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9:49:28 阅读 8052

1.2024年(桑代克)撰写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

2.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并在头脑中确立有关这种活动方式的初步映像,这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原型定向)阶段。

3.测验的正确性、准确性的是测验的(效度)

4.知识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

5.处于不同层次概括水平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属于(垂直迁移)

6.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7.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他律水平。

8.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对世界的解释是因人而异的)

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与他人的行为目标或手段之间,如果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其间就会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合作,竞争和(独立)三类目标结构。

10.借用古希腊神话中典故将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罗森塔尔)

11.儿童已有发展水平和在他人帮助下所能达到的发张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

12.皮亚琴察认为在儿童的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社会关系)

13.心智技能也可乘坐认知技能或智力技能,它是借助(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

14.202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宣言中之处,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

15.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16.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反对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而提出了迁移的(相同要素)

17.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8.根据评价实施的时间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形成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9.学校中群体的心里功能主要表现在归属、认同、支持和(塑造)

20.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学校活动和学校结果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成为(教学效能感)

21.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于学习引起的。

答:此判断错误,药物、疾病、本能也会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22.操作技能的模仿必须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

答:此判断正确,准确的定向是模仿的必要条件。

23.直接检验方式是检验假设的唯一方式。

答:此判断错误,有些假设是不能有直接检验的方式进行的,24.价值辨析观点是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答:此判断错误,恰恰相反,价值辨析观点不关注价值本身,而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25.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七点:

1)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2)学习心理(3)教学心理(4)评定与测量(5)个别差异(6)课堂管理(7)教师心理。

26.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和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某些年龄阶段会因为持续发展的积累而出现某种心理特质的突发性变化或出现新的心理特征à阶段性,从人的一生看,发展是连续的各阶段并非彼此孤立,而是重叠渐进à连续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模式,具有一定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逆,不能逾越。

3)不平衡性: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到达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4)差异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发展阶段,但是却有发展起止时间有早晚、发展速度有快慢,最终水平和优势领域也不相同。

27.简述知识掌握过程中模像直观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 模象直观也叫教具直观。模象即是模拟性形象。模象直观就是对事物的模象进行直接感知的一种直观方式。

优点:根据需要突出本质;突破局限提高直观效果。

局限:可能与实际脱节,应该与相关实物直观相结合。

28.简述心理学健康的标准。

答:1.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 自我调控能力。

4.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29.结合实际阐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为了有效的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应做到:

熟悉教材:设置问题情境的基础。

了解学生:因人而异的设置问题情境。

贯彻始终:讲清重点、理清脉络、留下悬疑。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将学习的结果信息提供给学生,包括学生自我反馈和教师反馈。

多使用“双向反馈”:教师à学生à教师。

恰当使用表扬和批评:表扬多于批评,因人而异。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当把成功归因为内部、稳定和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较大。

当把失败归因为外部、不稳定和不可控因素时对个体影响较小。

教师要教会学生正确的对成败进行归因。

30.请结合实际说明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运用。

答:元认知策略包括:(1)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节策略,具体运用如下:

1.计划策略。

元认知计划指的是要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活动之前浏览阅读材料,选择策略,谋划具体活动,并预计其有效性。在学习开始之前应该在分析各方面情况后制定一个恰当的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执行。

2.监视策略。

元认知监视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策略的效果,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通常采用的方式是自我提问。

3.调节策略。

元认知调节策略是根据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或修正目标的策略。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调节策略通常和监视策略共同使用。

1.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处于(b)

a、0-2b、2-7

c、7-11

d、11-15

2.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前,学习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c)

a、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d、获得。

7.谐音联想法属于学习策略中的(a)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8.分析问题,抓住问题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b )

a、发现问题阶段。

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d

二、填空题。

17.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这一阶段属于心智形成_原型定向_阶段。

18.为了掌握**、提问、解释的总结等四种策略,教师和学生不断地互换角色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是_交互训练_模式。

19.深知教师职业苦,经济待遇不高,还是乐于从事教育事业,这是教师职业心态中事业型教师。

20.教师评价是一种系统化的持续过程,包括确定目标搜集有关的资料、描述资料、形成价值判断以及做出决定等步骤。

三、判断题。

21学习迁移的概括认为两个学习活动存在共同成分迁移产生的关键。(正确)

22儿童元认知发展经历了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再到自动化的过程。(正确)

23技能就是程序性知识。(错误,两个是不同的定义)

24知识经验越多,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可能性越大。(正确)

25教师资格考试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错误,标准参照评价)

四、简答题。

26.简述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分类。

(1)感官一思考型:追求实际效益与结果,偏重行动而不是言谈与理论。“掌握型学习者”

(2)感官一感受型:好交际、待人友善、重视人际关系。“人际型学习者”

(3)直觉一思考型:追求理论知识,喜欢对智力具有挑战性的复杂问题;“理解型学习者”

(4)直觉一感受型:好奇、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

27.简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足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个体的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

而且依赖于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28.简述精工策略的内涵。

精加工策略: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

实质是理解记忆的策略,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意义的策略。精加工的要旨在于建立信息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回忆出信息的原貌的途径就越多,提取的线索就越多。

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29.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

(2-5岁) 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外界的环境区别开来。

权威阶段。(5-8岁) 他律阶段,儿童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可逆性阶段。

(8-10岁) 自律阶段,将规则看做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公正阶段。(10-12岁) 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30.简述促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

(1)真诚: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

(2)尊重与接纳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和迁就。

(3)同理心。同理心包括三个条件:第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第三,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沟通的前提)

五、论述题。

31.请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所谓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的联系是合理的或有逻辑基础的。实质性的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点之间的联系是在理解后建立的,而不是字面上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1)学习者要有学习的心向,即把新学的内容与原有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2)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潜在意义转化为心理意义,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