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卷

发布 2022-10-17 06:48:28 阅读 4657

《心理学》模拟考试试卷(5)(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方面内容。其中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中的核心成分。

2、有的女生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电视看得明明白白,毛衣也打得一针不错。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注意的分配。

3、“东北人都是活雷锋”,从人格心理学角度分析,这指的是人格具有共同性。

4、不想成绩不及格,又不想花时间看书复习,这时所产生的是双避动机冲突。

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

6、《水浒传》中的浪子燕青的气质类型应该是属于多血质 ,林冲的气质类型应该属于黏液质 。

7、 当人从明亮的地方走到暗处,或从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刚开始什么都看不见,过一会儿便能看见了。这种现象叫感觉的适应 。

8、按照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可把情绪划分为心境 、 应激和激情三种状态。

9、通常认为性格的结构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 、理智特征、 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10、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11、对象和背景的反差越大 ,则对象就越容易被感知到。

1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 、 情感和意志行动 。

13、借助于具体事物的形象及表现进行,以鲜明、生动的语言作为物质外壳的思维是形象思维 。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头脑风暴法:是指采用会议的形式,召集专家开座谈会征询他们的意见,把专家对过去历史资料的解释以及对未来的分析,有条理地组织起来,最终由策划者做出统一的结论,在这个基础上,找出各种问题的症结所在,提出针对具体项目的策划创意。

2、气质:是心理活动在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它是与生俱来的,反映了人格的自然属性。

3、社会助长作用:是指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从而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

4、能力:是一种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5、创造想象:是不根据现成的描述,而在大脑中独立地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个体在后天获得的,是现实生活中社会关系的反映。性格中的许多特征反映了个体道德品质的好坏。

性格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及世界观,它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动作的快慢、情绪的急缓虽然也都属于人的个性特征,但并不体现一个人个性的本质。而性格涉及到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它就具有了直接的社会意义,要受到社会的道德意义的评价。

一个性格与社会进步相一致的人,无论其能力大小,气质类型如何,都可能对社会进步作出贡献;但如果这个人的性格是与社会进步相违背的,就会对社会产生危害,而且能力越强危害越大。因此,人的性格就有了好坏之分。

2、想象的认知加工方式有哪些?

想象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想象对已有表象的认知加工,是一种复杂的分析与综合活动。在想象时,人们从已有表象中抽取出必要形象元素,再将它们按照一定的构思重新结合,构成新的形象。

想象常用的认知加工方式有四种:

其一,粘合。粘合就是把从未结合过的形象要素,结合在一起,构成新形象。

其二,夸张。夸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形象中的某一部分进行改变,突出其特点,从而产生新形象。

其三,人格化。人格化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

其四,典型化。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来创造新形象。

3、简述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4、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5、简述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品德是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在个体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品德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社会道德**的熏陶和道德教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道德风气的发展变化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个人品德面貌的变化,品德的形成、发展以一定的社会道德为前提。

可以说,离开了社会道德,品德就无从谈起。

第三,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即众多的个人品德能构成和影响着社会的道德面貌和风气。某些具有代表性人物的品德可以作为社会道德的典范,对社会风气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离开了社会中具体人的道德品质表现,道德就只能成为无实际意义的行为规范了,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更谈不上发展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德是道德的基础。

总之,品德和道德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心理学、教育学研究个体品德,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社会道德,心理学、教育学研究个体品德不能脱离一定的道德环境和规范,心理学对个体品德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丰富了社会道德的内容,促进了社会道德的发展。

6、简述个体心理活动的主体性。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学生智力开发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如何开发学生的智力?

2、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3、请结合实际,谈谈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可以有哪些方法?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干扰说。2.构造主义认为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结构。3.足智多谋,随机应变 主要是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4.在斯坦福一比纳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 智商等于心理年龄除以实际年龄再乘以100。5.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活泼好动 行为敏捷 是指人的兴趣表现出来的特征。2.天才是指具有非凡天赋的人。3.在学校教学中,教师指导的程度越小,则学生发现的程度就越大,其效果也越好。4.教师的不同领导方式对学生同化 的价值观念有重要的影响。5.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