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2.心理过程包括哪几个过程?
认知过程(知):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
简要介绍概念: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情):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里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人们为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在意志。
过程中产生的行为就是意志行为(行)。
知、情、意、行的关系:认知是产生情、意的基础;行是在认知的基础上和情的推。
动下产生的,它能提高认识,增强情感,磨练意志;行为控制、调节情感,提高认知。
3.心理活动产生的器官:人脑4.思维的定义:
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概括性的间接反映过程)5.动机冲突的分类:
勒温按趋避行为将动机冲突分为四大基本类型:双趋冲突。
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吸引力的目标同时出现,形成强度相同的二个动机。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选其中的一个目标,此时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难于取舍的矛盾心理,这就是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就是双趋冲突的真实写照。
双避冲突。指两种对个体都具有威胁性的目标同时出现,使个体对这两个目标均产生逃避动机,但由于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也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目标,这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称之为双避冲突。“前遇大河,后有追兵”正是这种处境的表现。
趋避冲突。
指某一事物对个体具有利与弊的双重意义时,会使人产生二种动机态度: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则恶而远之。所谓“想吃鱼又怕鱼刺”就是这种冲突的表现。多重趋避。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趋避冲突常常表现出一种更复杂的形式,即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无法简单的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须进行多重的选择。由此引起的冲突叫作多重趋避冲突。
6.大学生情绪的最大特点:两面性7.学校采取奖惩措施体现外部动机理论。
外部学习动机由外部诱因引起,反映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或他人评价的愿望和要求,从尊重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中派生。8.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9.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平衡化”。
平衡,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平衡,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通过这种动态的平衡,实现儿童思维结构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10.词汇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幼儿期11.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12.首因效应:
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人们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取得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和表现的解释。
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由于各种原因难以避免与之接触,人们也会对之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理上和实际行为中与之产生对抗状态。13.近因效应:
是指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近因效应的作用。信息前后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
原因在于前面的信息在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使近期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更清晰。14.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社会心理。
15.精神分析学派包括创始人弗洛伊德,及他的学生阿费烈德。阿德勒、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奥图。兰克,卡伦。霍妮,史塔克。
沙利文等。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创。16.
成年初期的思维方式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17.人的性格按照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分类:
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观点。荣格根据一个人里比多的活动方向来划分性格类型,里比多指个人内在的、本能的力量。里比多活动的方向可以指向于内部世界,也可以指向外部世界。
前者属于内倾型,其特点是处世谨慎,深思熟虑,交际面窄,适应环境能力差;后者为外倾型,其特点是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活泼开朗,活动能力强,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性格类型的划分,在国外已应用于教育和医疗等实践领域。但这种类型的划分,仍没摆脱气质类型的模式。
18.感觉适应:
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19.印象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社会身份自我观念。
20.从几个方面塑造良好性格:
21.用认知领悟**(合理情绪**)abc理论纠正不良行为应注意的方面22.人的心理是人脑机能,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23.网络成瘾包含几个方面:
成瘾者思维、情感、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控制投入的时间和程度逐渐加大不能上网时会出现烦躁不安会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
24.意义学习的定义: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
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25.从众行为:
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26.影响能力形成发展的因素。
遗传素质的影响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产前环境与早期营养的影响早期经验的作用学校教育的作用实践活动的影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27.遗忘定义、影响因素。
定义: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错误的再认与回忆,是一种记忆的丧。
失。影响因素: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识记者的态度。
28.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如何培养良好的情绪。
effect:
情绪影响机体的免疫力。
情绪可以**或导致疾病。
情绪可以改变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情绪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明显影响:情绪会影响人们的健康性格,情绪会影响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情绪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思维水平。
要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善于把心中的积郁倾吐出来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培养幽默感积极锻炼体魄。
29.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
遗传的作用。
人的神经系统类型在性格形成中有一定的作用,人的气质影响着性格特征就的外部表现。神经系统的某些遗传特性可能影响到某些性格的形成,加速或延缓某些行为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遗传对性格的形成有某些影响,但它不起主要作用。
家庭的影响。
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生活习惯等对儿童性格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和教学对儿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方针、内容、方法,教师的榜样、态度,学校的校风、班风、传统、规章制度、师生关系、团队生活、课外活动等,都影响着学生性格的形成。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复杂的,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文化媒介传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作用。
儿童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环境影响性格形成的中介桥梁。家庭、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因素等都是性格形成的外部条件,虽然它们对于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但却不能直接形**的性格。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明显地影响着性格的形成。儿童的自我意识是与性格同步发展的。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即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性格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 课程期末考核办法。一 课程名称 心理学。二 考核方式 撰写。三 题目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四 写作要求。一 依据课堂分享的内容,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 二 可在所给题目下,直接写作 也可以在所给题目的规定下,附加考生自己拟定的二级题目,以明确 讨论的具体方向。三 应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论述。四 ...
心理学考试
一 填空。1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 想象 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3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4 情绪 指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它经常与本能需要有关,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心理学考试A
固原师专2006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 名题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1 心理学。2 知觉。3 记忆。4 思维。5 动机。二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 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和。2 神经元由和轴突三部分构成。3 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转移。4 一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