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发布 2022-10-15 16:49:28 阅读 3761

一. 名词解释。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强化物。

3.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4.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5.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

6.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的原则,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通俗讲就是:首先做我要你做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7.认知结构:就是人关于现实世界的内在的编码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借以加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8.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9.接受教学:学习应该是通过接受而发生,而不是通过发现。

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接受教学。

10.图式:是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

11.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12.顺应: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

在皮亚杰看来,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

13.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14.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15.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

16. 经典性条件作用:即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

17.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

18.强化程序: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强化程序可以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断续强化程序。

19.结构教学观:教学最终目的是促进“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20.发现法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为学生提高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获得相应的知识,形成或改造认知结构的过程。

21.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把这种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成为先行组织者。

22.知识:知识是个体头脑中的一种内部状态,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知识一般仅指存在于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广义的知识是指主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23.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即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24.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储存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

25.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整。

26.认知策略:也就是学习过程中对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方法。

27.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的策略。

28.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29.学习的监控策略:也即元认知监控策略,是指学习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29.元认知: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组成。

30.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目标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构、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

31.监控策略:是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

33.动作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由一系列实际动作以完善的、合理的程序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

34.练习曲线:是描述动作技能随练习时间或次数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形。

35.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6.道德:是由社会**和内心驱使来支持的、反映一定群体共同价值的社会行为规范的总和。

37.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行,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38. 移情:指设想自己处在他人位置,了解他人想法,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一种心理反应。

39.观察学习:也叫“替代学习”,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学习。

40.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指引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

41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指引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的目标的心理倾向。

42.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随着任务的不断增大,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称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43.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44.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45.认知发展:即指个体的认知功能系统不断完善的变化过程。

46.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47.认知风格: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在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48.自我概念:是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是个人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与评价。

49. 控制点:也叫控制源,指个体认识到的控制其行为结果的力量源泉,如果这种力量源泉来自学习者的外部,称为外部控制点;如果来自学习者自身内部,称为内部控制点。

50.归因:从字面上看即“归属原因”,是指将行为和实践的结果归属于某种原因,或寻求结果的原因。

在心理学中,通常将归因理解为一个人通过知觉、思维、推理等内部心理过程,确认导致他人或自己行为或结果的原因的认知活动。

51直接强化:指学习者作出反应并体验自己反应后果而收到的强化。

52.替代强化:指学习者应观察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而使自己间接地受到强化。

53.自我强化:指人为自己确定标准,用自己控制的奖赏物促进和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

54.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55. 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

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56.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

57. 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作用。

58.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59. 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

60. 控制点:也叫控制源,指个体认识到的控制其行为结果的力量源泉,如果这种力量源泉来自学习者的外部,称为外部控制点;如果来自学习者自身内部,称为内部控制点。

61. 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62. 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把这种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成为先行组织者。

63.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64、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65、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整。

66、最近发展区。

67、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行,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68、认知风格: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在这方面研究最多的是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二。填空。1.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是以1913---1914年桑代克三卷本《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

2.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桑代克,他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4.华生的观点: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学习律 :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

5.强化可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6.强化的程序可分为连续强化程序和断续强化程序。断续强化程序又可分为间隔程序和比率程序。

7.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顺应则是同化性的结构收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在皮亚杰看来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的平衡的过程,个体正式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的。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四类:

成熟、练习与经验、社会性经验和平衡化。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