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理论分析,“揠苗助长”的做法为什么是错误的?
自然成熟理论以美国的格塞尔的观点为代表。阿诺德·格塞尔是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也是最彻底地把胚胎学的模式应用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人。
1.基本观点: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顺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控制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maturation)。
他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是成熟与学习,成熟是推动儿童发展的主要动力,学习本身并不能促进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行为或心理形式在环境影响下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过程。关于发展的性质,格塞尔认为,成熟是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的突然转变。
各水平之间的行为具有不连续性。
格塞尔提出发展五原则:发展方向的原则相互交织的原则机能不对称的原则个体成熟的原则自我调节的原则2.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观点:
他认为年龄是生物变化的一个相当精确的指标,是发展的准确界标。其中,青少年期是儿童向**过渡的时期,指的是从11岁到21岁这段时期,而11岁到16岁这五年尤为重要。整个青少年期的更新、整合和均衡在不断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着,并最终使个体的心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
由于各人的结构,以及成熟次序不同,所以存在着个别差异。他认为成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儿童到**的过渡时期,发展不仅是向上的,而且也是螺旋式的。因此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是一种起伏式的变化,可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出现循环。
同时,他也认为,年龄阶段之间的发展,会有突然的、明显的变化。
3.对该理论的评价:格塞尔的观点在上个世纪。
四、五十年代的西方曾盛极一时,不仅对当时的儿童青少年教育产生过极大的影响,也由于他突出强调了成熟机制对青少年发展的作用,从而为研究青少年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但是,,或者说是不完善的。
格塞尔的同事阿弥士(l.b.ams)曾向父母们提出以下忠告: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3.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4.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2.试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在品德教育中,为什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道德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且可以改变。班杜拉用模仿学习、抗拒**等实验研究儿童品德的形成,指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因素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与强化作用等,认为通过奖励儿童的适当行为,有利于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还认为通过榜样的影响可以抗拒外界的多种**。
理论的启示:社会学习理论所提出的观点和所进行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将为我们认识和训练道德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所以,在品德教育中,教育者应注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和保持榜样行为,并为学生创造再现榜样行为的机会,对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错误的行为则给予批评和教育。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论。
1.基本观点:班杜拉强调社会模式在行为形成中的巨大作用,认为在社会情境中人们往往通过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而学得又多又快。
他指出“观察只是观察到榜样的反应,即或自己未直接受到强化,也未进行实际练习,也能形成类似的学习(模仿)的现象。班杜拉还十分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所谓社会学习,是指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某种行为去行动。
2.班杜拉关于青少年心理的观点:班社拉强调榜样在青少年行为形成中的作用。
他强调替代性强化的作用。班杜拉指出,观察学习是青少年学习的最主要形式。观察学习不是机械的模仿,它是一种比模仿更复杂的学习形式,其中包含有中介的认知因素。
班杜拉强调,人的行为不仅仅由直接经验和观察到的外部奖惩所决定,它们还会接受自我奖惩的调节,最后,班杜拉反对青少年期是“疾风怒涛”的说法,他认为青少年期虽然是人生的一段困难时期,但并非是必然的骚动期。
3.对该理论的评价:班杜拉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研究学习问题,指出观察学习、强化、自我调节在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发展上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学习理论更加贴近儿童青少年真实的学习过程。
班杜拉还认为,人的行为变化是人的行为与环境相互决定的结果,既不能把人的行为变化仅仅归结为环境因素,也不能仅仅归结为个人的内在因素,强化与认知相结合是其理论的特点之一。这种相互决定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类学习的特点,也为我们科学地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及个性的形成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参考。但他的整个研究依然是围绕着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行为进行的,并没有把认知因素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他最终要说明的仍然是行为。
观察学习论实际上仍然缺乏对认知因素的充分认识,就其整个理论体系而言,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仍然属于行为主义,只不过是一种“温和化”、“自由化”的行为主义,或者说是一种新的新行为主义。
3.分析青少年生理变化时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青少年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所谓生长高峰是指个体在身心发展过程中,某个阶段的生理发育与其他阶段相比较,其增长速度相对更快的时期。
1.身体外部形态急剧变化:1)身高的变化2)体重的变化。
2.体内器官机能的变化:1)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2)肺和呼吸系统的发育3)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首先反映在脑电波的频率变化上。其次,青少年期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平衡,特别是内抑制机能逐步发育完善。青少年脑机能的成熟还表现在第二信号系统逐步占据优势,而且在概括和调节作用上,也有显著的发展。
3.性发育迅速成熟:1)第一性征的成熟2)第二性征的发育。
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因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1)社会经济条件2)营养因素3)内分泌的影响4)科学、正确的体育锻炼。
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生理变化对青少年的心理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1.直接影响是指身体的生理变化直接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变化2.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个人、社会对这种身体变化的评价和态度发生作用的。
(二)早熟与晚熟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早熟与晚熟是青少年在发育高峰出现的时间和发育的实际速度上的差异。
1.早熟的男孩2.早熟的女孩3.晚熟的男孩4.晚熟的女孩。早熟的男孩和晚熟的女孩相对有利。
在青春期,男孩和女孩都会经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但是青少年达到身体成熟的年龄却存在惊人的个体差异。成熟早晚对心理适应也有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对相同年龄的个体来说,身体成熟程度上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社会心理环境,从而影响他的情绪、兴趣、能力和社会交往。一般来说,早熟的男孩和晚熟的女孩在情感和社会适应上处于一个相对有利的位置。
早熟的男孩显得更加独立、自信,具有身体上的吸引力,在同伴中比较受欢迎,多数还是同学中的领袖人物,具有一定的权威,有不少还是运动方面的能手。而晚熟的男孩在**和同伴看来,往往显得小孩子样,缺乏自信。
女孩的情况与男孩的情况似乎相反,早熟的女孩会经历许多社会困难。由于过早的“与众不同”表现,她们受欢迎的程度比较低,心理也比较压抑。此外,这些女孩也更容易卷入越轨行为中,如酗酒、在外面呆得很晚、同居等,并且在学校中的成绩也不是很好。
相比来说,晚成熟的女孩则适应较好,往往被认为具有身体上的吸引力、社会性较强。
三)特定生理事件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1.首次遗精对男性心理的影响2.月经初潮对女性心理的影响(四)性成熟带来性意识的萌发。
1.个体对自己和对他人性别的认识。2.对自己向往和爱慕异性那种比较特殊的感受或体验的领会和理解。
3.青少年性意识萌发的特点:1)渴望了解性知识。2)对异性的好奇与爱慕。3)在异性面前表现紧张和兴奋。4)性冲动的产生。
4.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康人格?
人格是个体内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是个人相对稳定的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1)重视青少年人格的整体调节(2)掌握人格教育的技术包括支持技术,和认知矫整技术、行为矫整技术(3)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自尊感(4)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5)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6)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
5.试分析评价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他以道德判断的发展代表道德认识的发展,进而代表品德发展的水平。
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内包含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其层次不能紊乱或倒置。
1.前习俗水平:主要特点是:
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包括: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2)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2.
习俗水平,主要特点: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包括:
1)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2)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主要特点:个体不止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包括1)社会契约得到的定向阶段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柯认为,道德判断发展有以下特征:1阶段的出现与年龄有关。2前一阶段在本质上不同于下一阶段,每一阶段代表一个新的更综合的心理组织系统。
3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与儿童的思维发展有关。4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以利于讨论和展开道德推理的练习。理论的启示:
科尔伯格的研究告诉我们,道德认识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道德认识的培养就应该根据各阶段道德判断发展的特征加以实施,同时,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依靠后期的补救,因为后期的补救往往困难的多。按照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认识或品德的发展,是随着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而发展的,当人们面对那些以前从未碰到过的复杂问题时,就会产生认识上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就会促使一个人进入高一阶段的思维,而高一阶段的思维就会推动自身的道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为了形成道德认识,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道德两难问题,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促进品德的形成。
柯尔伯格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了解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科学地安排品德教育的内容,有效地进行品德教育是极为有益的。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 课程期末考核办法。一 课程名称 心理学。二 考核方式 撰写。三 题目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四 写作要求。一 依据课堂分享的内容,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 二 可在所给题目下,直接写作 也可以在所给题目的规定下,附加考生自己拟定的二级题目,以明确 讨论的具体方向。三 应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论述。四 ...
心理学考试
一 填空。1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 想象 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3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4 情绪 指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它经常与本能需要有关,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心理学考试A
固原师专2006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 名题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1 心理学。2 知觉。3 记忆。4 思维。5 动机。二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 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和。2 神经元由和轴突三部分构成。3 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转移。4 一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