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要点

发布 2022-10-17 12:17:28 阅读 4869

选择题。

1、 知觉的种类?

答: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触知觉。

2、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注意有哪三种功能?随意后注意有什么特点?

答:原因:(1)客观因素:

a刺激物的强度的相对性b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 c刺激物的变化性 d刺激物的新异性 (2)主观因素:a人的个性倾向性 b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

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的功能。

3、 情绪的三种状态中,哪种状态下人产生的意识较狭窄?

答: 激情(消极的)

4、 智商(iq)的公式?

答:iq=心理年龄(ma)/生理年龄(ca)×100

5、 气质的类型、特征(分辨是什么类型)?

答:胆汁质:感受性低,有一定耐受性,反应快而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行为有一定的可塑性。 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激动,心境变换剧烈,脾气急躁。

多血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快而灵活,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外倾性明显,行为可塑性大。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转移,兴趣变化,缺乏持久力。

粘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缓慢,具有稳定性,情绪兴奋性,内倾性明显,行为有可塑性。 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转移,善于忍耐。

抑郁质:感受性高,耐受性低,速度慢,刻板而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内倾性特别明显,行为可塑性小。 情绪体验深刻,行动迟缓,能察觉他人易察觉的事物,富于幻想,胆小。

6、 青少年是从几岁到几岁?

答:婴儿期(0 ~1 岁) 幼儿期(1 ~6 岁) 童年期(6 ~12 岁)

少年期(12 ~15 岁) 青年初期(15 ~18 岁)

7、 人的意识状态有两种,什么情况下是意识,什么情况下是无意识?

答:青少年是意识是一种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能清楚觉知的状态。包括觉醒、注意、应激等不同的水平。无意识是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不能清楚觉知,通常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状态。

判断题。1.(错)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对人……

2.(対)心理过程包括三个方面: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对)心理状态包括:意识状态和无意识状态。

4.(对)单个感觉不存在,而是以知觉存在。

5. (对)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是预见性和成熟性。

6. (对)观察的定义: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计划和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7. (对)认识的过程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五种种类。

8. (对)感觉的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觉的适应:(视觉适应,暗适应,明适应,嗅觉适应)感觉对比:同时对比, 先后对比(继时对比)

名词解释。1. 心理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向——也称思维定势,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形成的准备状态决定并影响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向。

3.个性的心理倾向性——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

4.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5.前摄抑制——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6.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寻找问题的各种可能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的独特性。

7.聚合性(集中)思维——又叫(求同思维)综合已有信息,朝着同一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方式。

8.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与集中性。

9.学习动机——是推动并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

简答题(6分,五题)

1、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答: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与情感的产生基础不同。

情绪更多是与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而情感则是与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2)情绪与情感的表现形式不同。

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暂时性、冲动性和外显性。

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和内隐性。

3)情绪与情感发生、发展的时间不同。

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

情绪与情感的联系:(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2)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情绪表现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影响。

2、简述知觉的特性?

答: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

3、 记忆中遗忘的规律?

答: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指出遗忘过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最快,之后逐渐减慢,最后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4、 根据创造性定义,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想象力5、培养优良的个性。

5、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1、创设问题情境。

2、充分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3、适当开展竞赛。

4、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

5、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正确归因。

6、性格和气质的关系?

答:(1)性格对气质具有一定的影响。

(2)气质影响性格的表现特点,使性格的表现涂上气质的特色。

3)气质能影响性格的发展速度。

7、根据遗忘曲线,如何组织学生合理的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分配复习3、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4、复习方法多样化5、动员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8、简述注意的品质?

答: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

9、简述能力的二因素论?

答: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能力是由一个一般因素(g因素)和一组特殊因素(s因素)构成。

两种因素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不同。g因素是能力结构中的主要成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主体。s因素代表个人某一种特殊的能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

任何人都有g因素,但数量不同。

论述题(1题)

1、影响个体性格形成的因素(先天、后天)?

2、怎样根据个性的特点来因材施教?

答:1、正确区分和对待学生气质类型的特点。

2、在了解学生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因材施教。

3、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和控制自己气质的能力。

3、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

答:五个层次低到高: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关系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马斯洛认为,人是一个一体化的整体,人类的基本需要是按优势出现的或力量的强弱排列成等级的,即所谓的需要层次。

2、人的需要由五个等级构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需要的层次结构。

3、每一时刻最占优势的需要决定人的意识与行为。

4、低级需要与高级需要的关系: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强。只有满足低级需要的基础上,才出现高级需要。

在进化过程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更晚。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并非是对立的,低级需要部分满足可产生高级需要。有些人可以放弃低级需要而追求高级需要。

心理学考试要点

个体的心理现象进行概括 1 心理过程 2 个性心理。一 心理学研究涉及的三类基本变量任何心理现象都是由客观刺激所引起,通过个体内部的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而表现在行为上的。刺激变量 机体变量和反应变量及其相互关系。二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 观察法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 2 调查法3 测验法4 实验法5 ...

心理学考试要点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本章重点 1 记忆的过程 2 记忆系统 3 遗忘的规律及克服的方法 4 学习的策略 第一节记忆概述 一 记忆的概念 02年10月考题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 保存何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术语 对信息的编码 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 记忆的基本过程 03年10月考题 1 编码 2 ...

心理学考试要点

心理学 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过程 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观察法 在自然下,有目的 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自然实验法 是在日常活动中,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反射 是有机体借助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