍德·桑代克(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首创了用实验研究动物心理的方法,为动物心理学及学习心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道路。

先后用多种动物做了大量实验,根据实验提出了学习的“尝试错误说”,并总结了三条最重要的学习律:准备律(学习动机)、练习律、效果律(最重要的学习律),和五条学习的附律。

与武德沃斯一起提出了学习的迁移理论。

二、华生的学习观。

约翰·华生(18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他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两大方面进行了一场“革命”。

首先,在心理学的对象方面,他认为,凡是不可观察的现象都不能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并确立可以观察,可以共证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就能消除人与动物的差异,建立起人与动物统一的行为公式(即刺激-反应),试图把心理学改造成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的实证科学。

其次,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方面,他反对传统的内省法,提倡客观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测验法、口头报告法等。

再者,华生为了贯彻机械论的一元论的严格决定论,他走向了极端的环境决定论的立场,为此他否认本能的存在,否认遗传对人的影响作用,将人与动物都看作是由环境刺激驱动着的“自动机”。

最后,他在抨击桑代克的“效果律”基础上提出了他的学习理论。他认为效果律是心灵主义的产物,他提出了“频因律”(有效反应频率因高于无效反应而被保留)和“近因律”(离成功结果最近的反应往往被保留)。

三、格里斯的邻近学习理论。

. 格里斯(1886-1959),美国心理学家。他因反感华生而不愿戴行为主义的头衔,但他的观点基本上是标准的行为主义。

他将学习看作是条件作用的结果,并认为学习是一次完成的,当刺激的某一组合曾与特定动作相伴随,那么,当同类刺激组合再次出现时有机体就会做出同样地动作反映。他的实验是“猫碰柱子出迷笼”,结果是一只猫如果第一次用什么动作(如有的用嘴咬、有的用头碰、有的用屁股碰)碰柱子的,以后它就会反复使用同样地动作。一次性的成功阻止了它新的尝试。

格里斯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动作本身就是一种刺激,它可以引起下一个动作的发生。这为当时行为主义心理学难以解释的一些现象(如,在环境条件不便的情境中连锁反应如何持续)提供了新理由。

最后,格里斯的学习理论中没有动机概念,他认为有机体的生理状态(如饥饿)是一种内部刺激,从而将动机看作是一种“维持性刺激”。

四、赫尔的“驱力还原说”

赫尔(1884-1952),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学习系统必须有三个变量,首先要有“驱力”,即与需要相关的动机状态。其次是要有“强化”,即各种对反应的奖励。最后是习惯,即由强化产生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固定联结。

他将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概括为:“行为是驱力与习惯的函数”,“习惯是强化次数、强化量、以及强化延迟的函数”。而强化与习惯都是为了“驱力”的还原。“习惯的形成是驱力还原的结果”。

5、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

弗雷德里克·斯金纳(1904-199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斯金纳在心理学理论中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此外,他创设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法”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推广。

1、 操作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只能解释具有明确刺激物(如食物和铃声)的简单、被动的行为,但在现实中有机体的大多数行为是对没有明确刺激物的复杂刺激情境的反应,这类行为反应还需有机体的主动探索过程才能形成,斯金纳首先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予以解释。由于“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提出,巴甫洛夫的学说便被称为“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用自己设计的“斯金纳箱”做实验,饥饿的白鼠在箱中乱跑,偶尔压到了能启动开关的的杠杆,便有一粒食物从一管中漏出,白鼠便得到了食物。食物的强化使白鼠按压杠杆反应的概率逐渐增加,最终完全学会了按压杠杆取食的行为反应。

据此,斯金纳认为,动物无论什么目的而进行的任何随机活动(如在箱中乱跑),都可以看作是以某种方式对环境进行的“操作”行为,若其中的一种行为得到了奖励(如获得食物),就会使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直至定型,这便是操作条件反射。

学习心理学

3 感觉对比 同一感官受到不同刺激的作用时,其感觉会发生变化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 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和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4 感觉补偿 指某种感觉能力丧失,为适应生活需要,其他感觉能力突出发展 5 联觉 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触发另一种感觉...

学习心理学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班2015年春节远程班。学习心理学考试试卷。一 名词解释。1.学习。狭义是通过阅读 听讲 研究 观察 实践等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是一种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 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 的行为方式。广义是人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

学习心理学

摘要 当代学习心理学发轫于经验论和唯理论。学习与情绪是学习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情绪和学业具有相互作用。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学习,也能妨碍学习。关键词 学习心理学经验论唯理论情绪。这学期,我们开设 英语教育心理学 这门课。学习的过程中,我阅读了一本刘儒德的 学习心理学 这本书的学习从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