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总体评价目标及其说明。
一、总体的评价目标。
1、能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
2、能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
3、能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提出解决方案。
二、评价目标的说明。
1、“了解”是指考生通过学习应知道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2、“理解”是在了解的基础上,能较全面地领会基本概念,把握基本规律,能回答“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3、“掌握”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初步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中的问题,能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30%,填空题20%,简答题30%,论述题20%
认知层次比例:了解30%,理解50%,掌握20%
四、考试内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评价目标】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发展历程。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1、教育心理总论。
2、学生与学习心理。
3、教学与教师心理。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并干预学生。
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之前)
二、发展时期(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
四、日益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评价目标】1、了解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和关键期等基本概念,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2、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自我意识及其发展历程,认知方式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3、掌握认知发展与教学的辨证关系。
第一节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1、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2、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三、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键期。
个体的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如果我们能抓住关键期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一11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具体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由此,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节中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一、人格的发展。
1、人格的含义。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2、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1l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涵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中成分。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三、社会性发展。
1、社会性认知。
2、社会**往。
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认知方式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2、智力差异:智力的水平差异、智力的类型差异和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性格差异: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
2、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三、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1、特殊儿童的概念。
2、特殊儿童的类型:智力超常儿童;弱智儿童;学习困难学生;聋、哑、盲儿童。
3、特殊儿童的教育。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评价目标】1、了解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先行组织者和有意义学习等基本概念。
2、理解学习的实质、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3、掌握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能指导教学实践。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1、学习的一般涵义。
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
人类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
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为了更好地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它们分别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系统是通过知识、技能的传递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体力,通过行为规范的学习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态度和品德。因此,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
一、联结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
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二、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学习的实质与过程: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联结的形成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过程习得的。
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三、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获得与消退。
2、刺激泛化与分化。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行为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2、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
3、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4、消退。5、惩罚。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一、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二、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3、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4、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四、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学习分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的实质: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意义学习的条件。
4、接受学习的原则:渐近分化、综合贯通。
5、“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知识观。
2、学习观。
3、学生观。
4、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学习;合作学习。
第四章学习动机。
评价目标】1、了解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等基本观念。
2、理解学习动机的结构及其与学习效果的关系、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3、运用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江西新讯教育江西省 2010教师资格证认定考试 教育心理学 考试大纲汇编 中学教育心理学 共27页当前第1页江西新讯教育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3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教育心理学 考试大纲。考查目标 教育心理学是我校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考试科目之一。要求考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实验事实,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及其对教育工作的启示。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000年9月,教育部颁发了 教师资格条例 实施办法 至此,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2001年元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师资格实施工作会议,标志着教师资格制度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对加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