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6 05:21:28 阅读 2170

1、统觉:是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同化过程。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3、巴甫洛夫的经典反应说:

1)、经典条件反应:巴甫洛夫的一种条件作用形式,是指原先的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重复匹配出现,获得了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反应。(2)、主要规律:

条件作用的获得与消褪,刺激的泛华与分化(相类的刺激能分开)

4、刺激的泛华:人和动物一但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后,其他与该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5、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说:

1)操作条件反应、是斯金纳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2)强化、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

3)正强化凡是施加某种影响并有助于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

4)负强化凡移去某种不利影响并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

5)应用范围程序教学行为矫正。

6、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1)三大规律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一定的联结要通过事物建立,事物的过程主要受练习律、效果律、准备率的支配; 动物的学习是盲目的,而人的学习是有意识的。

2)总结、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刺激与反应联结中个体学习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习惯一但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惯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3)联结某种情境只能唤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7、学习的认知理论---格式塔的完形顿悟说:

1)基本内容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不是直接的,而需要以意识为中介。

8、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知识是主体和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交换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是由主体决定的先验意识。

9、哲学家波兰尼提出知识分为显性知识(是能用语言文字的诸种符号表达的知识) 与默会知识(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 。

10、知识的表征(知识的心理表征) 指信息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

11、命题网络如果多个命题具有共同成分,就可以把若干命题彼此联系起来的组成。

12、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适合解释复杂的知识表征, 图式与脚本理论也适合与解释复杂的知识表征。

13、安德森认为对于表征小的意义单元,命题是适合的,但对于表征我们已知的有关一些特殊概念的较大的有组织的信息组合,命题是不适合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较复杂的整块的知识是用图式来表征的。

14、双编码理论是由言语系统(对象是客体、事件抽象观念的**) 意象系统(对象是符号,**与具体事物相联系)两部分。

15、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分为机械的学习和与意义学习 。

16、下位学习当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包容和概括水平高于学习的知识时,所进行的学习。(也称类属学习)

17、在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中,需要区分两种不同的类书过程:派生类属过程(原有命题的证据或例证)、相关类属过程(原有观念得到扩展、精确化、限制和修饰),区分上述两种类属的关键是原有的概念或命题是否发生本质属性的改变。

18、技能习得可分为来个那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先知道做事的规则,然后学会用这种规则来支派自己的行为。另一种是行为或实践在先,对行为或做事的规则的意识在后。

19、技能的运用,是程序性知识的运用。

20、ed 加涅的程序性知识分类:一般与特殊维度、自动与受控维度。

21、辨别学习(知觉学习)涉及注意、抽象、过滤三个相互作用、彼此配合的过程。注意是指学习者在探索外界的活动中所做的感官调整,抽象的结果一般是学习者发现了区别不同刺激的维度。而且这种抽象的过程可能是无意识进行的。

过滤是学习者忽略无关的,随机变化的刺激。

22、定义性概念可以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方式进行。概念形成这种习得方式既适用于具体概念学习,也适用于定义性概念学习,概念同化则主要适用于定义性概念学习。

23、程序的学习过程(高级规则):学习者先观察,后示范的样例经行分析、解释,将示范的程序的步骤类比到解决问题上,从而开始程序的练习。

24、正例的无关特征上的充分变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括,在运用正例时,要充分认识到例证形式或**的多样性,在呈现不同形式的正例时,还要考虑到呈现的顺序。

25、学生练习智慧技能的情境要有所变化,既要与学习时的情境有所区别,也要保证练习的情境彼此之间有变化。

26、认知策略的知识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策略使学习者知道何时、何地、在什么条件下使用什么策略。

27、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对内调控,所不同的是元认知策略负责完成对内调控中的设置目标、监督进展情况及调整策略运用的功能。

28、e·d·加涅对认知策略分为专门领域(适合特殊领域) 和一般领域(是指跨学科领域) 。

29、研究表明,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工的信息本身,儿童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用适当的加工策略。简单的教学生执行某一策略,并不能保证学生理解运用策略所带来的效益,但这种理解是学生在教学之后继续运用策略的关键因素,他能起激励作用,激励学生运用学过的策略。

30、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问题客观陈述的理解,通常由问题的综合条件、目的和允许的认知操作三种成分构成。

31、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是心理定势(指个体经由学习而积累起来的习惯倾向)、功能固着(指个人在解决问题时体现出的思考僵化现象)。

32、问题表层理解需要两种知识:一是词语知识、二是事实知识。问题深层理解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识别问题类型、二是以及区分问题中的有关信息与无关信息。(图式是人脑对事物或事件一般特征的概括)。

33、问题表征(及问题的表层和深层)需要程述性知识,问题计划的执行需要程序性知识,问题计划的设计与监控要运用策略性知识(即反省认知知识)。

34、构思写作计划等活动的进行需要用策略性知识,复看与修改贯穿写作的全过程需要应用反省认知知识。

35、学生不易发现自己文章中的错误,但比较容易发现他人文章中的错误。

36、动作技能是规则支配下的肌肉运动,智慧技能是概念规则支配下的对外办事的能力,而这很容易混淆。将二者区开来的关键在于肌肉运动的成风。

37、动作技能的特点:是一种习得的能力;只有当人们利用一组动作去完成一项具体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时,人们的活动才被叫做动作技能。

38、动作技能的分类:一种分类标准是动作技能开始与结束的特征,将动作技能分成连续的动作技能(没有明确的开端和结尾行为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人为打断为止) 和离散的动作技能(有明确的开端和结尾,其精确性可能计数) ;另一种标准是动作技能执行过程中环境的稳定性,动作技能分为开放的动作技能(环境是一直变化得、不可**的,操作不能事先有效计划的计划整个运动) 与封闭的动作技能(环境是可以**的)。

39、动作技能的学习,可以通过表现得相对持久的变化来判断。

40、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局部动作技能和执行性子程序;外部条件主要是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因素,包括言语指导、示范、练习的安排、反馈的提供等。

41、练习的分类:集中练习(将练习时段安排得很接近,中间没有休息或只有短暂的休息) 与分散练习(用较长的休息时段将练习时段分隔开);随机练习与区组练习(像分解动作) 是针对几项任务而言;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是针对一项任务而言。

42、在练习期间,区组练习组的表现优于随机练习组。在保持和迁移测验上,随机练习组的成绩优于区组练习组。

%心理练习组比没有练习组更优,但不如100%身体练习组好。

44、反馈、是指学习者在运动之中或运动之后接到的运动产生的信息,如感觉到、听到、看到的及运动的环境中产生的结果。

45、品德的构成由:道德认识 、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构成。

46、态度和品德学习的条件是:榜样人物及其行为后果;强化与惩罚;个人的信念。

47、凡是学习对另一种起促进作用,都叫正迁移;凡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其干扰或抑制作用,都称为负迁移。

48、侧向迁移:指已习得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不需要产生新概念或新原理的情境中的运用。

49、纵向迁移:是指已掌握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需要产生新概念或原理的情景中的运用。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