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发布 2022-10-18 09:32:28 阅读 8060

《认知心理学》第五章长时记忆。

第一节长时记忆的**。

长时记忆:是指永久性的信息存贮,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长时记忆的容量似乎是___

长时记忆的**:视觉、言语**和语意**。占支配地位的是___

一.长时记忆的语意码(p191)

事实表明,在人们的短时记忆中记住的是目标句子的各种刺激特征,包括声音、视觉等细节特征,甚至句子的序列,但在长时记忆中存储的是目标句子的意义,而不是它的特定的刺激特征。例: 她紧跟着我走进了福利院大门。

我和她一起走进了福利院大门。我带着她来到了福利院。

一)命题表征。

命题是思维活动的基本意义单位,由一个谓词与一个或几个中项所组成,用来表达一个事实或状态。例如:我在学习。又如:下雨了。

意义在记忆中是由命题来表征的。在学习句子或文章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长时记忆中存贮一系列的命题。这些命题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

这种组织起来的命题就叫做命题表征。见p193例子。

二)文本基点。

句子或文章的所有命题被组成为一个紧凑有层次的结构,这个结构也补称为文本基点。见p195的例。

二.长时记忆的其他**(双**假说)

第二节长时记忆的语意信息储存。

三种语意存储模型。

一.语意层次网络模型。

语意记忆的基本成分是表征一定___在这些结点之间具有___的关系。因此可把它们组成为一种层次的网络。

这一模型有其优点(它能够把我们所具有的语意知识用一种有逻辑的知识结构有效地表征出来。它具有单纯性与简易性。),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见p202,p224

二.激活扩散模型。

是对层次网络模型的修正,有许多优点,但其缺陷是过于复杂。

三.神经网络模型。

它的结点虽然也是按层次排列的,但在结点中并不包括概念所具有的属性。模型中连线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但其强度是不同的。

第三节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提取属于信息的输出过程。

一.再认—产生假设。

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即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指过去识记过的材料再次出现,有熟悉之感,可以识别和确认。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面前,可以重新回想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回忆。

在很多情况下,再认比回忆容易提取信息。例如,当你的一位朋友在电视屏幕上一出现,你能立刻把他再认出来。若问你前年暑假同谁结伴旅游?

2024年的10月1日上午你在干什么?对这个问题很难立刻回忆出来,往往要借助日记、备忘录或其他一些中介物,把回忆的范围逐渐缩小,凭借联想搜寻新的线索,直至完成回忆任务,提取出必要的信息。

再认和回忆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的不同之处则在于。

的确在很多情况下再认比回忆好,但有时回忆也可能超过再认。在日常生活中,错误地再认时有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种是由于识记的不巩固、不精确,原有的联系消失或受干扰,一旦识记过的事物再度出现,不能激活原有的记忆痕迹,仅有熟悉之感而无法从整体上加以正确的再认。

或者对有关信息(模式)的提取发生了错误,导致错认。另一种是由于联系的泛化,导致错误的再认。例如,错把一个陌生人当作一个熟人相认,这是因为他的许多特征与熟人相似,这些特征在头脑中产生了泛化,因此导致了“张冠李戴”。

在学习识别汉字时,常常会出现认错、写错的现象。此外,病理性障碍也会发生不识物症或不识人症。虽然回忆时要凭借联想搜寻,进行追忆。

但有些回忆的内容由于联系的巩固和熟练,回忆时可不加思索迅速在头脑中重现。

二.编码特征假设。

有效的信息提取依赖于___的环境与___的环境的相似程度。相似程度越高,信息的提取就越容易。

正式演出前的彩排,目的就是要利用情境编码的原理,借以加强将来在现场的记忆。

提取线索的有效性决定于其是否与学习时注意到的线索相匹配。

第四节长时记忆的信息遗忘。

心理学家把遗忘视为信息提取失败的理论。这种理论表明, 遗忘可能是由于我们不能够去提取仍然存在于长时记忆的信息结果。

一.反应集合干扰假设

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个记忆线索与几个有关事物相联系的情况,其中与一个线索联系较牢固的项目往往会干扰与同一线索联系较弱的项目的提取。例如,一个篮球运动员改踢足球,开始他总不能得心应手,其原因是,打篮球的规则与技巧已经很熟,甚至习惯化了,改踢足球后,原来形成的技能总会干扰对踢足球运动信息的提取,多次出现犯规行为。与同一线索联系的项目越多,通过该线索提取目标项目就越困难。

如果将与同一线索相联系的各个项目进行意义加工和组织,就会减少彼此的干扰。

此外,消极情绪也会妨碍对信息的提取。例如,考试时,一旦遇到一个难题答不出来,便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种种担扰心理,在这种心境状态下反而会更加干扰对回答问题有关的信息,造成回忆的困难。

二.依存线索遗忘假设。

更多心理学家认为,遗忘并不是由于记忆的衰退或受到某种干扰。遗忘可以由于在保持测验中不能提供有效的提取线索现而产生。或者说不能回忆出某种信息是由于依存线索的遗忘。

心理学家认为干扰并不引起记忆的丧失或学习的解除;干扰的作用只是使提取目标项目变得更加困难。

第五节架构与记忆。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人具有的知识结构对当前的认知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知识结构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架构、图式或基模。

一.巴特利特的记忆研究。

巴特利特认为,架构指的是对过去的反应或经验的积极组织;回忆是一种建造的过程,这种建造来自于架构。

二.架构在记忆中的作用。

1.架构对于所记忆的材料有一种___的作用。与架构一致的材料将会被同化,而与架构不一致的材料则会被删选掉。见书p221.

2.架构对记忆有___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

第一章。一 名词解释。1 认知。答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 贮存 转化和作用。2 心理或认知过程,包括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 语言 问题解决和推理等等。答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 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3 内省。答 冯特提出 指被训练过的观察...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方法。摘要 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关键词 认知心理,计算机模拟。正文 一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

自考 认知心理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 1.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 贮存 转化和作用。2.认知的范围包括 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 语言 问题解决和推理等。3.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 角度或途径。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简史 1.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学习和记忆的法则。2.希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