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理学笔记

发布 2022-10-17 22:59:28 阅读 8504

健康心理学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一、健康心理学定义:也成卫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对于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所发挥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学科。

二、健康心理学研究内容:

1. 研究并解释心理与生理的相互影响,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所起的作用。

2. 研究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促进人们积极的健康行为的发生。

3. 研究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疾病的预防和**措施与方法,**和减少不健康行为,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减少医疗保健费用。

4. 研究心理因素以及心理行为干预在疾病**中的作用,以便在临床上增加**的有效性。如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培养病人在在医疗过程中的顺从性和互动性。

5. 研究如何改进社会健康与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为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理论、原则和方法,为个体、群体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保健环境。

三、整体健康观。

健康的含义扩展为躯体、社会、情绪、智力和精神五方面的内容,被称为健康的五分法。

四、亚健康: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

亚健康的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诊断法、量化诊断法、心理功能衰退指数健康评估法。

五、健康心理学诞生和发展(p19不同特点)

1. 恩格尔提出一个基本假设:健康和疾病是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并呼吁医学模式必须尽快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2. 2024年第一本以“健康心理学”命名的杂志正式出版。

六、健康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法(了解)

优点:1. 研究者在实验中处于主动地位,可以有计划的引起或改变某种急需研究的心理现象,不必消极等待它们自然发生;

2. 实验者可以控制偶然发生的因素,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污染,进行精细的观察,获得定量的结果,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3. 实验法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符合科学研究可以被证实或证伪的要求。

缺点:由于实验法的认为性和控制性,常常使实验的外部效度,及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适用性受到局限,实验法揭示的往往是单一因素或某几个因素在某种条件下的作用,然而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变化性却不可能与实验室中严格控制的条件同日而语,因此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等同于实验室之外的日常行为想象。

第二章。一、心理生理作用机制。

心理动力学基本理论:

1) 心理动力结构理论(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三者的概念和关系)p41

2) 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的关系)p42

二、行为主义理论。

1. 条件反射理论。

1) 经典条件反射: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某种无关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重合。

2) 操作性条件反射:指自发的、偶发的行为,因多次受到行为后刺激物的强化而形成巩固的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事先没有诱发因素,其行为是自发的、随意的,动物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一定目的,强化出现在反应之后。

2. 皮层—内脏反射理论。

内脏反射条件表明,一些躯体症状是可以习得的;通过内脏的学习,可以在一定限度内控制各种内脏活动。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反馈技术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将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信息转变成视听信号,使患者通过学习,自己控制心律、血压、**温度、肠胃蠕动、脑电波、腺体分泌等内脏反映,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三、心理生理学说。

1. 与情绪有关—下丘脑。

2. 心身疾病的生理中介机制:神经生理机制、神经内分泌机制(三个靶腺轴: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神经免疫机制。

四、整体健康模式。

整体健康模式认为,健康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者的完整结合,而疾病是整体素质不好的表现,主要由不良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所致。

第三章。青年期的心理健康p68

1. 常见问题:学业压力、学习心理疲劳、性意识发展的困扰、情绪情感问题、学校适应问题、职业适应、社会适应。

2. 影响青年期发展的因素:心理上的不成熟、环境的变迁、人家关系的扩大、社会角色的改变。

3. 促进身心健康的途径与措施: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四章。一、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1. 内涵:who与健康相关的的生活质量专题研究组将其界定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个体对与他们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

2. 构成:who认为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应具体包括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与精神寄托6个方面。

3. 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精神支柱/宗教/个人信仰。

二、生活质量与临床流行病学应用:

1) 对肿瘤及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测评;

2) **健康影响因素: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衡量健康与生活水平的综合指标,而且正在成为衡量医学或社会发展的指标之一,对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的**有利于找出防治重点,从而促进人们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生活质量与管理流行病学应用:随着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研究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开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用质量调整生存年这一指标来综合反映投资的效益。因为质量调整生存年综合考虑了生存时间与生存质量,克服了以往将健康人的生存时间与病人的生存时间同等看待的不足。

第五章。一、一般适应综合征。

1. 定义:见于各种刺激条件下、与刺激类型基本无关、涉及全身的反应形式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

2. 一般适应综合征三阶段:警觉或动员期、适应或抵抗期、衰竭期。

二、心理应激。

1. 定义:实际上是从应激源到应激反应的作用过程,这一过程受到多种中介因素的影响。

2. 个体应激过程包括5个重要因素。

1) 应激源,他们有着破坏机体平衡的倾向性,范围十分广泛。

2) 应激是一种内部状态,一旦产生,会表现为各种各样生理的,心理的和行为的反应。

3) 调节因素,在应激源与应激反应之间起调节作用。

4) 在多数情况下,应激既不完全是应激源作用的结果,也不完全取决于个体的心身特点,个体的应激体验本身是应激源同调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5) 无论如何,机体应对应激源都会出现适应或不适应两种结果。

三、按应激源的性质属性分类。

躯体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

四、心理应激的生理反应(了解)

应激的生理反应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中介途径,即心身中介机制,而对躯体各器官产生影响。

应激与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反应、应激与自主神经反应、应激与内分泌反应、应激与免疫系统反应。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

1. 概念:是指遭受强烈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出现持续性的精神障碍,以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的警觉性提高、持续性的回避为特征性临床表现。

2. 特点:(1)多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六个月以内发病,病程持续一个月以上;

(2)症状的严重程度有波动性,个体多年后仍可触景生情,出现应激体验。

3. 如何**:

1) 心理**对于ptsd初期,主要采用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侧重提供支持,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及时**对良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 药物**抗抑郁药物是**各个时期ptsd最常见的选择,并且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其他药物则可包括抗焦虑药物、镇静剂、锂盐等。

3) 心理**合并药物**心理**结合药物**的方法比两种方法单用的效果更佳。根据有关经验,前期应采用支持和解释心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主要是获得患者对于服用药物的理解和接受。在药物取得一定疗效的基础上,进行认知心理**,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六、认知评价(p130)

模型将个体对生活事件或应激源的认知评价过程分为初级评价、次级评价和认知性再评价。

七、应对。或称应付,是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亦称应对策略。

八、与应激相关的人格类型。

1. a型:争强好胜、有时间紧迫感、追求成就、易激惹、不耐烦、急于求成、无端的敌意。

2. b型:较松散、与世无争,对任何事皆处之泰然。

3. c型:克制愤怒、过分忍耐、回避矛盾、调和行为、抑制情绪表达、焦虑、应激反应强。

4. 坚忍人格:奉献、挑战、控制。

第六章。一、健康行为的概念:是指与个体健康状况有关的任何行为,也可称为健康相关行为。

二、健康信念理论模型。

1. 含义:健康信念理论模型重视健康信念对健康行为的解释和**作用。

该理论模型认为,个体能否实施某种健康相关行为取决于两类感知:一类是个体对疾病威胁程度的感知;另一类是个体对将采取的健康相关行为的感知,主要包括对行为实施益处和阻碍的感知。

2. 模型:p147

三、计划行为模型。

模型:p151

四、行为转变的阶段理论。

行为转变的五个阶段:无打算阶段、打算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维持阶段。

五、健康保护行为:合理饮食与保持健康体重、适当运动、合理作息。

六、影响个体饮食的因素:自身因素、环境因素。

七、肥胖形成的原因。

生物学解释:静息代谢率低、遗传因素。

八、物质成瘾。

又称物质依赖,指长期反复的使用某种物质,表现出认知、行为和生理症候群;个体虽然明白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仍然继续使用;自我使用成瘾物质的结果导致了耐受性增强、戒断症状和冲动性寻觅成瘾物质行为。

1. 吸烟成瘾的原因(青少年为何吸烟):?

1) 来自朋友、同学、同伴的压力。他们互相影响、互相鼓励吸烟,互相敬烟。而伙伴的激励作用最容易强化个体不正确的吸烟态度与信念。

2) 长时间承受较大的生活压力。由于青少年在学习、恋爱、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压力较多,而知识,经验不足,情绪不稳定,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弱,这些因素都会促使他们在吸烟行为上寻求心理慰藉,导致持续吸烟。

3) 坚持认为吸烟有一定的益处。有些青少年由于受社会误导,认为只有抽烟才能显示男子汉的风度和气质,能帮助自己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吸烟能够摆脱紧张情绪,能够提神、解愁、解乏:

抽烟是成熟男人的一种社交方式。

4) 受老师、偶像或其他学生尊敬的人的吸烟行为的影响。人类行为的形成是个学习、模仿、逐步定型的过程。青少年正处在学习、成长的时期,老师、家长的吸烟行为在青少年中往往起到误导作用,并使反吸烟教育的说服力下降。

2. 戒烟的方法:

1) 行为转变阶段理论:先考察个体处于那一初始阶段。对于处于无打算阶段的个体,关键是让他们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对于处于有打算阶段的个体,要让他们坚定吸烟有害的信念,同时要让他们行动起来;对于处于准备阶段的个体重在给与实质性的帮助,如指导如何戒烟,引到他们制定戒烟计划,采取戒烟行动。

让他们对戒烟行为作出承诺;对于处在行动阶段的个体,要让其认识到戒烟行为不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要坚持下去,向复吸行为挑战。

健康心理学

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健康心理学 课程 专业班级 10级电子信息工程 4班 姓名傅东强 学号 201030580405 159 email q q 854575817 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基本上都告别了食不果腹 衣不蔽体的贫穷生活,也越来越开始懂得享受。俗话说得好,有钱还得有命花...

健康心理学

浙江大学。学院 医学院。学号 21118228 姓名 杨霞。大学生如何应对压力。摘要 压力无时不刻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大学生也不例外,可以说无压力无生活。我们学生将面临学业压力,爱情压力,生存压力以及就业压力。压力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影响,对此我们要以积极的心...

健康心理学

1.对心身关系的认识理解。心身关系,一直就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问题。心身一元论 二元论 交感论 同一论 平行论等心身学说之间进行着激烈的论战。我们课堂上接触最多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很大程度上坚持了唯物论的一元论,他不仅承认了生理对心理的最终决定作用,而且肯定了精神对身体的反作用。在文艺复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