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7 02:44:28 阅读 1167

1. 教育心理学的含义。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

教育心理学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2. 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

(1)客观因素。

学习材料的内容。

学习材料的意义性、内容的具体程度、相对复杂程度和难度。

学习材料的形式。

即学习材料在表达形式上的直观性。直观的方式包括:实物、模型、言语、多**计算机。

教师言语的提示和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仅仅局限于对某一具体知识的描述和解释,重要的是用言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建构。

2)主观因素。

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

直接的基础性知识、相关领域的知识、更一般的经验背景;正规知识和日常直觉经验;与新知识相一致和相容的知识经验和与新知识相冲突的经验;具体领域的知识和个体的基本信念(本体论信念和认识论信念);直接以现实的表征方式存在的知识经验和潜在的观念。

固着观念: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挂起钩的观念;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可辨别性,即区分度认知结构中起固定点作用的观念是否稳定、清晰。

2 学生的能力水平。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生的言语发展水平。

主动理解的意识和方法。

主动理解的意识倾向;主动理解的策略和方法。

3. 影响知识迁移的因素。

材料的共同性;对材料理解程度;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势的作用;知识结构的清晰性。

4.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一般来说,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动机驱动学习,学习又能产生学习动机。但是,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卷入认知过程而只能间接地增强与促进学习的效果。

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过程。可把动机比作“催化剂”而不是“特效药”。

5. 技能的概念。

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方式。 技能的特点——练习作为技能的形成途径;动作方式作为技能的形式;合乎法则作为技能的标志。

6. 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

动作技能是在练习的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或者说,动作技能是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

一)指导与示范。

1、掌握相关的知识。

2、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练习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的学习活动,如果能明确练习的目的和任务,就会提高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动作技能的教学效率。

3、形成正确的动作映像。

4、获得一定的学习策略。

二)练习。练习不是单纯或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时,个体的感知、记忆、思维等多种认知成分都参与到练习中。

1、练习曲线是指在连续多次的练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

2)练习中的高原现象。

三)反馈。在动作技能的练习过程中,向学生反馈练习的结果,能使正确的动作得到巩固,错误的动作得到及时的纠正。

7. 品德和道德的区别。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指由社会**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所支持的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分辨善恶的尺度,是进行道德判断的依据,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准则。

品德是在一定社会道德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是支配、调节个体道德行为的个体意识,是一定社会道德规范个性化的反映。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

道德是对社会关系(尤其是现实道德关系)的理性反映,即以社会观念形式概况反映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品德反映个体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的关系,即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成为自己的信念,形成稳定道德品质意识的过程与结果。

8. 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即个体的社会化,个体接受社会规范,内化社会价值,将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需要,从而建构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使个体适应社会生活,即个体的社会化过程。

9. 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职业倦怠是指助人行业中的个体在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时,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的极度疲劳状态。其核心成分是——情绪衰竭、非人性化、低个人成就感。

1)成因。社会因素:对教育的期待大,对教师的要求在逐渐提高。

组织因素:学校的组织气氛,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机制,教师角色冲突。

个人因素:如a 型人格。

2)对策。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轻伤不下火线,等等。

做好自我管理:生活方式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

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

改善学校领导方式,缓解教师职业压力。

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

10. 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具体的学习方法与具体的学习任务相联系,有较强的情境性;而学习策略既与具体任务相联系,也与一般学习过程相联系。

个体凭借习惯来使用学习方法,而学习策略是经过慎重考虑后才运用的。

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不考虑最佳效益;而学习策略是以追求最佳效益为基本点的。

联系。学习策略借助学习方法表现出来。

学习方法必须经过个体整体策划后,才会获得策略的性质。

11. 师生交往的心理功能。

一)师生交往的交互影响功能:目标追求的交互影响;教与学态度的交互影响;群体规范的交互影响。

二)师生教学交往的相互认同功能。

1.师生相互认同的过程。

师生相互认同要顺利完成,一般需要在头脑中形成“四个形象”和“一种关系”的认知。双方各自客观存在的本来形象;双方通过自省形成的自我形象;对方在自己头脑中的形象;自己在对方头脑中的形象;对双方人际关系的认知。

2.个性因素对师生相互认同的影响。

1)学生对教师个性特征的期待。

学生喜欢的教师,其人格特征是——理解力、耐心温和、可信赖、公平、开朗、不感情用事、能使学生学懂、热心负责、不缺课、学识广、上课生动有趣、活泼、守信用、人格高尚、讲民主、教法好。

学生厌恶的教师,其人格特征是——情绪不稳定、经常训人、作业过难、要求过高、不耐心、偏爱、缺乏同情心、态度拘谨、讨厌学生、不接近学。

生、体罚、不公正、缺乏知识和修养、教法不好。

2)学生对教师的客观形象的认知与教师自我感知形象的不一致。

第一,教师本身不善于表现或不能正确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第二,学生缺乏解释能力,对观察到的现象产生推断或归因的错误。

第三,人际知觉效应的影响,有的学生因对教师的第一印象不好,形成了偏见。

3)教师对学生的认知也受其个性的影响。

总的来说,多数教师常常过高估计优等生而过低估计后进生。

对同一问题的处理,不同个性的教师采取的方式不同,如影响归因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受人际效应的影响。

3.角色扮演对师生相互认同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在扮演与自己地位和作用相适应的角色,并根据对方的角色表现去认知对方。

教师要以身作则。学生一方面相信教师,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期望较高,易因教师没有符合角色标准而对其失望,甚至产生排斥心理。

4.所属群体对师生相互认同的影响。

所属群体对对方的认识如何,影响着个体对对方的评价。

此外,参照群体也会影响人际认知。

为了克服师生相互认同脱节的情况,教师可采取以下方法——创造相互接触的情境;师生间进行平等的相互评价;提倡教师尊重和理解学生;师生经常在心理上进行角色互换。

三)师生教学交往的信息交流功能。

1.师生信息交流的基本任务和运作程序。

1)基本任务。

把信息转换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的掌握来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良好发展。

2)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信息在信源、信宿之间必须形成正向输入和反向回流,才能产生作用。

3)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

在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学效果取决于:

第一,在特定时间内教师发送的信息量中有多少信息量被学生接受。

第二,学生对接受到的信息是否理解其含义,达到抽象概括水平有多高。

2.师生交往对教学信息交流流通量的影响。

从个性层面看——

信息获得能力与学生的感知能力有关。

感知信息的数量与学生对信息的熟悉度有关。

与学生个性的成熟度有关

从群体方面来看,群体的气氛、学风、规范等也从角色扮演层面上看——教师代表社会对学生施加影响,倾向于依据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来决定信息流通量。而学生处在成长期,对信息的需要常出现角色矛盾:一方面由于好奇希望接受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受某些心理需求的驱动,又要求教师减少信息量。

制约着教学信息的流通量。

3.师生教学交往对学生理解教学信息内容的意义和抽象水平的影响从个性层面上看,学生理解信息受以下因素的影响——智力操作系统、文化和知识系统、性格系统。

从师生扮演的角色来看,教师更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递,而学生喜欢接受趣味性和实用性、思考性的知识。

从群体作用层面上来看,学生理解信息的含义和提高其抽象概括能力都要在群体激励和启发下,经过多次反复学习才能完成。

12. 学习的含义及作用。

含义:学习是指个体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或学习是个体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作用: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

学习可以影响成熟。

学习能激发脑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13.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创造性似乎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力,右半球与创造性有关,思维必须以大量的信息为基础,创造性受动机和个性等影响,创造性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14. 教学设计与备课的关系。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

教学设计仅是对教学系统的预先分析与决策,是一个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而非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桥梁。

一是教学设计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在对教学的本质、功能以及规律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学理论作为改进教学工作的原理和原则,只有通过周密而详细的设计,才能转化为一系列方法或技术。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