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

发布 2022-10-17 12:11:28 阅读 2270

授课内容(10讲)

绪论。人际沟通。

身体语言。人际吸引。

第一印象。交往效应。

交友心理。恋爱心理。

家庭之道。交往障碍。

自我完善。课程重点: 人际吸引原则

人际交往效应。

人际交往障碍。

一、人际交往的分类。

动态—信息交换眼神/手势/身体语言。

静态—人与人的关系情感纽带

真正意义的人际关系遵循情感原则,指朋友。

动态静态相互作用,形成良性或恶性循环。

二、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对个性健康有影响。

对身体/智力发育有影响。

幸福的首要意义—人际关系良好。

三、人际交往的社会心理基础。

确定自我价值感通过社会比较来完成。

确定安全感。

五、人际交往的途径。

印刻动物学家洛伦茨发现。

本能。条件学习。

水平逐级升高,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

本能。人的交往是一种本能,可直接遗传。人天生有与人相处的需要,喜欢群体逃避孤独。

寻求温暖舒适的本能--依恋行为。

条件学习是最主要的人际交往途径。

第二章人际沟通。

一、沟通的人生意义。

身心发展的需要。

人际交往的需要。

形成自我概念的需要。

二、沟通的影响因素。

是否有共同经验?

是否有熟人在场?

态度。场地与距离?

关系。三、沟通的特点。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内容和关系统一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沟通是一个过程

整体信息的交流

四、人际沟通类型。

语词/非语词

口语/书面

有意/无意

正式/非正式

自我/人际

群体/大众

1.群体沟通的形式。

轮式 环式

链式。y式

2.大众沟通。

3.组织沟通。

五、沟通能力的评价与提高。

评价三步走。

1,确定沟通情景和对象

2,评价沟通状况

3,评价沟通方式

信息充分而不冗长

改善沟通。1,制订计划,文字化改进什么?扩大社交范围?改变与同事关系?与朋友经常联系?

2,按照计划去做,付诸实施要求由低到高。

3,监督。4,奖惩。

沟通的准确性。

准确是沟通的前提防止误解。

详细,准确,完整的表达。

用词恰当,防止用词不当

多站到对方角度,考虑信息接收者的态度。

第三章身体语言学(55%)

一、身体语言的特点。

人人具有的能力

沟通不间断

不受情境限制。

跨文化沟通

易学 简约

二、面部表情。

目光的信息交流作用。

注意对方,沟通连续。

交流情感 及时反馈

表达肯定或否定。

三、身体运动

握手礼仪 1,热情有力,虎口相合; 2,主人,上级,女性应主动; 3,不带手套; 4,男性一般不先主动; 5,保持适当目光接触 6,真心接纳别人。

第四章人际吸引。

一、人际吸引。

三个层次:合群喜欢爱情。

如何被人喜欢?

接近吸引律。

个性要符合对方的期望相似性或互补性与喜欢度成正比—相似互补律。

交换对等律—付出的物质或情感要大致一致,得不偿失的话则关系淡化。

异性相吸—物理学;生活中不同,可人人喜欢。

二、人际吸引原则。

美貌原则。相似与互补原则。

临近与熟悉原则。

美貌原则。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气质美

为什么互补能增进人际吸引?

1,相互需求的满足。一方不具有的另一方具有,一拍即合,互通有无。

2,对心目中理想者的仰慕。自我理想往往难以实现,一个朋友成为化身。邻居成为演员。

3,角色认知的相似。支配者认为应该支配别人,顺从者认为应该被领导。

第五章人际交往效应。

人际交往效应。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晕轮效应。刻板印象。

定势效应。投射效应

首因效应产生的2个条件:

1、信息具有延续性;

2、 后来的信息与第一印象接近

反差太大无法形成

如何避免晕轮效应?

1,就事论事。

2,不以己心度他人。

3,不受第一印象影响。

实事求是的表现:

1,就事论事,不波及其他。

2,不把眼光关注在个别特征上。以偏概全。

3,不要想当然。 疑人偷斧。

4,不受第一印象影响。

刻板印象积极作用。

1,人际知觉中有必要,简化认知过程,大致了解;

2,与陌生人交往可帮助人们表现出适当言论和行动,应付周围环境。

3,总有一定程度符合实际这类人的特点。女教师的形象蒙古族牧民胖子。

刻板印象消极作用。

将认知僵化,阻碍正常交往。印象依据并非事实。刻板印象将偏见合理化,强加到个体,**该人的行为日本人。

结果:偏差太大;受到不公正待遇;使对方莫名其妙或受宠若惊河南人。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刻板印象如何消除?

1,接触的地位平等,不能强化刻板印象;

2,增加接触机会,由陌生到相识;

3,有偏见的人处于没有偏见的人群中,有助消除刻板印象;

4,在平等、公正的环境和群体中接触,获得社会支持;

5,合作。两个人或群体。

万变不离其宗--定势效应。

认知他人时的一种不自觉的心理准备状态,用已有框架去套有色眼镜。

是一种态度倾向,和过去的经验密切相关,用已有的经验去判断新问题。主要产生陌生人中。

定势效应。简单化的方法—认知人为出现偏差。

与陌生人相处由于线索少,理所当然进行推理,可缩短和简化认知过程。

根据长相判断性格,根据一种优点推断其他优点,聪明—机灵,认真,可信赖;脾气大—固执,难以相处。

谣言的力量—先入为主的影响。

疑人偷斧。定势效应。

交往依据的是假设原理,事先假设,并由此出发来看待事物或人饭局各色人等。

缩短和简化认知过程。

定势与人的心理期待有关,站在自己角度,从自己得失来加以判断疑人偷斧。

提示:客观观察和分析各种信息,避免定势效应出现。

有准备总比没准备强千人千面,不能一概而论。

将心比心--投射效应。

以自己想法推测别人想法。 假设别人具有和自己一样的特点疑心重好斗。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产生的两种情况:

1: 同等条件更易产生;年龄,职业,性别,地位基本类似。 总是评价与自己相同的人,进行比较,“投射”

2: 意识到自己身上的不好特性,转嫁到比自己强的别人身上,获得心理平衡。

五十步笑百步比谁更懒学习更差。

严以待人宽以律己善于指责别人开脱自己。

投射效应。如何防止?

1,客观认识自己和他人。不过多掺杂个人的思想;

2,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思想、欲望,避免投射效应发生。

3,多参加社交活动,增加阅人能力。公正评价每个人。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也如是。

提示:司法公正—律师要客观情与理法不容情。

第六章人际交往障碍。

自我中心多疑害羞孤僻自卑嫉妒社交恐惧。

一、我就是上帝—自我中心。

凡事以自我需要和兴趣为中心,自私/固执/自尊心极强,最后导致自我封闭。

应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投之以李,报之以桃。

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关注自己—正常。

强烈的自尊使自己孤立,竭力维护自己的形象,不愿接受他人帮助。

自我中心。特点:

1,不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

2,固执己见, 惟我独尊, 用自己的态度去引导别人。即使别人正确也不愿承认个性,有主见不等于固执。

3,自尊心过强, 防卫过度。 不愿损伤自尊,强烈维护自己。

易嫉妒 “酸葡萄心理”.幸灾乐祸。

结果: 没人愿意交往,把自己孤立;自我封闭、隔离。

自我中心。改进渠道:

1,接受批评。

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

2,平等相处。

把自己和别人摆在平等位置,对别人不能过分苛刻。不平衡的交往是不稳定的。

二、怀疑一切—多疑。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疑心重重,无中生有,主观推测。

原因:1,思维偏差 “疑人偷斧”

2,缺乏信心,老怀疑别人瞧不起自己,开玩笑当真。

3,挫折引起防卫 。交往中因轻信别人曾受挫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多疑。改进途径:

1、理智思考怀疑产生的开始,寻找怀疑的原因近因效应?一分为二看待问题,不要把人想得过坏。

2、学会自我安慰别人议论自己=重视自己,没有被边缘化

3、培养自信心人有所长亦有所短天生我材必有用。

4、正确认识别人多掌握他人信息,了解他人。是否是怀疑对象?

多疑。被怀疑时怎么办?

1、不能意气用事,理智分析受怀疑的原因;

2、胸怀坦荡—“身正不怕影子斜”,不急于解释,暂不理睬,坦然相处。

三、千呼万唤始出来--害羞。

一个人过多地束缚自己的言行,以致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阻碍正常的交往。

害羞—5-6个月出现认生现象,区分熟人与生人。

成年后,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都认生—心理障碍。

害羞。原因:

1、先天因素。 从小性格内向,胆怯;气质粘液质、抑郁质;有生理缺陷,怕人笑话。

2、教育不当。 孩子时期认生导致害羞、躲避,没有自信;青春期敏感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小心谨慎,恐有差错;陌生场合拘谨不自然—久之羞于人前讲话。 父母没有很好引导、锻炼。

3、缺乏自信。 外表不迷人,成绩不突出,能力平平无特长。不敢冒风险,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潜能待开发。

4、挫折经历。受挫后变得害羞。儿时不害羞,四分之一为**后变得害羞。

害羞。改进方法:

1、抛弃思想顾虑,不怕错误;不要前怕狼后怕虎,行动前不要光想着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

2、树立自信,看到自己的长处;小的成功带来自信。

3、学会交往,多向人际关系成功者学习,锻炼群体中的交往能力。你的影响力没有那么大;

4、增强体质。针对先天性害羞者,使脆弱的神经和过度反应通过锻炼得到缓和脸红心跳手脚冰凉。

四、不随和的人—孤僻。

人有合群的倾向—人的社会性。不合群 、不随和、“超俗”—孤僻。

三种人:怪癖型—与众不同的特殊习惯:不开灯,怕洗澡。

清高型---孤芳自赏,自命清高:老子天下第一 ,别人都不如自己。认为别人都浅薄无知。

性格型---天生内向,离群索居。凡事藏心底,甘愿孤独。

为某种目的而隐居,如写**(路遥)/作画。

孤僻。原因:性格,认知,家庭影响,挫折。

心理学考试

心理学 课程期末考核办法。一 课程名称 心理学。二 考核方式 撰写。三 题目 心理健康与幸福人生。四 写作要求。一 依据课堂分享的内容,结合个人实际,写一篇 二 可在所给题目下,直接写作 也可以在所给题目的规定下,附加考生自己拟定的二级题目,以明确 讨论的具体方向。三 应围绕教学内容来展开论述。四 ...

心理学考试

一 填空。1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 想象 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3 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外部注意与内部注意。4 情绪 指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暂时性的剧烈情感。它经常与本能需要有关,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心理学考试A

固原师专2006 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一 名题解释 每题3分,共15分 1 心理学。2 知觉。3 记忆。4 思维。5 动机。二 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 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和。2 神经元由和轴突三部分构成。3 注意的品质主要有注。意的稳定性和注意的转移。4 一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