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发布 2022-10-18 09:35:28 阅读 4933

2、 简述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

答:心理模型理论:该理论认为逻辑有效性是构成规范推理模型的要素。

它假设人们通过操作一系列心理模型中的前提来进行推理,这类似于逻辑学中用语义方法得出证据。简而言之,人们建构心理模型以表征外部世界那些可能事物的状态,然后通过描述和证实这些模型来推导出有效结论。如果没有找到结论的反例,那么该结论就是有效的。

类似地,如果人们必须对大量模型进行表征,而且表征任务超过了工作记忆的负荷,那么人们就会犯错。

3、 简述知觉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类加工过程。

答:当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当知觉依赖于感知的主体,人对事物的知觉需要加工在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这种加工方式叫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4、 简述工作记忆成分及其功能。

答:工作记忆系统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1、一个不受感觉道影响的有点类似于注意的中枢执行系统。

2、一个以语音形式保持信息的语音环。3、一个专门进行视觉和/或空间编码的视空图像处理器。工作记忆的关键成分是中枢执行系统。

它虽容量有限但可以参与任何认知活动。语音环和视空图像处理器从属于中枢执行系统并为特定目的服务。语音环贮存单词呈现的顺序,而视空图像处理器用来贮存和加工视觉和空间信息。

5、 简述决策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答:依据决策者所采取的行动本质,决策可以分为三大类别:选择决策、评估决策和建构决策。

在选择情境中,决策者面对一组界定明确的选项,他必须从其中挑选出一个或多个选项。在评估情境中,决策者一次只对一个选项进行价值评估。在建构情境中,个体面对一组(包含多个类别维度)界定明确的资源,从中建构出一个最满意的组合。

上述三类决策类型并非全然彼此独立,这方面的证据主要来自偏好逆转现象的研究。例如,在选择决策中,决策者倾向选择有高几率会赢、即使获利金额并不很高的选项;但在评估决策中,他们则倾向给予低几率会赢但获利金额高的选项较高的**。另外,研究者还发现实质上有相同意义的问题,但问题将信息以不同的形式传达时,人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反应。

6、 简述影响创造力的因素及其原因。

答:影响创造力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1、知觉注意广度。

friedman(2003)针对知觉注意广度与概念注意广度进行比较,认为知觉注意与概念注意之间认知过程是相同的。根据martindale(1981,1995)的观点,概念注意的广度相当于创造力的表现。研究者发现,通过实验操纵知觉注意广度的宽或窄,确实会对概念注意广度有影响,并进而对创造力作业的表现造成影响。

2、时间表征的距离。时间的距离意指个体知觉到一个事情在时间上的接近性,而我们可以借此改变个体对事情的心理表征,进而改变其对未来事件的反应。一般而言,时间的距离越大,个体对事件的反应愈可能采取抽象、一般性以及与情境无关的表征,即高水平的表征。

3、情绪。情绪的介入,有助于扩展个体对信息的搜索过程,也有助于联结网络的激活,因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增进了个体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变通性的产生。研究发现,正向情绪有助于创造力的产生,而负向情绪可能对创意有负向的效果。

7、 简述颜色知觉的二阶段理论。

答:二阶段理论认为,yong-helmhotz理论和hering的拮抗理论都只有部分是正确的。hurvich认为两种理论结合起来才是合理的,根据这一二阶段理论,信号从yong-helmhotz理论所描述的三类视锥细胞被进一步发送到拮抗理论所定义的拮抗细胞。

短波视锥细胞向蓝-黄拮抗细胞发射兴奋信号而长波视锥细胞则发射抑制信号。如果兴奋信号强度超过抑制信号,则产生蓝色视觉;而如果相反情况出现,则产生黄色视觉。中波视锥细胞向红-绿拮抗细胞发射兴奋信号而长波视锥细胞则发射抑制信号。

如果兴奋信号强度超过抑制信号,则产生绿色视觉;而如果相反情况出现,则产生红色视觉。

8、 简述有关遗忘机理的理论。

答:(1)痕迹衰退理论:众多理论家均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时间的自发衰退而引起的,主要假设是遗忘特别容易受到回忆间隔的长短而不是学习和测验之间所发生事情的影响。

(2)压抑理论:弗洛伊德强度情绪因素在遗忘中的重要性,他认为任何容易引发威胁或焦虑的事物常常不能进入意识层面,他使用压抑这一术语来描述这一现象。(3)干扰理论:

研究遗忘的主要方法均是以干扰理论为基础,该理论假设我们对正在学习的东西的记忆能力可以被过去已经学习过或者未来将要学习的东西所干扰或妨碍,以前的学习干扰后续学习成为前摄干扰,后续学习妨碍前面学习成为倒摄干扰。(4)线索依赖遗忘理论:是指信息仍然贮存于记忆里但不能被提取出来。

tulving在其编码特异性原则下发展了该理论,认为一个需要被记忆的项目根据其所处的情境而被编码,进而产生了一个整合了目标与情境信息的独特的记忆痕迹,当提取需要被记忆的项目时,线索信息必须与有关情境中的项目记忆痕迹进行恰当匹配。

9、 格式塔知觉组织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以简单解释。

答:(1)完形律。具有最好、最简单和最稳定特征的结构最有可能被知觉为一个目标。

(2)接近律。空间距离接近的点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3)相似律。

外形相似的一系列图形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4)连续律。人们倾向于把那些经历最小变化或阻断的直线或圆滑曲线知觉为一个整体。

(5)闭合律。一个不完全图形有被补充为一个完全图形的倾向。(6)协变律。

依某一整体而运动的目标有被知觉为一个整体的倾向。

10、简述biederman的成分识别理论。

答:biederman在marr和nishihara(1978)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成分识别理论。这一理论的中心假设是,物体是由一些基本形状或成分,也就是几何子组成的。

一个物体的几何子是由边缘抽取过程决定的。当几何子及其之间的关系信息可资利用时,它就与贮存的物体表征或结构模型匹配。这些表征包含相关几何子特征、朝向、大小等方面的信息。

对给定物体的识别是由贮存表征能否与源自物体的成分或几何子信息进行最佳匹配决定的。

三、 论述题。

1、论述有关情绪与认知关系的理论并列举相应的实验证据。

答:(1)zajonc认为对刺激的情感评价可以不依赖认知加工而独立进行,按照他的观点,情感与认知是分开的,是部分独立的两个系统,虽然它们一般都是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但是情感可以不依赖于预先的认知加工而产生出来。他提出了情感优先假说,认为人们在信息加工能力有限的条件下,仍然可以作出情感判断。

几个研究支持了情感优先假说。在这些研究中,实验者给被试快速地呈现刺激,呈现速度快到被试也意识不到刺激的存在。尽管被试随后不能再认出这些出现过的刺激,但是让他们进行选择时,他们更多地选择先前出现过的刺激而不是新刺激。

根据偏好判断评定,被试对前面呈现过的刺激存在积极的情感反应,但没有证据表明被试对刺激进行了认知加工。这种现象称为纯粹显露效应。根据情感优先假说,情感加工可早于认知加工。

zajonc的另一个研究表明,对一个刺激的早期情感加工与后期认知加工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2)lazarus认为某些认知加工是情感反应发生的必要先决条件,他认为认知评价对情绪体验起关键作用,并把认知评价分为初级、次级和重新评价三种。lazarus完成的几个研究证明了认知评价对情绪体验的重要性,各种心生理指标解释了否定式和理智式的指导语确实减少了被试所承受的压力。lazarus认为认知评价总是发生在情感反应之前,不过这种评价可能并不一定发生在意识水平上。

3)多水平理论。ledoux认为情绪刺激的感觉信息是从丘脑同时传送到杏仁核和大脑皮质的。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焦虑这一情绪反应存在两条不同的情绪回路,一条是丘脑-大脑皮质-杏仁核这一慢回路,它负责对感觉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另一条是丘脑-杏仁核这一快回路,负责对刺激的简单特征进行加工。

power和dalgleish提出一个图示命名联想和类比表征系统(spaars),模型中包含类比系统、命题系统、图示系统以及联想系统,根据他们的观点,情绪的产生主要有两种方式。首先,当图示系统参与信息加工时,情绪完全是认知加工的结果。第二,当联想系统参与信息加工时,情绪可以在不涉及有意识加工的情况下自动发生。

2、 论述记忆的回忆和再认理论并列举相应的实验证据。

答:(1)双重过程理论。该理论认为回忆首先涉及的是一个搜索或提取过程,随后是一个以被提取信息的合适性为基础的决定或再认过程。

回忆涉及两个容易出错的阶段,而再认只涉及这些过程的第二部分,即决定过程。因此,再认比回忆具有某些优势,而回忆需要提取一个项目出来并进行再认。bahrick(1970)运用线索回忆测验检验了正确回忆出一个项目的概率等于成功提取的概率乘以再认概率这一观点。

2)编码特异性原则。该原则认为对所观察的东西进行的特殊编码操作决定了那些方面被贮存,那些方面被贮存又决定了什么样的线索。tulving假设回忆和再认之间存在基本的相似性。

他还假设情境因素是重要的,而且贮存于记忆中的信息是关于需要被记忆的材料和情境两方面信息的综合。编码特异性可以平等地适用于回忆和再认。验证编码特异性原则的实验一般包括两个学习条件和两个提取条件。

thomson和tulving(1970)的研究就是这种研究策略的一个具体实例,研究结果正如编码特异性原则所预期的一样,当线索在回忆与输入阶段相同时回忆成绩最好。任何改变线索的做法都会损害回忆成绩,即使在输入时线索是弱的,回忆时变为强线索。编码特异性原则还能**再认失败现象(即不能被再认的项目却能被回忆出来的现象)。

tulving和thomson(1973)通过一个颇为复杂的4阶段设计获得了再认失败的证据。而各种再认失败研究所提供的证据表明回忆成绩对再认成绩的依赖比双重过程理论所预期的要少得多(tulving和flexser,1992)。

3)联想记忆搜索模型。这是研究者根据编码特异性观点发展的一个详细的数学模型,用来解释回忆和再认。根据该模型,每一呈现项目所形成的记忆表征或痕迹包含关于其本身、学习情境和词表中其他项目的信息。

在再认记忆中,每一测试项目加上情境就构成一个复合体去激活某一记忆表征;如果该记忆表征超过某一熟悉性标准,那么被试就把测试项目鉴别为已经呈现过的。在回忆中,被试运用情境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根据项目间的联系反复进行搜索。备选单词如果适合某一正确情境的话就被认为是所学单词。

该模型可以解释许多发现,比如再认失败。当回忆时可利用的提取线索与贮存信息的交叉大于再认时二者的交叉,回忆就会优于再认(gillund和shiffrin,1984)。raaijmakers(1993)发现该模型可以解释部分词表线索效应。

4)多重途径范式:大多数回忆和再认的理论范式都过于简单化,事实上人们可以运用各种策略去回忆或再认所贮存的信息。jones(1982)有两条线路参与回忆:

1、直接途径,线索可促成对需要记忆的信息的直接提取。2、间接途径,线索通过推论和产生一些可能得反应来促进对信息的回忆。而多为理论家提出再认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基于熟悉性,或者识记相关情境信息,即“知道”和“记得”这两种形式的再认记忆。

3、 论述基于相似性的概念模型。

答:大多数心理学家将经典模型、原型理论和样例理论一起归为基于相似性的概念模型。这三种模型的基本观点有一个共性,即认为一个样例之所以成为概念的成员,是因为它与这个概念的心理表征具有相似性。

1)经典模型。根据概念的经典模型:1、一个概念的意义可以通过一些充分必要的属性来明确地定义的。

2、什么是或什么不是一个类别的成员是相当清楚的;从而,在类别成员和非成员之间存在清晰边界。3、所有概念成员均具有同等的代表性。4、当概念以层次进行组织时,一个更为特定的概念的那些定义属性包括了上位概念的所有定义属性。

支持和反对的证据:几个早期的研究支持这一理论以及支持把它实例化为一个语义网络模型。运用人工类别任务完成的早期研究很明确地支持这一理论,类似地,句子-核查任务也获得了支持这一理论模型的证据。

但是,反对定义属性理论的证据远远超过对其支持的证据。所有早期提出的所谓原型效应均不支持它的基本**,其中大部分研究对明确的定义属性、清晰边界以及平等成员三个观点进行了质疑。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一 名词解释。1 认知。答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 贮存 转化和作用。2 心理或认知过程,包括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 语言 问题解决和推理等等。答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 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3 内省。答 冯特提出 指被训练过的观察...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摘要 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关键词 认知心理,计算机模拟。正文 一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

自考 认知心理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 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 贮存 转化和作用。2.认知的范围包括 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 语言 问题解决和推理等。3.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 角度或途径。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简史 1.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习和记忆的法则。2.希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