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8:06:28 阅读 5760

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

考试提要:第一节:注意几个概念,重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看看,了解下。(不考)

第三节:关注美国和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发展,特别是其中的重要事件和代表人物。

具体重点:第一节中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概念:1.教育心理学: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展开的,包含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教学环境;三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相互作用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特别注意: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二、注意几个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教师对学生是指导地位。

三、辨析理解:

心理学是基础科学,教育心理学是应用科学,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相反,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习与教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目前,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1.研究领域已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心理学,即从s—r范式转向认知范式。

2.从学***,由强调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强调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3.由着重对学习问题的研究转向对教学问题的研究。

4.由注重实验室纯理论研究转化为重视对教育实践的实际应用研究。

5.从理论的狭隘、零散转化为理论的完善、整合。

二、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

乌申斯基于1867~1869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杰列夫20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2.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

3.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时期(20世纪50末年代到90年代)

这期间形成的最有代表性的两大派别:“联想—反射”理论、“学习的活动”理论。

三、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翻译著作是2024年房东岳翻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2024年廖世承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考试提要:1.心理发展的概念、特征、阶段划分。

2.皮亚杰、维果斯基、埃里克森的理论基本原理,尤其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经常考大题或简答。

3.第四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要熟记里面的重要人物,小题较多。

具体重点:(这一章的理论特别多且重要,必须结合课本来理解!)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重点记忆: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它有四个基本要素: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2.我国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p20 图2-1要了解。

乳、婴、幼、童、少、青、成、老。

3.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

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认知的核心是思维能力。

4.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多选、填空)

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进行感知的能力。

目的性更强 ②持久性明显发展 ③精确性提高 ④概括性更强。

5.中学生的情感发展特点:

初中生:随着自主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自相矛盾的情感、热情与冲动、选择性友谊、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高中生:个性化的情感、浪漫主义的热情。

第二节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瑞士人 20世纪60年代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适应和建构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填空、选择)

适应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作用和过程。

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两个概念: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叫做“同化”。

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做“顺应”。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非常重要)和皮亚杰的道德阶段发展论结合起来看—p177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感觉和动作分化,思维开始萌芽。

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自我为中心(典型特征)、不会逻辑推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特点:多维思维、思维可逆、去自我为中心、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具体逻辑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特点: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思维、系统思维、思维的灵活性。

3.影响思维的因素:(多选)

四个因素: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二、维果斯基的发展观和教育:

维果斯基前苏联历史唯物主义 20世纪30年代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他理论的基本内容:

1.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他区分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其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的,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它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起源于社会的交往。

2.心理发展观:(多选)

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发展有四个方面的表现:

随意机能的不断发展。 ②抽象—概括机能的提高。

各种心理机能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

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

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的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系统,从而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结果。

3.内化学说:

维果斯基的内化学说的基础是他的工具理论。新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心理活动形式,首先是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的,以后才“内化”,转为内部活动,才能最终默契地在头脑中进行。

4.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观”(必须要记住)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观”。

第三节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他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每一个危机都涉及一个积极的选择与一个潜在的消极选择之间的冲突。他将其发展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必须记住每一时期的名称及所面临的矛盾)

1.学习信任的阶段(从出生到18个月左右)——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

2.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到四岁)——自主对羞怯与怀疑的矛盾。

3.发展主动性的阶段(4~6岁)——主动性对内疚的矛盾。

4.变得勤奋的阶段(6~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的矛盾。

5.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20岁)——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矛盾。

6.承担社会义务的阶段(20~24岁)——亲密对孤独的矛盾。

7.显示充沛感的阶段(24~50岁)——充沛感对颓废感的矛盾。

8.达到完善的阶段(50岁以后)——完善对绝望的矛盾。

p46,表2-2,特别注意三个“期别”,非常重要。

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统一的整体。

第四节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个别差异:指个体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包括性格、能力或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一、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1.智力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2.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2024年“比内-西孟量表”

世界上著名的心理测验量表——2024年推孟教授发表了《斯坦福-比内量表》

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iq公式的人:

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024年,美国的韦克斯勒采用“离差智商”的概念编了一个新量表。

3.智力的构成上,两种新的、对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简要了解:

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习得成分。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言语、数理、空间、**、体能、社交、自省。

4.智力的差异:分为个体差异、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分为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

群体差异分为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目前性别差异研究较多。

二、学习风格差异与因材施教:

1.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的、一贯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对学习风格的划分从生理要素、心理因素、社会性要素。

2.学习风格的认知要素:实质上是一个人的认知风格在学习中的体现。

认知风格: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主要特征:持久性、一致性。

3.目前研究较多的四种认知方式:(很重要)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赫尔曼·威特金。

反思型与冲动型——杰罗姆·卡根。

整体性和系列性——戈登·帕斯克。

心理自我调控理论——斯滕伯格(选择、填空)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