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18:22:28 阅读 6868

教育学笔记。

名词解释。1. 教育学: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和。

2. 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19世纪末在德国出现,代表人物狄尔泰、斯普郎格、利特。

3. 实用主义教育学。

4. 制度教育学。

5. 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6. 教育影响: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7.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观点见44

8.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9. 学制: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年、**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即学制是由纵向的学校阶段和横向的学校系统构成。

10.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11.教师文化: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成年人这三者构成了教师文化的基本性质。

12.学校制度文化: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

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学校规章是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

13.学校管理: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14.管理: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为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所必需的一套规章制度,对该组织机构内的人、财、物等进行决策、计划、组织、控制、领导和创新,以有效实现改系统的预期目标的过程。

15.儿童个体发展: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16.学生主体性: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它是人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反应,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其基本结构。

17.个别差异性:指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个体与整体相比较,每一个具体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会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18.年龄特征:儿童在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其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19.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0.教师地位: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

21.教师培训: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帮助教师提高学历水平;二是了解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充实专业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技能。

22.教师考核: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

23.教师职务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规定的总称。

24.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25.人的全面发展: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人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26.智育: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27.德育: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28.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29.美育: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30.教育美育: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

31.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32.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33.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它分为三个层次:宏观,中观,微观。

34.课程论: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35.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指教学要在科学方**的指导下,传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准确的,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6.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7.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38.教学:乃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

39.直观性原则: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40.系统性原则: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

41.巩固性原则: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

41.量力性原则: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防止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

4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结合起来,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

43.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

44.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按时序列的统一,解决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等问题。

45.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46.非指导性教学法: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他以自己“以病人为中心”的**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于学校教学领域性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

47.发现学习:由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既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48.范例教学法: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教育家,教育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主张借助精选的教材,通过与范例的接触,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49.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教学方法。

50.研究—**法:在教学过程中,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发错误的意思的教学方法。

51.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52.暗示教学法。

53.班级: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54.学生集体。

55.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是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

56.班级组织的结构: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结构和生生关系结构。p324-325

57.学校咨询与辅导: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58.总结性评价:是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它的目的在于评判活动效果。

59.教育评价: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来评量教育所期望的一切效果。

60.考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

61.安置性测验:测验的目的是为了分班、分组。即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教师进行摸底测验,以检测学生掌握学习新内容所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2.形成性测验: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与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63.诊断性测验。

64.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65.形成性评价:

66.法律责任:包括法律规范规定的不必强制履行的各种应尽义务,还包括了由于实际违反了法律规定而应当具体承担的强制履行的义务。

67.学校事故: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内,以及虽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之外,但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校、教师的疏忽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

68.教育国家化:把教育纳入国家活动之中,用行政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用法律的手段确立义务性的国民教育制度,这样的一种趋势,被称为教育国家化。

69.教师申诉制度: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70.学生申诉制度: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做出处理的制度。

71.法律救济: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及其他机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的权益得到补救。

学校: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的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通的组织形式。

教育教学活动就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校教育机构来实施的。

美育:美育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体育:体育是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

狭义的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叫法上的基本要求。

学校咨询与辅导:。

启发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