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2)
一, 单项选择题。
第1题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 标准参照测验。
b. 常模参照测验。
c. 描述性测验。
d. 团体测验。
第2题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 斯金纳。
b. 巴甫洛夫。
c. 桑代克。
d. 班杜拉。
第3题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c )
a. 位置记忆法。
b. 关键词法。
c. 缩简法。
d. 视觉想象。
第4题 ( b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 内部反馈。
b. 外部反馈。
c. 动觉反馈。
d. 过程反馈。
第5题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具体的,而非一般的?(b )
a. 形式训练说。
b. 共同要素说。
c. 经验类化说。
d. 关系转换说。
第6题如果一个人确认某种紧张情景不能改变或控制时,( a )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
a. 抑郁。
b. 强迫。
c. 恐怖。
d. 紧张。
第7题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 c )。
a. 能力。
b. 气质。
c. 性格。
d. 认知方式。
第8题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b )
a. 初一。
b. 初二。
c. 初三。
d. 高一。
第9题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d )
a. 4±2
b. 5±2
c. 6±2
d. 7±2
第10题按照迁移的性质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 )。
a. 正迁移与负迁移。
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c. 一般迁移与特殊迁移。
d.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第11题一般说来,由( c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 交往动机。
b. 外部动机。
c. 内部动机。
d. 无意识动机。
第12题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当学生从事较容易的作业时,教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 )。
a. 较高的水平。
b. 较低的水平。
c. 非常低的水平。
d. 中等水平。
第13题下列哪个过程属于问题解决( c )。
a. 吃饭穿衣。
b. 漫无目的的幻想。
c. 猜谜语。
d. 回忆**号码。
第14题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 c )。
a. 获得。
b. 消退。
c. 分化。
d. 泛化。
第15题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d )。
a. 类属学习。
b. 总结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命题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
第16题合理编排教材的标准是使教材达到(bcd )。
a. 系统化。
b. 结构化。
c. 一体化。
d. 网络化。
e. 整体化。
第17题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bcd )。
a. 总括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并列结合学习。
e. 并列学习。
第18题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可以分为( bd )。
a. 高尚动机。
b. 内部动机。
c.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d. 外部动机。
e. 低级动机。
第19题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abd )。
a. 行为对抗。
b. 认知失调。
c. 拉帮结伙。
d. 情感冲突。
e. 孤立。
第20题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 ace )。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自发的道德情感。
c. 想象的道德情感。
d. 灌输的道德情感。
e. 伦理的道德情感。
第21题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bcd )。
a. 选择功能。
b. 激活功能。
c. 指向功能。
d. 调节与维持功能。
e. 集中功能。
第22题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规范,包括( ad )。
a. 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b. 口头的规范。
c. 潜意识遵循的规范。
d. 成文的正式规范。
e. 书面规范。
第23题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cd )。
a. 细微型操作技能。
b. 粗放型操作技能。
c. 连续型操作技能。
d. 断续型操作技能。
e. 开放型操作技能。
第24题影响学习者成功或失败的不可控因素包括( bcde )。
a. 努力。
b. 任务难度。
c. 运气。
d. 身心状态。
e. 外界环境。
第25题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 abc )。
a. 认知的需要。
b. 审美的需要。
c. 创造的需要。
d. 安全的需要。
e. 尊重的需要。
三、填空题。
第26题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称作惩罚。
第27题课堂常规的建立属于课堂结构。情境。
第28题主要是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正常的、健康的成长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第29题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原有认知结构。
第30题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___形成___道德观念道德信念。
第31题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和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第32题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以及空间布置等。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
第33题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执行具有内潜性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第34题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___两难故事法。
第35题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可分为___迁移和___迁移。正负。
四、名词解释。
第36题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从物体通常的功能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第37题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方法,而运用一系列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
第38题创造性: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第39题直观: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第40题正强化: 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积极刺激的过程叫正强化。
五.简答题。
第41题简述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学习工具的利用策略、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
第42题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第43题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必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第44题如何理解学习的概念?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所引起的行为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比较持久的变化。对学习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学习的发生是由经验引起的。这种经验不仅包括外部环境刺激以及个体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包括个体与环境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
2)只有当个体在经验的作用下发生了行为上的变化,才能认为学习发生了。但有时这种变化未必立即见诸行为,而只是导致了行为潜能上的变化或者思维上的变化,也可视为发生了学习。
3)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行为发生了变化就意味着学习的发生,只有当行为的变化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所导致的,才能视为学习。
4)学习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是人类具有的;而且在动物之间也存在学习;它不仅指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指态度、行为准则的学习,还包括从出生一直持续终身的日常生活中的学习。
第45题简述人类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类的学习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是:第一,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
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第46题在课堂练习环节上,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有何差异?
专家型教师将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新教师仅仅把它当做必经的步骤。在学生做练习时,专家型教师往往是这样做的:提醒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练习;帮助他们把握做作业的速度;在课堂上来回走动,以便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对练习情况提供系统的反馈(如为每个学生设置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他们的作业情况,或者在课堂上留一部分时间来订正作业等);关心学生是否学得了刚才教的知识,而不是纪律问题。
而新教师则是这样做的:对课堂练习的时间把握不准,往往延时;只照顾自己关心的学生,不顾其他学生;对练习无系统的反馈;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安静,并把这看做是课堂中最重要的事情。
六、论述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它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其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知识观。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而且,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我们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另外,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甚至这些命题还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会对这些命题有同样的理解,因为这些理解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5-,因而不是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卜r过程。
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已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
3)学生观。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更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
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