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8:11:28 阅读 5462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特征)

二、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认知心理学派(奈塞尔)、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罗杰斯)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四、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教师威信包括教师的职业威信和人格威信,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威信效应;2、名片效应;3、“自己人”效应;4、好感效应。

五、教师威信的维护与提高:1、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2、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3、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4、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

六、教师的智力与教育水平:1、教师的智力(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注意分配力)2、教师的教育能力(教育设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因材施教能力、教学监控能力、自我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育机智)

七、教师的三种教育水平:1、尝试式教学;2、因循式教学;3、策略学教学。

八、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教学观摩、微型教学、教学反思)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的涵义: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2、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a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b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c学习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a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b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c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3、桑代克尝试错误说:1、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2、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4、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

5、布鲁纳认知发现学说: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3、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4、提倡发现学习;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6、奥苏泊尔认知接受学习理论:1、学习分为: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2、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3学习的实质,其心理机制是同化;4、有意义学习的条件a外部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b内部条件(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使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心理意义)5、教学原则(逐步分化、整合协调)6、“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7、建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皮亚杰、科恩伯格、斯腾伯格、卡茨、维果斯基,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

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观。

第三章学习动机与教育激励。

1、学习动机的涵义: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2、奥苏泊尔关于学习动机分类:认知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附属的动机。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倒u曲线)

4、动机期望理论:(托尔曼、勒温)个人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5、成败归因理论:(海德)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于个人。三个维度(稳定性、内在性、可控性),六个因素(能力、努力、任务、运气、身心、环境)

6、自我实现理论(马洛斯):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

7、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励;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

1、知识学习的基本过程: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

2、教学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3、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对比律);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4、指导学生参与活动。

4、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主要条件:1、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的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5、记忆的三个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6、影响信息编码和知识记忆的主要因素:1、标记的目的性和积极性;2、材料的性质和长度;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编码组块化;5、标记的信心;6、采用多通道、多途径进行识记。

7、遗忘曲线:以时间间隔为横坐标,将保持的百分数作为纵坐标,将试验的结果标记到图上。按顺序进行连接,得到遗忘曲线。

曲线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在学习结束的较短时间内,遗忘的速度很快,遗忘的内容也多,接着这种下降趋势就变得较为缓慢,遗忘的速度很快,数量有所减少,最后则在很长的时间内不再变化。遗忘的进程可以简述为“先快后慢”

8、促进知识巩固的有效复习:1、及时复习;2、复习时间的适宜。3、复习次数的适宜与过度记忆法;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的多样化。

9、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1、审题;2、课题归类;3、重现知识;4、解题。

10、动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其特征:1、过程(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2、特征(a动作的有意识的控制减弱;b利用线索的减少;c动觉控制的加强;d运**示的形成;e预见和应变能力的增强。)

第五章学习的策略与学习任务。

1、元认识的涵义及其构成:元认识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元认识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2、学习策略的涵义及其构成: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认知和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

学习策略的构成:1、认知(学习目标、任务、要求、学习条件;各种学习方法;个人学习能力及其风格特点);2、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计划制定、时间安排;有效的方法;适当的学习心态);3、元认知(监控学习过程;自我检查计划及执**况;反思利弊得失;情感体验过程);4、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调控(调整学习速度、作息时间;调整学习方法;调整心境、控制焦虑;调整学习环境)

3、记忆策略(记忆编码、记忆保持、记忆回忆)

4、阅读策略:1、阅读方法训练;2、阅读理解训练。

5、解题策略:1、准确理解习题的字词语句,而不匆忙解答;2、整体把握题目中的各种关系;3、在理解题的整体意义后判断题型;4、善于进行双向整理;5、克服定势,进行扩散性思维;6、善于评价不同思路,选择最佳思路进行解题;7、解题后要对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和反思。

6、学习迁移的涵义及其类型: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习得的经验对另外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的类型:

1、按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2、按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和横向迁移;3、按迁移的顺序分为顺向和逆向迁移;4、按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和普通迁移。

7、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形式训练说;2、相同要素说(桑代克);3、经验概括说(贾德);3、关系转换说(格式塔);4、认知结构说(奥苏贝尔)

8、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科学选择教学的内容;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改进内容的呈现方式;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

1、创造的涵义:是人类追求产生前所未有的有价值的事物的活动。

2、创造的过程: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豁然开朗阶段;4、验证阶段。

3、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是一种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有相关的非线性关系,具体为: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有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4、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1、问题表征;2、情绪状态;3、动机强度;3、定势作用;5、功能固着;6、原型启发。

5、创造性大学生的心理特点:1、兴趣广泛,对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2、目标专一,有毅力;3、独立性强;4、自信心强;5、情感丰富;6、一丝不苟。

6、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心理训练:1、思维的流畅性训练;2、思维的变通性训练;3、思维的独特性训练;4、思维的辩证性训练。

第七章品德心理与教育。

1、品德与其心理结构:品德是指个体的道德面貌。品德心理结构是指不同质的心理要素(知、情、意、行)的组合方式。

2、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自我中心、权威、可逆、公正);科尔伯格(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道德学习也是如此。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扮演强化等,如果控制了这些因素,提供了良好的榜样,奖励恰当的行为,就有助于良好行为的形成与发展,注重实验室实验(主要有模仿学习实验、抗拒**实验、言行一致实验等)。

该理论的实质是行为主义,忽略了儿童发展阶段及自身认知结构对其道德发展的影响。

4、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1、态度定势的形成;2、道德观念的确立;3、道德情感的培养;4、道德信念的形成;5、道德意志的锻炼;6、道德行为的养成。

5、品德矫正的心理策略:1、过矫正;2、防范协议;3、强化暂停;4、表征性奖励;5、榜样示范。

第八章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

1、自我意识的涵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2、自我意识的结构: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2、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3、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

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2、大学生自我也是的矛盾冲突与自我**;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4、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4、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1、大学生十分关心自己的发展,自我设计的愿望强烈;2、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不断提高,自我评价较符合实际;3、大学生自我体验丰富、深刻而又复杂,容易波动;4、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有很大提高,其自觉性、坚持性、独立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显著发展。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