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总结

发布 2022-10-18 10:07:28 阅读 6250

填空:1、奈塞尔于2024年发表第一部《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成立。

2、斯滕伯格提出反应时记录法:相加因素法、相减因素法。

3、知觉部分模型,“鬼城”模型,四个层次:印象鬼、特征鬼、认知鬼、决策鬼。

4、过滤器模型是英国心理学家布洛德本特提出的。

5、短时记忆容量:7±2,长时记忆容量:无限。

6、感觉记忆分为图像记忆(视觉系统)和声像记忆(听觉系统)

7、特征比较模型把概念的典型特征分为:定义性特征、特异性特征。

8、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①具体的词:语言和表象编码②抽象的词:语言编码。

名解:1、相减因素法: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括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2、相加因素法:完成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所分别需要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的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3、开窗实验:反应时实验不是直接测到某一特定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而是间接的通过两种作业的比较才能得到,相应的加工阶段需要通过严密的推理能够发现。

4、出声思考:在进行复杂的认知加工过程中,让被试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这样就可以直接观察人的思维过程。适用于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问题解决时可利用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5、速度准确性权衡:在反应时实验中,被试往往会以牺牲反应正确率为代价而换取反应速度,有时则会为了达到高的反映正确率而牺牲反应速度的问题。

6、自下而上加工: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数据驱动加工。

7、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概念驱动加工。

8、双耳分听技术: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材料,让被试大声追随从一个耳朵听到的材料,并检查被试从另一耳所获得的信息。 这个实验说明,从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受到注意,因而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而从非追随耳进入的信息,由于没有受到注意,因此,没有被人们所接受。

也成为了注意的单通道模型的依据。

9、追随程序:指在实验中,同时给被试的双耳以刺激时,要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那只耳朵所听到的项目,使被试尽可能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追随耳),而不注意另一只耳朵的信息(非追随耳)。

10、peterson—peterson方法:在呈现刺激和回忆之间插进干扰作业(连续减3)以阻止复述。又称“brown—peterson”方法。

11、固定网像技术:pritchard (1961)采用一种技术使客体在眼睛运动条件下,在视网膜上成像的位置不变,得到客体的固定网像。

12、stroop作业:又称色调作业,给被试呈现一些由不同颜色墨水(如红色、黄色、蓝色)写成的表示颜色的字(如“红”“黄”“蓝”)。

13、系列位置效应:是指记忆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包括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简答:1、用实验说明相加因素法实验逻辑(举例)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2、模式识别理论:

1)模板说:模板是存在于人的长时记忆中的、与外部刺激具有一一对应关系的外部模式的小复本。模式的识别需要刺激与模板相匹配,而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较大的重叠,为了识别某个特定模式,必须事先在记忆中存储与之相适应的模板。

2)原型说:记忆中存储的不是与刺激模式一一对应的模板,而是一类刺激模式的原型。模式的识别在记忆中找到与当前的刺激模式最相似的原型的过程。

原型是有关某一类事物或刺激模式的概括性表征,也是这类刺激在头脑中的最优代表。优点:①容纳模板匹配②更灵活、更富有弹性③基本与日常生活经验相符;局限:

①理论不够清晰和直观②只包含自下而上的加工,没有自上而下的加工。

3)特征说: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构成的,这些元素或成分称为特征,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对刺激模式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用这些特征来描述和构建一个模式。

3、过滤器模型与衰减模型的异同。

不同:①过滤器模型假设,选择性注意的基础是对输入刺激的物理属性的粗略分析;衰减模型则认为前注意分析更为复杂,甚至可能由语义加工组成。②过滤器理论中的顾虑器是“全或无”的工作方式;而衰减模型认为是衰减的方式,为选择的通道不是完全关闭的,而只是关小或阻抑。

相同:①两个模型的根本点出发点相同: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须过滤器予以调节。

②过滤器的位置相同:处于触及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③过滤器的作用都是选择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的知觉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识别,注意选择具有直觉性质。

因此,二者并称为知觉选择模型。

4、知觉选择模型与反应选择模型的异同。

相同:反应选择与认知系统加工能力有限关联,都承认注意分配。

不同:①知觉选择模型——运用附加追随耳程序的双耳分听技术,该方法将注意引向一个通道,再分析和比较两个通道的作业情况,其实质研究注意的集中性。②反应选择实验模型——一般运用不附加追随耳程序的靶子词双耳分听技术,使注意分配到两耳中研究注意的分配性。

5、长时记忆双重编码理论:

1)存在着独立的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系统

2)语义编码系统专门处理语言信息

3)表象编码系统专门处理非言语的具体的客体和事件的信息

4)两个系统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

6、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理论: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是以材料所含信息量的多少(即bit)为单位,而是以组块为单位。

第二,短时记忆容量的有限性是就组块数而言的,即7±2个组块。

第三,不同组块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不同的。例如,一个字母可以是一个组块,许多字母组成的单词也可以是一个组块。

7、斯腾伯格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实验:

1)实验过程:先给被试看1-6个数字(识记项目),然后在看一个数字(测试项目),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试回答该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过的,按键做出是或否的反应,计时也随即停止。

2)通过控制某一个假定的独立的信息加工过程可以看到反应时的变化。

3)斯滕伯格的短时记忆提取实验,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以及4个独立的加工阶段→

测试项目的质量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测试项目编码顺序比较决策反应组织。

自变量 :识记项目数量(1-6个数字)。识记项目得到贮存即成记忆集。

控制变量:反应偏向:在全部实验中,测试项目数量的一半是识记项目中的,即一半数量的试验要求作出“是”反应;位置效应:

在“是”反应的那一半试验中,测试项目均匀分布在识记项目系列的不同位置上面。

8、用实验说明短时记忆遗忘进程:

1)stm的遗忘主要受复述的影响,复述可以减慢或阻止遗忘的进程。

2)stm的容量有限,保持时间较短,如果不进行复述,则信息在stm中一般能维持15-30秒,如得到复述,则保持时间较长。

3)peterson等人的实验①材料:3个辅音字母,如kbr。②实验过程:

每次给被试呈现三个辅音字母;为防止复述,在呈现字母后,立即听觉呈现一个三位数,如684,并要求被试从这个数中迅速地进行连续减3的运算并说出每次运算的结果,知道主试发出信号再回忆刚才识记的3个字母。③条件:延缓回忆。

字母呈现与回忆的时间间隔,即被试进行连续减3的作业。④时间间隔:3s,6s,9s,12s,15s,18s(被试事先不知道间隔时间)

4)结果表明:stm保持时间短暂,如未得到复述,讲迅速遗忘。

9、用实验说明机械复述不能提高记忆效果:

实验:①目的:多次重复能是短时记忆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假设:单词重复识记变数多,回忆效果大于单词重复识记变数少。

任务:记住最后一个以“g“开头的单词。

材料:desk,girl,park,real,garden,good,chill···

呈现方式:听觉。

结果:重复一遍和重复16遍的回忆效果无差异。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一 名词解释。1 认知。答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 贮存 转化和作用。2 心理或认知过程,包括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 语言 问题解决和推理等等。答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 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3 内省。答 冯特提出 指被训练过的观察...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摘要 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关键词 认知心理,计算机模拟。正文 一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

自考 认知心理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 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 贮存 转化和作用。2.认知的范围包括 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 语言 问题解决和推理等。3.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 角度或途径。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简史 1.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习和记忆的法则。2.希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