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7:54:28 阅读 4270

行为主义与情境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摘要] 如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本文在简要阐述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情境教学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了这些理论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重点**了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实际中运用这些理论指导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理论。

关键词] 情境教学;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前言 行为主义认为,环境是影响儿童行为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的大部分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经验的产物,所以可以通过外部因素来塑造与修正儿童的行为。因此,行为主义主张注意环境的影响,注意运用强化理论[1]。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2]。

上述这些原理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并且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今天我们在班上**了一节生物课的教学**,这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我们应如何将这些理论和原理应用于日常教学中,使得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综合素质,改善教师的教学与实践,这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一、 教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构建。

一)教师应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这节生物课中,教师一人的讲解几乎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教师是否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是否敢于质疑、大胆尝试、乐于交流与合作是评价教师是否成功创设了教学情境的重要标准 [3]。 首先,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又能沟通现实生活与知识的联系、架起具体形象与逻辑抽象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其次,并非创设的所有情境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有些情境让学生陷于生活,提炼不出问题,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可见,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与探索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创设情境,而是创设怎样的情境才有效。

1、 创设的情境要为学生所熟悉。

不要单单从渗透思想教育的角度去创设情境,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和原有知识经验中。选取、提炼有利于学习的情境。

2、 创设的情境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创设的情境,在源于生活的同时,又应进行必要的加工与提炼,使它具有明确的指向,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有价值的教学思考[4]。

3、 创设情境应合理,不能忽视环境创设。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而想源于疑。经验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该节生物课的某些问题由老师随口而发,最典型的是那种满堂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学生也只是简单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课堂貌似热闹非凡,气氛活跃,实质流于形式。

二)学生课堂行为习惯的塑造。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5]。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在这节生物课中,比如有的学生做小动作,精力不集中,左顾右盼,但在这节生物课中,老师并未及时纠正这些行为,学生的这些行为并没有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老师不注意观察,给予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将对学生产生不良的甚至是一生的影响。培养儿童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是基础教育的中心任务。

因此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老师不能一味的以将教学做为一节课的中心,还应重视对学生不良课堂行为的纠正。行为主义认为人的行为能否保持下去与它的后果有关,强化作用是塑造与修正儿童行为的基础,表扬,批评,惩罚,奖励是强化的基本手段[6],教师应当及时暗示、启发,有针对性地给予必要的心理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认识,促使他们去改变。在课堂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对不良课堂行为作出深入**与研究,并设法预防,才能真正使有不良课堂行为的学生转变成积极有效的学习者,才能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才能促进学生人生的发展。

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师应更注重课堂设计,优化教学过程。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和观察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7]。生物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实验和观察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中的这节生物中,没有运用“实验”和“观察”这两个有效的教学方法去帮助教学,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忽略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忽视了生物学科与生产、生活各方面的联系。

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作为一名当代生物教师如果能够熟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和操作机能,并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选择现代化教学**,且使之与传统的教学**合理结合,就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大大提高教学效果。这节课,老师应更多的借助多**教学,引入更多的**,电视、录像,丰富整个课堂教学。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准备状态,先行组织策略,注意知识的连贯,要用启迪和暗示诱导学生发挥想象,达到预期效果。

认知主义从开始就强调有意识的活动,智慧活动,理解、领悟。它强调“机体内部的活动”,把学习看作是“包含许多积极心理过程的一种过程,而不只是简单的习惯形成[8]”,它“重视学习者在语言使用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因此,这一理论比曾经盛行一时的行为主义理论及其教学法更少机械性,更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主要采用了信息加工的观点,通过这种途径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等。专家告诉我们,要注重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个体通过学习增加经验,改变认知结构,这种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整体性的质变过程。

一)教师课前应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的意义重大,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也是进行学法指导和思想教育的一个侧面。在这节生物课中存在的问题恰恰暴露出这个弱点,教师应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包括身心准备和知识准备,课前(不仅仅指课前的几分钟)要认真复习和预习,做到胸有成竹,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还可以使课堂流畅,师生心情愉悦。

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前就让学生对新课充满期待,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也更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新知道。但在本节生物课中,老师一开始,就步入了新课程的学习,并且没有组织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资料的搜集。

二)教师应对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成绩水平做以了解。

学生已具备的生物知识有达到了什么程度,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对哪方面的知识又比较薄弱呢?如果,教师课前没有做好调查,那又怎么能确定自己的教学重点,怎么制定适合本班的教学计划呢?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的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等。

教师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教材的难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必须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征方式做适当的安排,以使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前后衔接,从而产生正向学习迁移[9]。

三、小组活动作为班级学习和个人学习的重要补充,既能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又能把因不能开展个人学习而无法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遗憾降到最低程度。

小组活动的开展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的。从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建构主义相应的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利用情景、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展学生运用于各门学科的知识和思考策略,以便主动地建构他们所学的知识的意义。

小组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小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增加了活动的机会,有助于养成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学会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以及在实践合作中逐渐养成与他人共处,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良好品质,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知识和技能暂时较差,容易害羞的学生,合作学习会给他们更多一些尝试学习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对小组活动这一教学形式的忽视,学生学习形式单一,正是这节生物课的缺憾。

四、结论。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际中,应重视环境,重视榜样的作用,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的观点,但也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设创新教学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率,只有合理运用这些理论,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全面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1]杨晓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j]. 学前教育研究, 1995,(02)

2]韦庆华,张俊。 论有效教学情境的营造与素质教育的实施[n].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4月第39卷第2期

3]创新课堂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中国教育技术装备》[n]2024年10期。

4]金玲。 多**环境下的幼儿情感教育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29)

5],[6]邱婧玲。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现代学习的启示与指导[j]. 软件导刊, 2006,(16)

7] 朱瑞,周农。 攻击的神经生物学基础[j]. 安徽医学, 2006,(04)

8]张晓震。 学前教育应以适应幼儿为本[j]. 教育, 2009,(01)

9]杨静雅。发掘孩子的感知潜能[n].经济参考报;2024年。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