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与学的相互过程。这个相互过程包括五要素和三种活动。
五要素:学生(有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教师、教育内容(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教学**(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环境(包含物质、社会环境)。
三种活动:学校过程、教学活动、评价/反思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产生态度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学实践有描述、解释、**和控制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访谈、问卷、测量)和实验法。
心理发展:整个生命进程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中学生心理发展分为初中和高中阶段。初中阶段面临一系列心理危机,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3.教育心理学的产生:奠基人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4.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布鲁纳。
5. 心理发展的含义: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有效学习必须考虑的前提条件。
2)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此期间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
7.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的方式包括同化和顺应。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
四个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8. 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命题:教学必须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最近发展区即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区间)。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9.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逐渐形成的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主导和整合作用。
五个儿童接受教育和成长的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自主感对羞耻感,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能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
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型、放纵型和民主型)、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0. 自我意识的含义:作为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边事物关系的意识。它是使人的个性整合的重要核心力量。自我意识包括三个部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意志成分。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人的性格分为外倾性和内倾型两类。
11. 认知风格,指个人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可通过训练得到改变。
12.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平时说的一般能力就是智力。智力分为液体智力(个人禀赋)和晶体智力(学校主要培养的部分)。
13.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是后天习得的活动。由于疲劳、成熟、机体损伤以及其他生理变化所导致的行为变化不属于学习。
只有经过反复练习、训练使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才能成为学习。
14. 学习的分类:
加涅的学习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学;多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法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15. 【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的基本规律:习得,消退,泛化与分化。
桑代克】猫迷笼实验尝试-错误学习。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消退(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有效方法)、惩罚(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6.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知-发现说):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7.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18.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学习需要和诱因。
19. 学习动机的种类: (1)内部与外部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20.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不完全成正比,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受学习基础、学习习惯、教师指导、学习方法、智力水平、健康状况等主观因素的制约。
21.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倾向。
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如成功几率为50%时,成功者会接受,而失败者会回避此任务。
22. 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动机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
23.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24. 学习迁移的种类:正/负迁移,水平/垂直迁移,顺向/逆向迁移,一般/特殊迁移,近/远迁移。
25. 影响学习迁移的条件: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定势。
26. 知识的类型:感性与理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具体与抽象知识。
27. 掌握知识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28. 知识巩固的类型:(1)形象、情境、语义、情绪和运动记忆;(2)瞬时记忆(0.
25-2秒的储存时间)、短时记忆(5秒-2分钟的储存时间)【在工作记忆中,来自环境的信息与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决策。】、长时记忆。
29. 知识的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由快到慢。
30.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深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
31. 技能的类型:操作和心智技能。
32.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
33. 原型定向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的阶段。是心智技能形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
34. 学习策略的结构:基本、辅助策略(如专心策略)。认知策略的种类: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35.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下属专心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36. (杜威):
1)开始意识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到问题的存在;(2)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3)提出问题解决的假设;(4)推断所定假设的内在含义;(5)在行动中检验假设,从而解决问题,取得直接经验。
37. 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式、启发式策略。
38.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3)功能固着;(4)知识经验;(5)认知结构;(6)情绪和动机状态。
39. 帮助学生表征问题: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或者用画草图、列表、写方程式等方式。
40. 创造力:亦称创造性,是个体成功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41. 影响创造力发展的因素:环境、智力、个性。
42. 品德的实质:是道德品质的简称,主要指道德的个体化,即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在行动时体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43.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三部分。
44.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三水平六阶段模式。
1)前习俗水平(0-9岁):惩罚服从为准则;相互满足为准则。
2)习俗水平(9-15岁):人际和谐为准则;维持社会秩序为准则。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道德良心为准则。
45. 独立性是整个中学阶段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矛盾冲突表现在:道德动机、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46.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心理健康的意义在于保证青少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47. 有效辅导关系的促进条件:同感、真诚、尊重。
48. 教学设计的概念: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的安排,进行系统化教学设计行车教学方案的过程。
49. 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目标,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50. 课堂管理——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课堂管理对于教学具有促进和维持功能。
51.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班级的规模、班级的性质、教师的领导风格、对教师的期望。
52. 群体动力的共性: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53.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的软情境,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课堂气氛与学习效果的关系:积极、消极和对抗的氛围。
54. 教学评价概述——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其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学生培养方案作出决策。
55.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
1)按时机分: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处理方式分:常模参照性评价、标准参照性评价。
3)按功能分:配置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56. 教师的职业活动结构: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活动、人际交往活动。
57. 教师的知识结构:本体性、实践性、条件性知识。
58.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教师教育培养活动:以教研组为基地的教研活动。
2)实践性训练:微型教学、教学决策训练、反思训练、开展行动研究。
心理学考研笔记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从教育科学与心理科学中分化出来的二级学科,它的主要对象是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的应用,具体包括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 教师心理。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与教育学发展的需要,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的指导。作为心理学科 研究 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性质 特点及...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1 研究原则 包括客观性 发展性 教育性。研究方法 第二章。1 1 加涅 学习记忆模型。a 加工系统 操作 b 执行控制系统。c 预期控制系统 动机 2 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a 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1 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是通过客观的相互作用,在个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 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活动,通过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而有所表现。第一节学习概述。一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二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人类的学习是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