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8:03:28 阅读 2460

1、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开创阶段、发展阶段、成熟与完善阶段。

(1)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乌申斯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切列夫2024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202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成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房东岳于2024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20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代到现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赞可夫的“教育与发展”的研究,列昂节夫和加里培林等在这时提出了学习活动理论。

行为主义关于学习的有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外界环境对个体学习的作用,认为学习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即刺激―反应(s-r)是基本的模式。代表性的学说有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

(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的第二信号系统的观点,对于区分人和动物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学说,是最古老的对学习生理机制的解释,所以称之为经典条件反射。

(2)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依据大量动物学习的实验,他发现学习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他的学习观点即是刺激反应之间形成联结,所以称之为联结主义。

其著名的实验是猫打开迷箱的实验。 桑代克的学习律。这三条学习律即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反射可以在缺乏无条件刺激的情况下产生,它是在行为反应后紧跟着强化刺激(奖励),这种反应就有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他提出的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

小步呈现;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认知学派关于学习的理论有哪些?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注重内部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对学习的影响。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观点有苛勒的顿悟说、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格式塔的顿悟说。

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创立了格式塔学说,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尝试错误的渐进过程,而是顿悟。

顿悟是个体借助问题情境中的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改变他们之间的关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生主动地通过感知、领会和推理,促进类目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

3)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建立了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又称为“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合乎逻辑的有意义的联系。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应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他认为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建立联系的过程。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可以构成三种关系: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并列结合关系。

奥苏伯尔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从上述学习观出发,提出了一些教学方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

人本主义关于学习的有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并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作为西方心理学发展的新趋势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继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后的现代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比较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等人。

(1)马斯洛的学习理论。

马斯洛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并应用于人类生活的有关领域。

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动机层次论。他把人的需要分为七种,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马斯洛又把需要分为两类:

一类缺失性需要,另一类是成长性需要。马斯洛认为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自我实现,是完满人性的形成。

(2)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人格的自我论。 罗杰斯主张学习是意义学习或称之为完整人的学习。他认为学习应该是与个人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学习。

罗杰斯提倡的意义学习,而这种意义学习是以自由为先决条件的,即允许学生自由地进行自发的、自我依赖的学习,在这种学习系统中,学习者可以自由地去实现自己所有的潜能。他提出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反对把学生看作“较大的白鼠”和“较慢的电子计算机”。意义学习的动机是产生于人类基本的自我实现倾向。

其学习目的是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所扮演的是一个促进者的角色。

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

动机的分类:(一)高尚的、正确的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动机(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成就目标理论; 自我价值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激发与培养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1、内外动机相结合,内部动机为主、外部动机为辅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兴趣和求知欲3、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合理设计课堂环境4、正确运用竞赛、考试、评比5、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6、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给予适当评定7、积极发挥奖惩的作用8、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9、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差异。

学习迁移的含义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学习迁移的类型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近迁移、远迁移与自迁移;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低通路迁移与高通路迁移。

学习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措施:(1)建立迁移的认知结构。小学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

合理安排所用教材的呈现顺序,对促进小学儿童建立认知结构是很重要的。教师对教材呈现的顺序应努力做到:①从一般到个别,使教材渐进分化;②建立横向练习,使教材综合贯通;③从已知到未知,使教材组织序列化。

(2)训练迁移的认知策略能力。认知策略是个体面对新的问题时,个人调节与监控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技能。为了在教学中训练小学儿童的认知策略能力以促进小学儿童的迁移,应努力做到:

①注意小学儿童的心理状态;②提高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③多方面应用概括出来的原则。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与组织。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1.什么是学习?

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通过学习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有以下含义:

(1) 学习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行为、能力发生着变化,这就是学习。学习是个体后天获得行为的过程,它与天生具有的本能行为是不一样的。

(2) 学习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个体要生存,为了生存必须适应环境的变化。人类要应付十分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个体天生所具有的本能如吮吸、防御等无法保证个体的生存。为了保证个体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个体必须通过学习获得、积累各种知识和技能才能生存。

(3) 学习使个体行为或能力发生相对持久的变化。

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把小学生的学习类型划分为: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简述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简述程序性知识的划分及其学习过程的特点。

1.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指新的命题与命题网络中的有关命题联系起来进行贮存的过程。

2.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构都通过激活的扩展来完成,提取是从检索的线索向需要再现的命题扩展,建构是从检索的线索向有关信息进行扩展。程序性知识可以划分为模式识别程序和动作步骤程序,二者的学习过程有不同的特点。

模式是由若干元素按照一定关系组成的一种结构。在实际生活中,各种物体、字母、图形、声音等都可以是模式。而模式识别学习就是指学会对特定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模式进行辨别和判断。

动作步骤的学习是指学会顺利执行完成一项活动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它与模式识别过程密不可分,模式识别是完成动作步骤的前提条件,即只有首先能对需要执行某一动作步骤的情境条件的模式做出准确判别,动作步骤的执行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1.学习策略的概念。

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拟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是个体调节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的高级认知技能。学习策略的分类: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策略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学习策略课堂教学的特点: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的使用的;2、是有关学习过程的3、是有效学习所需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他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学习策略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7.掌握问题解决的过程和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解决的过程。

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一)发现问题(二)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摈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三)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算法式和启发式。(四)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

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

一)问题的特征(二)已有的知识经验(三)定势与功能固着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