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9:43:28 阅读 9662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选择题、填空题:

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2、(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是维果茨基提出的。

2、智力的三元理论是由斯滕伯格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分析性能力 、创造性能力和应用性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组成的。这三个方面又由三个亚理论构成——成分亚理论 、 经验亚理论 、 情境亚理论。

3、教学监控能力的关键是自我认识和反思 。

4、有两类教师期望效应,第一类为自我应验效应 ,第二类是维持性期望效应 。

5、连榕对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长分为四类:学科知识专长 、课堂管理专长 、诊断专长 、教授专长。

6、反思的成分:认知成分 、批判成分 、教师的陈述。

7、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 、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运动技能 。

8、我国学者过去一般把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 、技能学习 、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9、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 。

10、“你吃完这些青菜,才可以吃火腿”,是用了普雷马克原理。

11、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观的三个元素:个人、行为与环境。

12、布鲁纳——发现法——发现学习。

13、概念同化的三种形式:下位学习、上位学习、组合学习。

14、随机通过教学是谁提出的:斯皮罗。

15、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的最良性的,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兴趣和理想。

16、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曲线(唤起水平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17、成功与失败的归因 (p226)

18、“我们知晓的比我们能说出的多”属于隐性知识。

19、“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

20、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

2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积极影响称为正迁移。

22、问题解决:一般是指形成一个新的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

23、算法式:为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的一步一步的程序。

24、“使熟悉的事物变得新奇”和“使新奇的事物变得熟悉”是分合法。

25、科尔伯格开创了道德两难故事法,作为研究道德发展问题的重要研究方法。

名词解释:1、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果则是指在**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流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在增长,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逐渐衰退。

3、晶体智力:是指对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的能力,在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

4、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5、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6、先行组织者:它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商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7、分布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模式,它允许指导者、学习者和学习内容分布不同的非中心的位置,使教与学可以独立于时空而发生。

8、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9、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10、脚本:即各事件发生的过程及其各过程间的关系的图式。

简答题:一、怎么在实际中应用维果茨基的理论?

答:1、研究者在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比如,语文老师在教授一篇比较难的文言文的起初,他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注释,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注释去理解文中的关键句子。一段时间后,老师给学生的生词解释慢慢减少,而学生也逐渐能自己完成文言文的阅读了。

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

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且难度适当的学习材料。而最近发展区是个动态的区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反馈。

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教师要尽量组织、安排能力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4、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旁观者逐渐过渡到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社会性互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二、所倡导的理论和所采用的理论之间的关系?

答:所倡导的理论,这种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报告出来,它更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所采用的理论,这类知识可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

这两类知识之间并非是截然分开的,所倡导的理论可以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而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三、桑代克的学习律。

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四、观察学习。

答:观察学习是由美国班杜拉提出的。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的学习。

观察学习经过四个过程: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五、韦纳得出一些关于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

答: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

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鼓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却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

六、加里培林的五阶段模式。

答:1、活动定向阶段。

这是一个准备阶段,即领会活动任务的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是直观中的两种基本形式。

3、有声的言语活动阶段。

即出声的说话。这一阶段是指学生的学习活动已不直接依赖实物或模象而借助自己出声的外部言语形式来进行的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

这一阶段是出声的言语活动向内部言语活动转化的开始,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

5、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这是智力活动完成的最后阶段。

七、启发式。

答:启发式就是指根据目标的指引,试图不断地将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相近的状态。

启发方式:1、手段目的分析法。

2、逆向反推法。

3、爬山法。

4、类比思维。

七、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答: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

5岁幼儿以“自我中心”来考虑问题,对引起事情的结果只有朦胧的了解,其行为直接接受行为结果支配,他只做规定的事情,因为他想避免惩罚或者得到奖励。

2、他律阶段。

受到外界支配的时期。

3、自律阶段。

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时期。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是从他律道德转化的过程。

论述题。一、埃里克森的理论。

答:埃里克森是以发展危机或者心理社会危机来划分8个阶段的。

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以下8个阶段。

1、信任对怀疑(0~1.5岁),婴儿的目标是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基本信任感。

2、自主对羞怯(1.5~3岁),过多的怀疑和羞怯可能会导致个体一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3、主动感对内疚感岁),本阶段的危机就在于儿童既要保持对活动的热情,又要控制那些会造成危害或可能会被禁止的活动。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本阶段的儿童面临来自家庭、学校以及同伴的各种要求和挑战,他们力求保持一种平衡,以至于形成一种压力。

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这一阶段大体相当于少年期和青春初期 。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这一时期相当于青年晚期。

7、繁殖对停滞(30~60岁),本阶段个体面临抚养下一代的任务,并把下一代看作自己能力的延伸。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本阶段相当于老年期。

二、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 :一、教学吸引。

1、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二、兴趣激发。

1、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式新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三、反馈和评定。

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

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

3、学习结果的反馈要经常给予。

四、奖励和惩罚。

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

五、合作与竞争。

学生的学习大多是在课堂中进行,所以课堂中的合作与竞争无疑是影响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 、归因指导

良好的归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对下次成功的高期待;不良的归因模式不仅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还会因为学生总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差,而产生习得性无助的现象。

三、怎么样转变学生的错误概念?

答:一、儿童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形成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其中有些观念是与科学知识相一致的,可以作为新知识的起点,但也有很多理解是与当前的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这就是错误概念。

二、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

1、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

2、学习者的先前知识经验。

3、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4、学生的动机,对知识、学校的态度。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