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布 2022-10-16 23:54:28 阅读 9265

1、 教育心理学的萌芽、诞生、主要贡献者(了解)

萌芽:2024年,西方学者琼·魏维斯的著作中首次出现“教育心理学”一词。

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在2024年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在教育工作中系统尝试应用心理学知识,2024年发表《教育人类学》,德国教育理论家莫伊曼倡导“实验教育**动”,实验教育运动的另一倡导者拉伊,2024年出版《实验教育学》。

美国出现了很多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诞生:

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桑代克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桑代克用小鸡、猫、狗等动作进行实验,并把所得出的结论推论到人类的学习行为中,是行为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

1)行为主义学派(联结派):代表人物: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等。

2)认知学派,起源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布鲁纳、奥苏贝尔等。

3)联结-认知派:代表人物:托尔曼、加涅。

4)人本主义学派: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2、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发展阶段(知道)

生物成熟、活动、社会经验和平衡,四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思维变化。

1)组织:个体将思维过程组织进心理结构,简单的结构不断地被组合和整理变成更为复杂和有效的结构,图式是思维结构的基本框架或单元。

2)适应:适应周围环境的倾向性,包括同化与顺应两个过程,同化是指试图用已有知识来解释或理解新事物,顺应是指必须改变已有图式以对新的情境做出反应。

3)平衡:在认知图式和环境信息间寻求心理上内在的平衡状态。

发展阶段:皮亚杰理论的局限性:儿童和**的思维方式经常不符合不变的阶段观;皮亚杰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忽视了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皮亚杰的理论启示:理解学生的思维并以学生的思维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和建构知识;玩的价值。

3、 埃里克森个体发展阶段理论(知道)

个体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婴儿期)、自主对羞怯和疑虑(学步期)、主动对内疚(儿童中期)、勤奋对自卑(小学期)、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少年期)、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繁殖对停滞(成年期)、自我整合对失望(老年期)。

1) 学前期:信任、自主和主动。

如果婴儿对食物和照顾的需求得到养育者有规律和无条件的满足,他们会产生信任感。

到了幼儿阶段,幼儿开始承担自我照顾的责任,如果父母不保持对儿童放心和信任的态度,不奖励儿童努力掌握基本的运动和认知技能的行为,儿童可能会感到羞怯,会怀疑自己掌控世界的能力。

儿童有主动探索世界,主动承担责任,完成任务来表现自己的自主能力,这个时期的挑战是能保持做事情的激情,同时懂得不是任何推动力都可以对所做的事情起作用;**要监督儿童做事情的过程,但不能过多干涉。

2)小学和中学时期:勤奋对自卑。

学生开始觉察到勤奋和坚持不懈地做事情与完成工作后的快乐体检之间的关系。如果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则会体验到快乐和自信,否则会产生自卑。

儿童克服挑战的方式与今后的学校经历有关,经常经历学业失败的学生,更容易辍学或逃学。

到了中学阶段,学生会更加注重自己的成绩和表现,也会在其他方面(学术、社交和运动)展开激烈竞争。

3)青少年期:自我认同感对自我认同感混乱。青春期:寻找同一性。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构建同一性。

同一性指将一个人的动机、能力、信仰和历史组成一个恒定的自我形象,也就是说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综合性的回答。

同一性建立的过程包括谨慎的选择和决定,特别是对自身工作、价值观、意识形态的选择。

同一性的发展包括:

同一性扩散:当个体不去**各种选择的利害和不采取必要的行动时,就会出现扩散。

同一性早闭: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做出选择并承担责任。

同一性延迟:青少年在各种选择之间挣扎的情形。

同一性获得:经过分析现实存在的各种选择之后,个人做出选择并为之努力追求。

4)离开学校之后。

亲密与孤独:渴望与他人建立深层次的联系,如果失败则会走向孤独。

繁殖对停滞:繁衍后代,生产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失败可能会走向停滞。

自我整合对失望:自我感到巩固,完全接受关于自己过去唯一的、不可改变的历史,失败则会绝望。

4、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物生态模型(了解)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微系统中,这个微系统包含于相互交错的中间系统里,中间系统又被嵌入外系统中。这三个系统都是宏观系统中的部分。

微系统包括人们直接的关系和活动,微系统里的各种关系是互惠的——它们是双向的。

中间系统是指微系统里面各种元素之间的一系列相互关系。同样,所有这些关系都是互惠的。

外系统包括所有影响儿童的社会环境。

宏观系统是更大的社会环境——含有价值观、法律、习俗和传统。

关系(记住ppt上面的那张**即可):每一个人都在一个微系统中发展(家庭、朋友、学校活动、老师等),微系统在中间系统(所有的微系统在这里相互交错)里,又嵌入外系统(影响儿童的社会组织——如社区组织、大众传媒、医疗机构、学校系统等);这三个系统都是宏观系统(有法律、习俗和价值观等的更大范围的社会)中的部分。

影响发展的微系统: 家庭:亲子关系、兄弟姐妹、独生子女、离婚; 同伴:同伴群体、友谊、同伴接纳; 学校:学校氛围、教师。

5、 大脑可塑性、偏侧化(了解)

可塑性:早期刺激严重剥夺造成的持久影响,可以通过脑的某些代偿作用来弥补这种剥夺和损伤。

髓鞘化:绝缘的胶质细胞包裹神经纤维,使得神经元间信息传到速度更快的过程,是脑在出生后最初几年快速变大的原因。

大脑皮层的偏侧化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大脑两半球的功能特异化,大脑一侧控制对侧躯体活动,特定的脑区影响特定的功能,一般来说左半球控制语言加工,右半球负责空间-视觉和情感信息。

6、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了解)

主要观点:1)反对程序教学,主张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习者良好的认知结构,构建认知结构必须经历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阶段。

结构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发现学习法的教学步骤:

1)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使学生对问题感到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激发**的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4)协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于做结论的资料。

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得出应有的结论。

6)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最终解决问题。

教师的作用:鼓励学生信心、激发好奇心、协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7、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说(了解)

主要观点:主张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意义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客观条件):学习材料的性质。(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是学习者可理解的,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

内部条件(主观条件) :学习者自身因素。(学习者必须有积极主动的联系倾向、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新知识与就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得到改善)

接受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即概念同化的过程。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质的材料,其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于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

8、 工作记忆(知道)

工作记忆代表一种容量有限的,在短时间内保存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心理处理的过程, 是记忆系统的“工作台”,是新信息暂时储存和与长时记忆中的知识进行整合的界面。工作记忆的内容可以源于感觉记忆的感觉输入,也可以从长时记忆中提取获得。

9、 格式塔学派的学习观:完形—顿悟说(知道)

1)学习是个体利用自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积累或盲目尝试。

2)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顿悟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建一种心理完形。

3)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在机能上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4)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是以意识为中介(由刺激直接引起的反应,是一种心理的或知觉方面的过程,动作直接受知觉及其组织作用的支配)。

10、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重要)

人类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

关于儿童攻击性行为习得的经典实验。

实验一:让儿童观察**榜样对***娃拳打脚踢,然后带儿童到类似的房间观察。

实验二:a组儿童:**攻击录像,并看到主人公获得奖励;b组儿童:观察攻击录像,并看到主人公获得惩罚;c组儿童:**攻击录像,未看到主人公获得任何惩奖措施。

实验三:在实验二的基础上,等儿童回到游戏室时,提供糖果作为奖励,要求儿童尽可能地回忆榜样行为并付诸行动。

直接学习与替代学习的区别:

直接学习:通过自己完成行动和体验行动的结果进行学习。

替代学习:指观察他人而获得的学习。

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及其作用:

1)注意过程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

2)保持构成使得学习者把瞬间的经验转变为符号概念,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表征。

3)动作再现过程是以内部表征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信念的反应模式。

4)动机过程则决定哪一种经由观察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 填空 20分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p87 从形式上分析,道德情感有三种,分别是什么?p202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哪些特征?p17强化分为哪两种?p53 影响问题解决的客观因素包括哪些?p117 根据知识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哪几种?p98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主要包括哪些?p...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教育学重点归纳复习资料 第四章 第四章教育目的。评价目标 1 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及作用 2 了解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基本依据 3 了解我国建国后教育目的演化的过程,理解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 4 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第一节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结构。一 教育目的的概念。广义的教育目的和狭义的教育目的。...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发生 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一 心理活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如下 认识过程 知 感觉 知觉 思维 想象 注意 记忆 学习。心理过程 情感过程 情 喜 怒 哀 乐 爱 恶 惧 激情 道德感。意志过程 意 双趋 双避 趋避 双重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