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大纲

发布 2022-10-17 09:40:28 阅读 7941

《体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体育心理学。

课程编码:12116c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34

总学分:2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 课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体育心理学是体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主干课。

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未来的(或在职的)体育教师、教练员提高运动意识,熟悉符合心理活动规律的新的教学方法,并掌握测量和提高人的“潜能”的最基本的手段和实验方法。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体育运动中的各种心理学知识。课程具有体系新、内容新和实用性强的特点。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应用于体育运动实践中。

2.编写依据:本大纲的编写是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山西师范大学本科生培养方案计划表》为依据。

通过教学大纲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使教学能够与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相一致,更好地体现和服务于教育目的。

3.目的任务:培养掌握一定的体育心理学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从事体育教学与科研,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中学体育教师。

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并能融会贯通。二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是结合体育心理学的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

二、 教学内容与时数分配:

三、 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 体育心理学概述。

1.1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1.2 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1.3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

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了解体育心理学与体育其他学科以及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掌握体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并能加以应用。了解体育心理学的演变及发展,重点掌握国际、国内体育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些里程碑性的时间、事件及人物。

讲授内容]: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体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体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体育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学习体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国际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中国运动心理学发展概况。

1.4体育学习的心理学基础。

1.4.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体育学习。

1.4.2认知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1.4.3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1.4.4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与体育学习

目的要求]:通过该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各理论学派对学习问题的认识,了解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在正确认识和掌握各学派基本观点的基础上,批判地加以接受,形成正确的学习观。

能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加以应用。

讲授内容]: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建构主义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关于学习的主要观点及其对体育学习的影响;各学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各学派理论的评价。

2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设置。

2.1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

2.2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

2.3 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设置的方法。

目的要求]:掌握目标设置的基本原则,了解目标定向的内涵及学习目标定向与成绩目标定向的不同影响作用,能够根据目标设置的具体原理帮助不同项目和基础的学生进行训练目标设置。对于团体性的运动项目尤其要注意目标设置的特殊性。

讲授内容]:目标定向的概念、分类;体育活动中的学习目标定向与成绩目标定向的不同个体的不同表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方法;目标设置的概念与功能;目标设置的原则;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设置的方法。对于团体性的运动项目尤其要注意目标设置的特殊性。

3.运动兴趣和动机。

3.1 运动兴趣概述。

3.2 培养****兴趣的重要性。

3.3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3.4 体育兴趣的培养。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兴趣的概念、分类以及作用,掌握影响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主要因素,在教学中注意兴趣的培养,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不仅要重视直接兴趣,更要注重间接兴趣的研究。

讲授内容]:体育兴趣的概念、运动兴趣的特性;运动兴趣的分类;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运动兴趣的培养。

3.5运动动机概述。

3.6动机的种类。

3.7运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目的要求]:动机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动因和驱动力。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动机的概念、分类、作用等基本知识,并能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动机,促进良好体育行为的发生。

讲授内容]:运动动机的定义、功能;运动动机的种类;运动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4.运动归因。

4.1 归因理论。

4.2 运动中的归因。

4.3 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4.4 归因训练

目的要求]:通过归因学习,使学生掌握关于归因的理论,认识每种理论的优缺点及其应用价值。在体育活动中能结合运动中的具体问题,帮助学生合理归因,最大程度地激发练习者的积极性、保护好练习者的自信心。

讲授内容]:归因的基本理论,主要应介绍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运动中的归因;影响运动归因的内外部因素;归因训练。

5.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5.1 体育活动的心理效应。

5.2 影响体育活动坚持性的因素。

5.3 体育活动行为的理论与干预。

5.4 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尤其是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功能,能够正确分析体育锻炼者是否得以坚持的影响因素。掌握体育锻炼行为理论,并能进行有效干预,对于运动成瘾要能认识其危害性。

讲授内容]:体育锻炼的界定和心理健康的认识;心理健康的涵义与标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益;参与体育锻炼的理由和不从事体育锻炼的理由;退出体育锻炼的理由;影响人们坚持锻炼的因素;锻炼行为的健康信念理论、合理行为和计划行为理论、控制点理论、社会认知理论和跨理论模型;锻炼行为干预;运动锻炼成瘾的概念、危害、特征与干预措施。

6.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6.1 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

6.2 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6.3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

6.4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目的要求]:理解并准确识记应激、唤醒、焦虑的内涵;掌握驱力理论、倒u型假说、多维焦虑理论等唤醒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理解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因素,并能用来指导运动实践。

了解心境状态对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影响,科学地对运动员的心境状态进行监控,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讲授内容]:应激、唤醒、焦虑的定义;关于唤醒与操作成绩之间关系的驱力理论、倒u型假说、多维焦虑理论;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心境状态的涵义与测量,心境状态的运动监测。

7.心理技能训练。

7.1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

7.2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

7.3 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目的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要掌握心理技能训练概念的内涵、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分类、原则等知识,能够根据学生或运动员的实际,采用行之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

讲授内容]:心理技能训练的概念、作用、分类和原则;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特点、主要依据、心理技能训练计划的制定;心理技能训练方案及其实施;渐进放松训练的方法和程序;自生训练的方法和程序;生物反馈训练的方法和途径;系统脱敏训练和模拟训练的方法;表象训练、认知训练、暗示训练的原理;不合理思维的特点;在体育实践中应用表象训练、认知训练和暗示训练、自信训练的方法。

8.运动技能学习。

8.1 运动技能概述。

8.2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

8.3 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因素。

8.4 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8.5 运动技能的迁移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运动技能概念、组成和技能的学习过程;运动技能的分类等基础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过程的理论及阶段特点,对技能学习的影响因素能做出分析,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技能学习的训练与指导,按照技能迁移的规律安排和组织教学。

讲授内容]:运动技能的概念、组成和基本特征;运动技能的分类、测量与评价;运动技能的形成理论、阶段和途径;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外部因素;运动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运动技能迁移的原则、测量与评价;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

9.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优化。

9.1 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9.2 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基础。

9.3 体育教学环境心理。

9.4 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能够根据体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能对体育教学环境进行分析和设计,要能够对体育教学中的问题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

讲授内容]: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心理学基础;体育教学环境的心理学分析、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及其优化;和谐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创造;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目的、内容和评价方法。

10.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

10.1体育能力的差异。

10.2 智力因素的差异。

10.3 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10.4 体育差生心理。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了解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各个方面的个体差异,并能在教学过程中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讲授内容]:体育能力的差异对动作技能形成的影响;运动智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对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体育教学策略;体育差生的分类;影响体育差生的心理因素;提高体育差生学习效果的心理学方法。

11.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与**

11.1 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原因

11.2 运动损伤的心理反应

11.3 运动损伤的心理**方法

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和心理反应,能采取积极的措施对患者进行积极的****,为运动员重返赛场提供帮助。重点在于应用。

讲授内容]: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心理反应和干预措施。

12.体育社会心理。

12.1 体育运动中的团队凝聚力。

12.2 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

12.3 运功中的攻击性行为

目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团队的概念及基本特点,把握团体凝聚力的测量方法,知晓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因素和提高团体凝聚力的途径和方法。对团队中的领导行为有一个一般的了解,通过自学掌握教练员领导行为的概念、特点、功能与作用等。

对运动中的攻击行为了解其产生原因,并能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攻击行为的发生。

体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体育心理学 课程考试大纲。课程 10021347学时安排 36 学分 2考核形式 考试 课程性质 专业选修课程类别 理论。一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了解学生对体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情况。二 考试内容 三 考试方式 笔试 闭卷 学校统一考试。四 试题题型 选择题 10小题,每题...

体育心理学

填空 选择。1.运动心理之父是科曼。格里菲思1925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2.50年代末,体育运动心理学被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列入体教专业课程。1942年吴文忠 萧忠国编译了 体育心理学 3.感觉包括 要求 理解区分内外部感觉1.接受外部刺激 反映外界事物特性的外部感觉,如视...

体育心理学

一 养成体育锻炼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还是围绕篮球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