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 )
a.二年级(8岁左右)b.三年级(9岁左右)c.四年级(10岁左右)d.五年级(11岁左右)
2.创造活动的源动力是( )a.需要b.兴趣c.好奇心d.理想。
3.(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所以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苛勒b.桑代克c.布鲁纳d.斯金纳。
4.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是成功概率为( )的任务。a.20%b.30%c.50%d.70%
5.共同要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贾德c.苛勒d.布鲁纳。
6.(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
7.在群体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 )
a.集体观念b.从众c.服从大局d.群体凝聚。
8.反馈在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其中( )的作用尤为明显。
a.外部反馈b.方法反馈c.过程反馈d.结果反馈。
9.加里培林最早对( )进行系统研究。a.操作技能b.心智技能c.体育技能d.能力技能。
10.有时学习者为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常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
11.对同一问题所提的意见越新奇独特,则其思维的( )越高。a.流畅性b.变通性c.独创性d.结构性。
12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阶段是( )a自我中心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13.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 )二是寻求发展。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克服障碍d.学会调适。
14.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是( )a.指导教学b.发现教学c.情境教学d.合作学习。
15.( 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a.积极b.消极c.对抗d.放任。
16.测验中可以直接提问或以不完整的句子的形式出现,目的是为了设置问题情境的是( )
a.题**.内容c.结果d.选项。
17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 )a无适当提取线索b信息相互干扰c痕迹消退d压抑。
18.如果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视为形成性评价,那么对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就是( )
a.定性评价b.考查性评价c.定量评价d.总结性评价。
19.教育心理学的完善时期是(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纪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 )a.社会自我b.生理自我c.心理自我d.精神自我。
1.b【解析】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依附性向自觉性、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质变的关键年龄,这一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2.c【解析】好奇心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3.c【解析】题干是布鲁纳认知结构说的核心思想。4.c【解析】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5.a【解析】共同要素理论是桑代克等人在对知觉、注意、记忆和动作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6.b【解析】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
7.b【解析】在群体的压力下,成员有可能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称为从众。
8.d【解析】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
9.b【解析】加里培林最早对心智技能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了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理论。
10.b【解析】提问是精细加工策略的又一种重要方式。11.c【解析】由创造性的主要特征可知c正确。
12.b【解析】此阶段的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
13.d【解析】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二是寻求发展。
14.a【解析】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15.a【解析】题干是积极的课堂气氛的特征。16.a【解析】题干是对“题干”的名词解释。
17.a【解析】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
18.d【解析】评价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考查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19.d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使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20.a【解析】社会自我是介于生理自我与心理自我之间的第二层次。
1.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a.流畅性b.认知性c.变通性d.序列性e.独创性。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
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不同d.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条件相同。
e.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3.动机的功能有( )a.激活功能b.选择功能c.指向功能d.控制功能e.强化功能。
4.奥苏伯尔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 )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a.清晰性b.稳定性c.包容性d.概括性e.连贯性和可辨别性。
5.概念的结构包括(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征d.概念类型e.概念实例。
6.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a.记忆术b.做笔记c.提问d.列提纲e.画关系图。
7.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 )
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管理过程d.评价/反思过程e.认识过程。
8.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可分为( )a.接受b.反应c.形成价值观念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e.价值体系个性化。
9.训练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有( )a.用途扩散b.过程扩散c.结构扩散d.方法扩散e.形态扩散。
10.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度和品德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 )
a.说服b.榜样示范c.群体约定d.价值辨析e.奖励与惩罚。
1.ace【解析]bd是问题解决的特征,故排除。2.abce【解析】见大纲心理发展的特征部分。
3.ace【解析】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三种功能。
4.abcde这五个特性都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5.abce【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名称、定义、特征、实例。
6.abc【解析】列提纲和画关系图属于组织策略的方式。7.abd【解析ice两项与题干的内涵不符,应排除。
8.abcde【解析】布卢姆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这五个等级。
9.acde【解析]i)ll练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就是这四种。 ’
10.abcde【解析】这五项都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度和品德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1.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量表,据此量表测验计算得到的智商叫智商。
2.20世纪50年代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3.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这为西方该学科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4.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一规律的制约。强化(物)有与之分。
5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
6. 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7.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
8.现实中的问题各种各样,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与。
9.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和三个成分。
10.心理评估不但是了解个体及其行为表现的工具,也是评价的工具。
1.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水平。 (
2.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
3.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
4.课堂练习时,专家型教师要求学生作业时安静,并把这看作课堂中最重要的事情。(
5.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
6.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归纳式和演绎式。 (
7.由于自然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的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
8.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
9.自我控制法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 (
10.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主观判断。 (
1.斯坦福一比纳,比率;2.信息论; 3.《教育心理学》;4.强化,正强化(物),负强化(物); 5.效能期待; 6.迁移; 7.动作表象;8.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9.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10.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绩效。
1.√ 解析】因为在这一水平上要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
2.× 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进行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
3.√【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做定性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做定量判断。
4.× 解析】题干所指是新教师在课堂练习中的具体做法。
5.×【解析】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总结,这样才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6.× 解析】提出假设的常用方式是算法式与启发式。
7.√【解析1自然实验能较好地反映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真实情况,所以所得结果比较实际。
8.√【解析】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9.√【解析】自我控制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身行为改善,强调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感。
10.× 解析】测量与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
1.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a.接受性b.问接性c.方向性d.连续性。
2.在小学生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感觉b.知觉c.表象d.语言。
3.原型定向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 )
a.活动定向阶段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c.内部言语动作阶段d.外部言语动作阶段。
4.最佳学习效果的过度学习需达到( )a.50%b.100%c.150%d.200%
5.反映活动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
6.“量杯”实验的策划者是( )a.布卢姆b.加涅c.斯金纳d.陆钦斯。
7.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海”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训练学生的( )
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
8.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班杜拉称这种现象为( )a.自我强化b.替代强化c.内部强化d.负强化。
9.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获得b.转化c.同化d.评价。
10.指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是( )
a.自我认知b.社会性认知c.社会**往d.认知方式。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