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05:47:28 阅读 2900

第5章行为学习理论。

第1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华生的行为主义)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狗唾液的分泌):巴甫洛夫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人。一个原是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种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内容。

在条件作用形成过程中,无条件刺激引起特定的反应是前提条件,即无条件作用是条件作用的基础。当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时,就会出现条件作用的抑制,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条件作用的消退不是原先已形成的暂时联系的消失,而是暂时联系受到抑制。

条件作用愈巩固,消退速度就愈慢;条件作用愈不巩固,就愈容易消退。而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就可以作为无条件刺激。

华生的行为主义(恐惧形成的实验):华生是美国第一个把巴氏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研究者。华生提出,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过程,从而形成习惯。

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替代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习惯的形成遵循频因律和近因律。根据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

根据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第2节联结主义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学习律)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理论是根据其对动物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是饿猫开迷箱的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这种联结不需要以观念作中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桑代克的学习律: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得越多,就变得越强,反之就会越弱。

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环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这样我们就能看到一个人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他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作用。

第3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强化理论/行为的学习)

操作性条件作用(也称工具性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白鼠压杠杆、鸽子啄亮窗):斯金纳认为所有行为都可以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则是由有机体自身发出的。

相应地,他把条件作用也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作用(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和反应性条件作用(即操作性条件作用)。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刺激—反应(s—r)的联结,反应是由刺激引起的;而操作性条件作用则是操作—强化(r—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之后的强化(即刺激)。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一般的原则相联系:1.任何反应如果随之紧跟强化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向。

2.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操作性条件作用强调的是行为及其结果,它的形成就是有机体把强化和所发出的操作反应相联系的过程。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在斯金纳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因此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1.强化物。强化又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刺激增加反应概率。消极强化通过终止不愉快条件来增加反应概率。强化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在强化时,可以使用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

教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强化物系列;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2.强化程式(强化程序)。

强化程式可以分为连续强化程式与间隔强化程式。间隔强化程式根据时间和比率,固定和可变两个维度组合出四种强化程式。间隔强化又称部分强化,它比连续程式具有更高的反应率和低消退率。

定时强化由于有一个时间差,强化后随之以较低的反应率,但在时间间隔的末了反应率上升,出现一种扇贝效应。定比强化对稳定的反应率比较有益,而变比强化则对维持稳定和高反应率最为有效。所以在强化时要遵循如下原则:

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行为的学习:1.新行为的塑造。

塑造就是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他采用连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方向不断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为。但在塑造行为时要注意:

学生必须在他们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得到强化,同时这些行为又必须能向新的技能延伸。行为塑造技术包括连锁塑造和逆向连锁塑造两种。2.

行为的消退与维持。消退,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消退的使用比较困难,因为教师必须学会忽视某些不好的行为,其次即使某些问题行为减弱之后,有可能突然重新出现,这一现象叫做自然恢复。

因此,使用消退时要注意:前后一致地忽视某些不好的行为,并且,结合消退使用其他方法,如强化适当的行为。维持就是减弱甚至停止强化后对行为的保持。

消退的原则表明,一旦消退了对过去所学行为的强化,这个行为就会逐渐消失。抵制消退对维持行为也是很重要的。一旦形成某一个行为,对正确反应的强化应变得不那么频繁或不太可**。

其原因是,变化的强化程式在给出一个强化之前要求有许多行为。这比固定程式的强化更能抵制消退。3.

行为的分化和泛化。先前物是在行为之前的事件,也被称作线索。分化就是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做出反应。

所谓泛化就是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

第4节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行为主义新进展)

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来帮助他们模仿行为。他的理论强调思想对行为和行为对思想的作用。

1.交互决定观,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相互影响、彼此联系的。2.

学习与表现。班杜拉将新的学习与习得行为的表现区分开来,强调知识的获得与基于知识的可观察的表现是两种不同的过程。学习者是否把从观察中习得的行为表现出来,依赖于许多因素,如动机、兴趣、外在刺激、社会压力等等。

3.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做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做中学。

那些能导致成功后果的行为被保留下来,而那些导致失败后果的行为则被舍弃。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儿进行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外显的行为,通常是通过观察或聆听进行的。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学习,它的四个过程,即1.注意过程;2.

保持过程;3.复制过程;4.动机过程。

除了直接强化,班杜拉还提出了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以及自我调节。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自我强化观察者依照自己的标准对行为作出判断后进行的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不回避人的行为的内部原因,相反,它重视符号、替代、自我调节所起的作用。因此,他的社会学习论又被称为认知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新进展:1.自我管理2.自我语言。

第6章认知学习理论。

第1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的学习理论/符号学习理论)

格式塔的学习理论(苛勒的黑猩猩试验):格式塔心理学家们主要对知觉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学习是次要的和派生现象,是无需特别关心的。

而学习到的东西,只是知觉组织的结果,并取决于知觉的组织律;所表现的行为依赖于心智在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中如何分析眼前情境的结构以及利用过去经验的痕迹。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人在认知活动中需要把感知到的信息组织成有机的整体,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一种格式塔,对事物、情境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理解。

这一过程是突然的顿悟。格式塔理论强调整体观,反对联结理论的刺激—反应的联结的思想。他们假定知觉的组织律适用于学习和记忆。

记忆中储存的是知觉事件的痕迹。由于组织决定知觉的构造,也就决定了留在记忆中信息的结构。它还强调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白鼠学习方位迷宫图实验):符号学习理论认为:1.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2.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反应,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代表的意义。

3.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介变量o。此外,托尔曼根据潜伏学习的实验认为,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他反对和部分抵制某些较严格的行为主义先驱及与他同时代的行为主义者所接受的限制性前提。认知在他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2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表征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发现学习)

认知表征理论: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1.

动作性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通过作用于事物来学习和再现它们,以后即能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再现过去的事物。2.映像性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他们世界中所发生的事件。

3.符号性象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全运算阶段的后期以及一直到以后的年代。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这些符号中最重要的是语言,而符号可以是抽象的、间接性的和任意性的。

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进一步认为,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不仅要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做出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系统。编码系统是人们对环境信息加以分类和组合的方式,它们是不断变化和重组的。

布鲁纳认为对一门学科的学习包括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1.新知识的获得。

2.知识的转换。3.

评价。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1.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布鲁纳认为的知识结构就是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概念,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学科学习的基本结构的必要性: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利于记忆的保持;领会基本原理和观念;对教材结构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

2.学习的准备性。3.

直觉思维的价值。直觉思维是以熟悉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使思维者可能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需要以后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作结论。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和预感的训练是正式的学术科学和日常生活中创造性思维的很受忽视而又很重要的特征。

4.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