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8:00:28 阅读 4045

一、单选题。

1.某教师通过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研究本地区十几所学校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他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属于( )

a.实验研究。

b.个案实验。

c.描述性研究。

d.实验室实验。

2.某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容易受到同学、老师的影响,善于察言观色,其知觉方式属于( )

a.沉思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场独立型。

3.某同学每周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出小结,分析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他这种行为属于( )

a.自我认识。

b.自信。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4.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

a.建构学习论。

b.结构学习论。

c.认识学习论。

d.联结学习论。

5.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 )

a.分化。b.泛化。

c.消退。d.遗忘。

6.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识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7.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

a.逆向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正迁移。

8.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9.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10.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识策略?(

a.设置目标。

b.列提纲。

c.寻求同学帮助。

d.做笔记。

11.学生在学习弹奏钢琴曲的练习中,当练习到一定阶段时,常会感到自己的进步似乎停止了,这种现象属于技能学习中的( )

a.高原现象。

b.倒摄抑制。

c.生理极限。

d.及时反馈。

12.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

a.精细加工策略。

b.复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3.在解几何证明题时,学生常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先确定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条件,然后再将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完成证明过程。这种方法属于问题解决中的( )

a.反推法。

b.算法式。

c.简化法。

d.类比法。

14.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

a.他律阶段。

b.前习俗阶段。

c.自律阶段。

d.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15.在课堂上,某教师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该教师对课堂管理的领导方式主要属于( )

a.参与式。

b.监督式。

c.放羊式。

d.控制式。

16.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 )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动物。b.人类。

c.学生。d.儿童。

17.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研究时间也最长的部分是( )

a.教学过程。

b.学习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18.下列( )属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a.认识定义的符号。

b.熟练的运用定义。

c.叙述定义的含义。

d.背诵定义。

19.教学应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是( )提出的。

a.皮亚杰。

b.布鲁纳。

c.维果斯基。

d.埃里克森。

20.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小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感。

21.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意识属于自我意识中的(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22.( 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表现。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水平差异。

2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学习( )

a.杯弓蛇影。

b.蜜蜂采蜜。

c.儿童对**的模仿。

d.近墨者黑。

24.语文课学习作文的写作规则,这类学习主要属于( )

a.言语信息学习。

b.动作技能学习。

c.智慧技能学习。

d.认知策略学习。

25.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

a.连锁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规则学习。

26.学习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而引发的学习动机,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27.“闻一知十”属于学习中的( )现象。

a.定势。b.功能固着。

c.迁移。d.创造性。

28.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29.采用两难故事研究儿童品德发展问题的心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埃里克森。

d.班杜拉。

30.“三个和尚没水喝”表现的是社会心理效应的,(

a.社会助长。

b.社会惰化。

c.群体极化。

d.从众。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上写字课的时候,黑板上的拼音,老师是用彩色粉笔写的。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有一个学生的作业本上只有汉字而没有拼音。老师问:

“你怎么不写拼音?”学生说:“老师,你也没有写拼音。

”1.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一般用红色笔批改作业,这能够体现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2.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老师用彩色粉笔写拼音,学生却没有看到,这可能是因为( )

a.学生是色盲,教师不知道。

b.彩色拼音与黑板没有形成鲜明对比色。

c.学生不想写拼音找的借口。

d.教师的拼音写错了。

3.感知规律有哪些?(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4.在教育教学中,应如何运用感知规律?(

a.对于强度律,教师应突出强调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

b.对于差异律,教师应注意对象与背景的差异性。

c.对于活动律,教师应注意以活动变化的形式呈现对象。

d.对于组合律,教师应注重对教材的编排分段分节。

二)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1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

于是要求这1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1.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3.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4.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半年后,这18名同学的学习成绩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1.维纳归因理论中,可控的因素是( )

a.运气。b.工作难度。

c.努力程度。

d.能力。2.“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 )

a.期望。b.最近发展区。

c.思维发展。

d.心理需要。

3.对回答正确的学生进行鼓励,运用了( )学习理论。

a.观察。b.强化。

c.需要层次。

d.成就目标。

4.教师的期望对于学生的学习结果影响巨大,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 )

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b.罗森塔尔效应。

c.榜样效应。

d.高原现象。

一、单选题。

1.c【解析】描述性研究即对某个或某几个课堂教学中特定事件进行描述的研究方法。

2.b【解析】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是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知觉方式。场依存型指人们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和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的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干扰,善于察言观色等。

3.d【解析】自我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学习进程的实际情况对计划、学习进程、所用的策略等进行调整的元认知策略。

4.a【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促进课堂教学形成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教学方法,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认知师徒法和互惠教学等。

5.b【解析】泛化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通常,泛化取决于新刺激与原刺激的相似程度。

6.c【解析】自我提高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在青少年中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7.c【解析】顺向迁移即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8.c【解析】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观点,在这些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

9.b【解析】深度加工是指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10.a【解析】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和控制。它主要有计划、监控和调节形式。其中计划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11.a【解析】高原现象即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

12.b【解析】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

13.a【解析】反推法即学生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倒退到起始状态,得出要达到该目标需要什么条件,最后把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与问题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对比,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14.c【解析】l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

15.a【解析】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参与式和监督式。主张参与式领导的教师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创造自由气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

16.a【解析】桑代克自2024年起,开始从事对动物学习的研究,并依据研究的材料,在2024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确立。

17.b【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也是研究得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

18.b【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19.c【解析】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是指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20.a【解析】小学生处于童年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要是发展勤奋感。

21.a【解析】心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心理属性的意识,认知能力属于心理属性方面的内容。

22.d【解析】智力的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水平差异属于个体差异。

23.b【解析】学习是指由于反复经验的参与而引起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8项属于蜜蜂的本能。

24.c【解析】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智慧技能的学习即学习运用概念、规则办事的能力。

25.b【解析】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中,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26.a【解析】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学习兴趣属于内在的需要。

27.c【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28.c【解析】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29.a【解析】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他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30.b【解析】群体对个体活动起到的促退作用称之为社会惰化,“三个和尚没水喝”是其具体表现。

四、情景题。

一)1.a【解析】题干符合知觉选择性的内涵。

2.b【解析】教师用彩色粉笔写拼音,学生却没有看到,可能因为彩色拼音与黑板没有形成鲜明对比色。

3.abcd【解析】略。

4.abcd【解析】略。

二)1.c【解析】维纳归因理论中,努力程度是唯一可控因素。

2.b【解析】题干是指教学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b【解析】表扬与鼓励属于正强化。

4.b【解析】罗森塔尔效应是指教师的期望影响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