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综合) ①情绪智力:监控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情绪,对其加以识别并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能力。简称情商。
心境:比较持久、微弱、弥散的情绪状态。
激情: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应激:由意外紧迫情况及长期压力引起的高度紧张与焦虑。
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它是由问题解决者利用问题所包含的信息有和自己的经验主动地构成的。
思维共识:是和对方沟通、交流、,彼此说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在共同寻求最好的解决方法,最后形成大多数人认可的准则,再付诸于行为。
气质:指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性格:指个体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人格:指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感受性:指个体对刺激的感觉能力。通常用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受阈限:个体刚刚能够觉察到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阈限:个体刚刚能够觉察到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别量(jnd)。
可操作性:行为是可操作性的外在表现,是可操作性的功能表示。可操作性是一种心理结构,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基础平台。
可操作性是有层次的。动物个体也具有可操作性,但它们的可操作性主要反映在生理上,诸如各种生理上的无条件反射或者条件反射。因此,动物的可操作性获得主要来自于遗传。
当我们人类进入社会生活中,就不单单是动物式的遗传,还必须有学习和选择。也就是说,可操作性已经渗透到心理和认知领域。
防御机制:为了应付消极的情绪状态,个体在潜意识中发展出一些对付它们的方法曲解现实,将真实的感受逐出意识之外以保持心理安宁。
系列位置效应:回忆材料时,开头、结尾材料记忆好,中间材料记忆较差的现象。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强化:形成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这一过程即。
里比多”:指推动心理活动的动力,来自于生物体本身内在固有的能量,包括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欲望和冲动,这种能量总是与性有关,因此称为性力,即里比多。
意识:核心是自我,自我包括有意识的知觉、记忆、思维和感情,其功能是保持个体的同一感和连续感。
个人无意识:靠近自我的区域,包括各种被压抑、遗忘、忽视以及过于微弱,还不能被意识到的各种经验。
集体无意识:人通过遗传获得的人类在种族进化中所遗留下来的心理烙印。
简述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理论认为: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这种活动的起点是一套本能活动,本能活动因在环境中受困而被激发,通过多次错误的尝试和成功的经验,其中的一种动作被选择出来,并与情境形成稳固的连结;“理智、性格或技能意味着以一定的方式对一定的情境发生反应的倾向”。
4、举例说明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答:经典条件反射研究“应答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操作性行为”。巴甫洛夫应答性条件发射都可用一个公式表示:
s-r。s在行为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在条件反射训练过程中,条件刺激总是伴随着非条件刺激而出现。例如,要想让狗对铃声形成条件发射(一听见铃声就分泌唾液),就必须在每次出现铃声之后紧接着给食物,这样持续多次,狗才会形成对铃声的条件发射。
另外,条件反射的分化、消退也取决于铃声和食物以何种方式结合,如果只给铃声不给食物,条件发射很快会衰退,以后即使给铃声,狗不会再分泌唾液了。同样,如果出现高频率的铃声时给食物,不出现高频率铃声时不给食物,狗就学会了区分高频率和低频铃声。巴普洛夫认为,非条件刺激必须紧接着条件刺激物出现,而不能在反射行做之后出现。
然而,斯金纳的操作性反射行为形成过程中,刺激几乎不起作用,可以用 “反应—强化”公式表示。在行为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不是反应前出现的何种刺激,而是反应后得到何种强化。例如,人们在无意中做出某种行为之后得到了奖赏,人们以后会多做出这类行为;如果人们做出某种行为导致了惩罚,则以后会回避这种行为,尽可能少做这种行为。
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行为前的刺激决定了行为的保持或消退。
3.如何有效地利用强化模式及其时间安排来影响个体的行为? 答:
强化的类型: 正强化-若某一行为能带给行为者感到愉快和满足的东西,行为者就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表扬奖励——增加好好学习概率。
负强化-若某一行为结果能消除使行为者感到不快和厌恶的东西,行为者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减少批评,消除冷漠——增加学习概率惩罚-若某一行为会带来令行为者不快的东西,行为者就会倾向于中止或避免该行为。严厉批评——降低逃课行为剥夺-若某一行为会取消令行为者愉快的东西,行为者就会倾向于中止或避免该行为。
没收**——降低课堂看书强化时间表: 连续性强化间断性强化:固定时距、变异时距、固定比率、变异比率。
6、什么是观察学习(替代学习)?观察学习的特点? 答:
“替代学习即个体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获得某些新反应,或对现存的行为反应特点加以矫正的过程。” 观察学习的特点: ①观察学习并不必然具备外显反应 ② 观察学习并不依赖于直接强化 ③ 认知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
3、弗洛伊德的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举例类型? 定义: 为了应付消极的情绪状态,个体在潜意识中发展出一些对付它们的方法曲解现实,将真实的感受逐出意识之外以保持心理安宁。
特点: 防御机制的作用是避免或减轻消极的情绪状态;
大多数防御机制是通过对现实的歪曲起作用的;
大多数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时人们通常意识不到。
置换:对象置换:例如,在学校被人瞧不起的学生,常把对同学和老师的怨气转到家人身上,以此平静心情。驱力置换:比如爱一个人到恨一个人。
否认:例如:一个明知自己换了癌症的病人否认自己的疾病,或者一个心爱的人已经死去,但家人还是会相信死去的人还活着并即将回家等等。
反向作用:丈夫不知不觉想到别的女人(潜意识欲望返回意识层面),如果可能运用与这种欲望相反的行为,即过渡殷勤地对待妻子以减轻焦虑。
认同:一位物理系学生留了胡子,是因为他十分仰慕系中一位名教授,此学生以留胡子的方式向教授认同。
退化:就是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在碰到某些让自己的头疼事情的时候,会选择儿童的应对方式,比如撒娇。
升华:喜欢骂人,以成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
图形组织的格式塔规律?
答:知觉加工理论整体性、理解性相关:
接近法则:在意识里,我们常常倾向于空间上或时间上接近的元素整合成集合或一个整体。 相似法则:物理属性相似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连续法则: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等特点的客体,容易被知觉为同一整体。
闭合法则:当元素不完整或者不存在的时候,依然可以被人们所识别。
良好图形法则:知觉组合的倾向是良好图形。
3、顿悟学习的特点?苛勒黑猩猩学习研究学习不是盲目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对行为与情境关系的顿悟。
答:特点: ①从问题解决前阶段到问题解决阶段的过渡是突发性的质变过程。
②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通常极为顺利,少有错误行为出现。 ③由顿悟产生的问题解决方法通常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时间。 ④由顿悟获得的学习原则通常易于被迁移。
学习是顿悟? 试误?还是可以逐步获得顿悟?
二、试误与顿悟的区别顿悟说者认为学习不必靠盲目的尝试和重复练习,只要个体理解整个情境中各刺激之间的关系,顿悟就会自然发生。顿悟需要有先前的知识准备,而不是盲目机械地去试误;顿悟可以迁移。所以学生在顿悟之前一般储备的应该是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而非机械固定的知识;顿悟是一瞬间的,但前面的铺垫不可少。
“顿悟”是知识积累的必然,是积极思考的成果,是认识的飞跃。相反,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注重的是要认清事物的内在联系、结构和性质。。他认为盲目的重复训练和死记硬背很少有创造性成分。
简言之,试误可以看作是一个量变的过程,而顿悟则可视为质变的形成。 二、试误与顿悟的联系尝试错误和顿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两种活动方式。在一项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两种活动方式往往交替地表现出来。
如此看来,学习的尝试错误和顿悟不应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过程,它们是学习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重视任何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都是片面的,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所以,可以说是逐步获得顿悟。
简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 答: 内容:
从低到高依次为缺失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成长性需要(认识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 一、基本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当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将直接危个体生命。而成长性需要不是维持生命个体所必须的,但这个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
二、基本需要的共同特征是,一旦得到满足,则需要强度将会降低,因为个体在某特定时刻需要的目的物是有限的。与基本需要不同的是,成长需要不但不随其满足而减弱,反而因获得满足而增强,即在成长需要之下,个体所追求的目的物是无限的。 应用:
管理者要遵循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根据职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分别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的手段,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以高效率完成企业目标。
罗杰斯助人成长的人际关系“三要素” 一、真诚一致:“表里如一” 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 三、同感:“感同身受”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 课程期末考核办法。一 课程名称 心理学。二 考核方式 撰写。三 题目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四 写作要求。一 依据课堂分享的内容,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 二 可在所给题目下,直接写作 也可以在所给题目的规定下,附加考生自己拟定的二级题目,以明确 讨论的具体方向。三 应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论述。四 ...
心理学考试
一 填空。1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 想象 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3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4 情绪 指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它经常与本能需要有关,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心理学考试A
固原师专2006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 名题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1 心理学。2 知觉。3 记忆。4 思维。5 动机。二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 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和。2 神经元由和轴突三部分构成。3 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转移。4 一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