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665认知心理学

发布 2022-10-18 10:06:28 阅读 3498

28665 认知心理学。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0832)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认知心理学 》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不考英语者的换考课程,是探索人类认知过程和认知特点的一门学科。认知心理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信息加工理论和联结主义理论两大学术流派,并成为发展最快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认知心理学 》共分为12章。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理论、主要实验以及重要成果。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心理现象并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也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课程涉及当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前沿课题。与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心理语言学等学科相互交叉。

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发展历史、学术观点和学科基础,特别对于人类认知心理的系统特征和计算机模拟模型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描述。

二)考核知识点。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2.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起源。

3.信息加工系统。

4. 人的信息加工系统。

三)考核要求。

1.、识记: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涵义、研究范围、发展历史;信息加工理论、信息装置、信息编码、通道容量。

2、领会:对人认知活动的三种理解;人类认知系统及其特征;符号操作系统的功能;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联结主义范式;通用问题解决程序;记忆程序;联想记忆;适应性控制;联结主义理论模型;信息加工系统。

第二章认知心理研究方法。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针对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特别是新近的认知研究技术也有所涉及。

二)考核知识点。

1、抽象分析方法。

2、计算机模拟方法。

3、流程图式研究。

4、信息加工流程模式。

5、口语报告法。

6、反应时测量法。

7、内隐联想测验方法。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口语报告法、内隐联想测验方法、反应时测量法。

2、领会:抽象分析方法; 计算机模拟方法;流程图式研究; 信息加工流程模式。

第三章感知觉。

一)课程内容。

本章将认知的起源和信息敬爱共作为讨论问题的中心,将经典的测验方法和现代的感知信息加工研究技术融合,特别是运用信息加工原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模式识别理论,奠定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

1、感觉信息加工。

2、感觉测量。

3、知觉信息加工。

4、知觉信息加工过程。

5、模式识别。

6、模式识别理论。

三)考核要求。

1、识记:模板说、数据驱动加工、概念驱动加工、感觉信息加工、原型说;特征分析说、整体加工、局部加工、系列加工、并行加工、多次定向选择和抽取特征、结构优势效应。

2、领会:信号检测理论;知觉信息加工过程;模式识别过程;模式识别理论。

第四章注意。

一)课程内容。

本章侧重于研究信息加工的注意理论和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信息加工过程的注意理论、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以及注意理论的应用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

1、注意的含义。

2、注意的特征。

3、注意的认知理论。

4、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5、注意的应用。

三)考核要求。

1、识记:注意、过滤器模型、衰简器模型、认知资源的有效性。

2、领会: 注意的含义;注意的特征;注意的认知理论;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3、注意的应用。

第五章瞬时记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从记忆的信息加工阶段理论出发,介绍了记忆的涵义、记忆的阶段、瞬时记忆的涵义,特别是关于视觉信息登记理论。

二)考核知识点。

1. 记忆的含义和阶段。

2. 瞬时记忆及其特征。

3、视觉信息记忆。

4、视象记忆。

5、视觉信息记忆登记过程。

6、声象记忆及其研究。

三)考核要求。

1、识记:记忆、瞬时记忆、视觉信息登记、声象记忆。

2、领会:记忆的含义和阶段; 瞬时记忆及其特征;视觉信息记忆;视象记忆;视觉信息记忆登记过程;声象记忆及其研究。

第六章短时记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记忆系统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和理论,将人的心理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结成整体。

二)考核知识点。

1、记忆的结构。

2、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3、短时记忆。

4、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5、短时记忆信息的储存。

6、复述。7、工作记忆。

8、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三)考核要求。

1、识记:短时记忆、复述、听觉**、视觉**、短视记忆容量、平行扫描、完全系列扫描、工作记忆。

2、领会:记忆的结构;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短时记忆信息的储存;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记忆的双存储器模型。

第七章长时记忆。

一)课程内容。

本章着重介绍长时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包括长时记忆的涵义、信息编码方式长时记忆的储存以及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组织状态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长时记忆。

2、长时记忆的体系。

3、长时记忆的双重编码。

4、语义编码中的语义**。

5、表象编码中的表象**。

6、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7、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

8、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

9、长时记忆中信息状态的组织。

三)考核要求。

1、识记:长时记忆、表象编码、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

2、领会:长时记忆的体系;长时记忆的双重编码;语义编码中的语义**;表象编码中的表象**;长时记忆中信息状态的组织;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检索。

第八章知识的建构和表征。

一)课程内容。

本章从信息加工理论介绍知识的建构和表征,特别是符号—网络模型及其运用。

二)考核知识点。

1、知识的获得。

2、知识的建构过程。

3、知识的表征。

4、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5、命题表征。

6、图式。7、脚本。

8、表象。9、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命题、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图式、脚本、表象、心理词典、语义启动、心理旋转。

2、领会:符号-网络模型;层次语义网络模型;原形模型;激活-扩散模型;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建构过程;知识的表征;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命题表征;程序性知识的表征。

第九章语言。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语言的特征、语言和语言的特征、语言结构分析、人类语言获得、生成—转换语法、言语知觉、词汇理解、句子理解等,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语言和语言的特征。

2、语言结构分析。

3、人类语言获得。

4、生成—转换语法。

5、言语知觉。

6、词汇理解。

7、句子理解。

三)考核要求。

1、识记:语言、词汇理解、句子理解、言语知觉、。

2、领会:语句加工;语言的特征;语言结构分析;人类语言获得;生成—转换语法;言语知觉;句法建构的原则。

第十章思维和推理。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思维的含义、思维语表象、概念形成、概念掌握、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思维的含义。

2、思维语表象。

3、概念形成。

4、概念掌握。

5、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三)考核要求。

1、识记:思维、概念、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推理、。

2、领会:思维的含义;思维与表象;概念形成;概念掌握;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推理研究。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问题解决及其类型、问题解决的策略、专家知识的获得、 专家与新手的比较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问题解决及其类型。

2、问题解决的策略。

3、专家知识的获得。

4、专家与新手的比较。

三)考核要求。

1、识记:问题、问题解决、算法、启发式、逆向搜索。

2、领会:问题解决及其类型;问题解决的策略;专家知识的获得;专家与新手的比较。

第十二章元认知。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元认知的基本涵义、元认知的实质、元认知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认知发展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

1、元认知的基本涵义。

2、元认知的实质。

3、元认知的成分。

4、元认知知识。

5、元认知体验。

6、元认知技能。

7、认知发展。

三)考核要求。

1、识记:元认知、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认知发展。

2、领会:元认知的基本涵义;元认知的实质;元认知的成分;元认知知识。

三、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程序性知识包括了:

a、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 b、思维技能和学习技能 c、发散技能和集合技能 d、特殊技能和一般技能。

2)模式识别中的衰减模型是。

a、知觉选择模型 b、“全”或“无”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中枢能量分配模型。

二)填空题。

1)图式是内化了的有关的一种知识结构。

2)原型是对某一类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内部表征。

三)名词解释。

1)符号—网络模型。

2)概念驱动加工。

四)简答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和哪些方面的因素有关?

2)结构优势描述理论是什么?

五)实验分析题。

1)分析格林沃尔德在2024年进行的内隐联想测验的设计和结果。

2)分析斯卑林在2024年进行的部分报告法实验的设计和结果。

六)论述题。

1)信息加工理论在研究人的认知时强调哪些方面?

2)人的短时记忆是怎样编码的?

四、考试须知。

1、本课程考试可能采用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实验分析题、论述题。

2、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不得携带教材和笔记,不需携带计算器。

3、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当代认知心理学》,梁宁建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24年。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一 名词解释。1 认知。答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 贮存 转化和作用。2 心理或认知过程,包括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 语言 问题解决和推理等等。答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 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3 内省。答 冯特提出 指被训练过的观察...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摘要 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关键词 认知心理,计算机模拟。正文 一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

自考 认知心理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 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 贮存 转化和作用。2.认知的范围包括 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 语言 问题解决和推理等。3.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 角度或途径。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简史 1.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习和记忆的法则。2.希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