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含义:1 从研究范围来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的心里现象。
2 从研究对象来说,教育心理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学校学与教情境中人(施教者和受教者),即活动的主体、行为的承担者。
3 从研究过程来说,要密切结合教育过程来**、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学与教二者相互制约。
4 从研究目的来说,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研究内容:1 学与教的要素。
学生: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素。学生特征的多样化使教学过程多姿多彩,学生的差异: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年龄差异能体现出心理发展阶段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只能发展水平、原有知识的起点水平、学习方式、兴趣和需要等方面的个体差异。
教师:教师在组织教学、协调其他因素中其关键作用,是“教”的主体,是学与教互动中的知道这。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教师的心理特征、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专家型教师的特征等教师心理学方面的问题。
教学内容:指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等,是在学与教的互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宏观上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设置都必须以学与教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教学内容的确定原则是:纪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向更高水平发展;既要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特点,又要考虑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随科技发展,教学**不仅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容量的大小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已是教育技术关注的课题。
教学环境:(1)物质环境,主要涉及课堂的自然条件。
2)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与教互动过程的组织,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和效果。尤其是社会环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也有直接的作用,同时会对教师心理产生影响。
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学生在学校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教学**哦、教学内容相互作用获得教学信息,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加涅的八阶段学习过程的结构模式:
动机阶段:表现为学生为达到某种学习目标而进行不懈的努力,是学习活动的诱因。是借助于学生内部产生的心理预期过程而建立起来的。
选择阶段:把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刺激上,有选择地去知觉,对感觉登录信息进行选择,送入短时记忆。
获得阶段:将短时记忆的信息加工编码,通过组织更有利于记忆。把新学到的内容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把材料转化为概念或表象的形式。
保持阶段:经过强化,以表象或概念形式贮存于长时记忆之中。
回忆阶段:借助线索提取信息,即通过检索再现知识。
概括阶段: 通过对一类事物共同属性的概括,获得更一般性的认识,形成包摄性更广的概念,并应用于新的情境之中。概括是在检索基础上的学习迁移过程。
作业阶段:学习者的反应活动。用习得的知识去完成作业,是学习状况和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初步表现。
反馈阶段:完成作业,意识达到预期目标,强化了学习动机。
2) 教学过程:教师使用教学**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一般由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师生互动信息交流以及教学评价等过程构成。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理解和思考学习内容,积极探索、发现和建构自己的知识,获得技能和态度。
3) 评价/反思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包括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的效果和价值进行评估,并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和反思,以达到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
这一过程虽然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设计开始表现为对教学设计的**和评判,教学中表现为对教学效果的监控、调节和分析,教学后表现为检验教学设计和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检验、反思。
一西方的发展情况。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 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提出。
教育心理学的提出源于19世纪初,较早进行尝试并作出较大贡献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赫尔巴特。他对教育的最大影响是提出了教学过程的5阶段教学法:准备、提示、联想、系统。
方法。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明确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并付诸实施的教育家。
瑞士的裴斯泰洛奇、捷克的夸美纽斯等人的著作中也有了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萌芽。
2 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在2024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后来,这本书发展成为3卷本,其中包括《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学》和《工作与疲劳以及个性的差异》,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开始确立。桑代克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有“教育心理学之父”之称。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主要特点: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1 20世纪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2 20世纪4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方面的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
3 20世纪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1 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
2 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对教育心理学的成果总结:
1 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2 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3 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从而使学生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4 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
此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各领域间相互吸收融合,发展了多种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
二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教育家的著作中就有不少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但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而加以专门研究始于20世纪初。
1 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2024年新中国成立前)
这一时期主要是翻译介绍国外的教育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是2024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20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当时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很少创见,没有自己的理论基础。
2 第二阶段(新中国成立到“*****”开始)
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是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并试图以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对以前的教育心理学加以改造,以确立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当时的教育改革,对儿童入学年龄问题、学科教学改革问题、品德和劳动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做了一些实验研究。
3 第三阶段(“*****”结束至今)
2024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 转变教学观念,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育心理学兴起。
研究从s-r范式向认知范式转化,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引起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学习是一种认知加工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一种主动建构过程,学习不是记录信息而是理解信息。教学重心从课程转向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发展适合于各种学科的学习和思考策略。
研究领域从集中与学习问题转向关注教学问题,这最初源于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进行的教育与课程改革。
2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3 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学科性质:从学科范畴看,既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应用心理学的一种),又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从学科作用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兼备的学科,并以应用为主。
从学科性质看,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偏重于社会科学的性质。
教育心理学与临近学科的关系:
1 与教育学:对教育学来说,教育心理学具有基础理论的性质,因为它为教育理论和实践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2 与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并**其一般的原理和规律。普通心理学对教育心理学具有理论基础的性质,为教育心理学提供理论依据。
普通心理学为基础,以普通心理学的规律去揭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规律,反过来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去验证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3 与儿童心理学:二者是交叉的关系,各自研究的角度不同。儿童心理学是从纵向的发展角度去研究,教育心理学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去研究。
4 与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借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去解释、理解学校教育的心理现象,如教师角色、师生关系等,社会心理学对教育心理学有参考和吸收的价值。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
2 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
首先,教师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其次,专业性成为衡量职业成熟型的重要指标,当教师仅是个“知识传授者”时,其职业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代替的,当教师是个“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时,才有不可替代性。
3 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 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研究原则:1 客观性原则: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另外,在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数据整理分析时,也要坚持客观性原则,任何科学结论都必须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因为心理现象被理解为是外部刺激作用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