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包括:
1 对新知识的积极关注。
2 对相关旧命题主动地、有效的提取。
3 合理使用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
4 充分的精加工。
5 必要的复习。
6 及时组织和系统化。
4.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需要。因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故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5. 简述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条件。
教师威信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1 思想品质:思想好,对自己要求严格,讲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 知识水平:有真才实学,知识丰富。
3 教学能力:教学方法好,表达能力强,讲课富于启发性。
4 教育热情: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与学生同甘共苦。
5 工作态度:尽职尽责,勤勤恳恳,治学严谨,诲人不倦。
6 教育作风:平易近人,不体罚学生,处事公正,作风民主。
6. 简述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表现为连续性与间断性、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个别差异相统一的规律和特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2 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 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 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 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6 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7. 简述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于激发。(重复1)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的方法和技术。
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1 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 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3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
4 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作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
5 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
8. 简述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
1 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学科的具体内容。
2 更有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
3 有助于迁移。
4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5 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
9. 简述使用程序教材的机器教学的基本原理和优点。
简述使用程序教材的机器教学的优点。
斯金纳认为使用程序教材的机器教学具有许多传统的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点:首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常会因受到教师的批评、训斥、发脾气等而造成的恐惧、反感心理。其次,强化及时,反馈及时,不像传统教学中反馈和强化太少,耽搁时间长,降低了强化的效果。
第三,最大限度地照顾了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第四,使教师能清楚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最后,机器可以记录学生的反应情况,为教师修改程序教材提供有效信息。
10. 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重复1)
1 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
1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2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3 教师的指导。
2 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
1 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 学习者的迁移心向。
3 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11. 简述构建主义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重复1)
构建主义的教学设计一般包含下列内容与步骤:⑴教学目标分析;⑵情境创设;⑶信息资源设计;⑷自主学习设计;⑸协作学习环境设计;⑹学习效果评价设计;⑺强化练习设计。
12. 简述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
问题解决的学习至少具有以下意义:⑴促使学生形成逻辑的、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⑵使学生认识到教材上的知识的实践价值。
问题解决的学习不仅仅是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学生获得关于知识的信念。⑶通过问题的解决而亲自独立地发现的新知识、新规则记忆更牢固,检索得更方便。⑷在紧张的智慧活动中获得的喜悦和满意等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树立信心。
⑸能使学生形成探索性地研究问题的心向,并获得一定的探索经验。⑹能促进学生发展对一般学习和某一学科的良好态度和兴趣。
13. 简述发现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重复1)
发现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1 鼓励学生有发现的信心;
2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求知欲;
3 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与已有经验的联系。
4 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6 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对其发现技巧与方法的培养,而不是直接去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14. 简述自由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做法。
这是一种更为自由的教学模式,罗杰斯认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选择与追求最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因此提出了这一模式。罗杰斯认为该模式比较适合于大学的教学,其主要做法如下:
1 学生参与决定学习的内容与授课方式。
2 学生选择信息源。
3 师生共同制定契约。
4 课堂结构安排的变通性。
5 由学生进行学习的评定。
15. 简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本原则。
1. 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
2. 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3. 鼓励学生进行独创,关于标新立异。
4. 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
5.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6. 培养创造性的个性。
16. 简述培养外部学习动机的方法与技术。
1 提供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的反馈信息。
2 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3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4 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17. 简述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复1)
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结合各部门学科的内容来训练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训练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机。学生在学习中面临的问题解决任务,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提出的,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问题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目标状态,甚至其大致类型都已明确下来,学生完成对问题的理解不难。
2 问题的难度要适当。问题的难度的设置应当有一个从较易到较难,从简单到综合的渐进的过程。
3 帮助学生正确表征问题。经常训练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问题是有好处的,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对问题进行灵活的、有效的表征的经验。画草图、列表、写方程式等都是常用的表征问题的方式。
4 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对问题归类的习惯。分析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知识的激活、模式识别、辨别与分化的过程。
5 指导学生善于从记忆中提取信息。解决问题需要将已有的知识、原理、经验加以重新组织,因此要训练学生迅速地提取有关的信息。
6 训练学生陈述自己的假设及其步骤。学生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解题过程,就能自觉对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方法加以指导,明白自己理解上的错误和偏差,也能理清自己的思路,有利于及时、正确地归纳和总结解题的经验与策略,进行自我指导和监察。这实际上是对认知策略的觉察和训练。
18. 简述奥斯本-帕内斯的创造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基本步骤。
其基本步骤如下:
1 发现目标。
2 发现事实。
3 发现问题。
4 形成想法。
5 发现解决办法。
6 接受发现。
19. 简述青少年心灵健康的标准。
1 现实地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
2 对现实合乎常理地认识与反应,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观念与行为。
3 对挫折有较高的承受能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4 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符合常规。
5 正常健康的交往。
6 统一的人格,心理保持延续性。
20. 在教育心理的研究中,运用问卷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运用问卷法进行研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⑴问卷指导语要简洁诚恳,清晰明了;⑵问卷内容应生动有趣,回答方式简单扼要;⑶问卷题目用语应避免表露研究者期待的答案;⑷问卷不宜过长,排列要合理有序;⑸问卷材料的选择要严格和客观,一般要通过**进行信度与效度的检验。
21. 学习迁移可以划分成哪几种不同的类型?
1 从迁移结果上看,可将迁移划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2 从迁移产生的情景来看,可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
3 从迁移产生的方向上看,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4 从内容上看,可将迁移分为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
22. 教师可以采用哪种行为来影响学生的成败归因?
1 正确进行口头要求。
2 指导完成学习任务。
3 合理进行教育强化。
4 注意运用语言反馈。
5 直接给予学生正确归因的暗示。
23. 为帮助教师形成职业角色,所树立的榜样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第一, 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引起学习者的注意。
第二, 榜样的示范要与学习者的职业接近,即各行各业都要有自己的榜样。
第三, 榜样示范的行为对学习者来讲要有可行性。
第四, 榜样示范的行为要具有可信任性,即榜样做出的行为是出于榜样自身的要求,而不是具有另外的目的。
第五, 榜样的行为要感人,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时学习者才能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24. 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所谓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对待客观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歪曲事实,也不能主观臆测。
2 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就是要坚持整体系统的观点,多层次、多侧面进行研究,不能孤立、片面、割裂式地看问题。
3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主要是指以理论为参照系,用实践来检验理论,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只有在实践应用中才能得到检验、修正和发展。
4 教育性原则。
研究者进行研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正常发展。
25. 简述问题解决学习的意义。
问题解决的学习至少具有以下意义:
1 促使学生形成逻辑的、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
2 使学生认识到教材上的知识的实践价值。问题解决的学习不仅仅是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使学生获得关于知识的信念。
3 通过问题的解决而亲自独立地发现的新知识、新规则记忆得更牢固,检索得更方便。
4 在紧张的智慧活动中获得的喜悦和满意等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树立信心。
5 能使学生形成探索性地研究问题的心向,并获得一定的探索经验。
6 能促进学生发展对一般学习和某一学科的良好态度和兴趣。
26. 简述爱德华·德·波诺提出的横向思维开发训练方案的主要部分。
德·波诺根据其对横向思维的观点提出的横向思维的开发训练方案,该方案包括六个部分,每部分均由十课组成,针对思维的某一方面。这六部分分别是:⑴广度;⑵组织;⑶相互关系;⑷创造力;⑸信息和感觉;⑹行动。
27. 简述学生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
一、 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
1 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1 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2 家庭教育不当。
3 学校教育的失误。
2 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原因。
1 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2 道德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
3 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二、 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
1 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
2 提高道德认识,消除意义障碍。
3 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消除习惯惰性障碍。
4 发现积极因素,多方法协同进行,促进转化。
28. 简述社会对教师的角色的期待。
1 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2 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3 心理辅导员。
4 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
5 教育科研人员。
29. 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第一, 意识调控减弱,动作自动化。
第二, 能利用细微线索。
第三, 动觉反馈动作加强。
第四, 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第五, 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
30. 人的品德心理结构具有怎样的特征?
1 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B类心理学真题
绝密 启用前严禁复印。四川省2006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b 课程 6604 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小题,每题1分 1.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 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人心理活动的表现,收集研究资料。这是教育心理研究中的 a a.观察法b.问卷法c.访谈法d.经验法。2.在教育...
教育心理学B简答题整理
1.简述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简述程序教学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则。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
教育心理学B论述题整理
1.试述促进程序性只是学习的教学策略。结合实际,论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教学策略。根据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一般条件,可以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 展开性策略 在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向学生演示程序操作的展开的 完整的 精细的过程,以帮助学生明确操作程序及其操作步骤。示范及练习的讲解应注重程序性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