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范围:
第一章绪论。
1、 教育心理学发展简史。(简述)
答: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标志:桑代克,1913年,《教育心理学》,初具体系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2.发展时期(从20世纪20年代以后到50年代末)→丰富发展。
20→心理测验,30→学科心理,40→心理卫生,50→程序教学。
3.初步建立系统理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布鲁纳:认识发现理论;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 加涅:学习的累积模式。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派别的分歧越来越小。
2.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性质:社会科学,基础应用科学,应用科学。
体系:绪论,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与教效果的测量与评价。
3、自然实验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等自然情境下,引起或改变几种影响学生心理变化的条件,从而观察学生行为变化的方法。
优点:把实验寓于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中,使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参与实验,所以研究所得到的结果更符合学生实际,研究结果更易于推广。
缺点:实验过程中的因变量受突发事件的影响无法进行控制,因而影响所得结果的效度和信度。
4.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简述,答条。
答: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别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4.电子学习规律的**。5.教师发展和教学理论的**。
第二章: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
同化:指个体将客体纳入到原有的图式中去,引起原有图式量的变化。
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时,就会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促使主体调整原有的图式或创立新的图式。
2.运算:指一种内化了的可逆动作,借助于逻辑推理将事物由一种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状态。
3.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来自于社会,文化,历史的综合。
4.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含义、例子、在教学中的应用)→大题。
答:概念:儿童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在**启发帮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例子:儿童不经过训练,进行智力测验,能够完成7岁组所有的题目,其智龄是7岁;但当**给他提供帮助,其借助于启发性的问题、例题、示范,很容易解答出9岁的题目,即智龄达到9岁。
应用:1.教学内容应有一定的难度和超前性:
可以创造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克服困难中加速发展。2.为不同水平的学生创造不同的最近发展区。
3.课前提示,引导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4.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适时而教。
5.学习的最佳期限。→简述。
答:学习的最佳期限是以有机体的成熟为前提的,并且要有一定的心理机能发展为条件。发展本身包含着对一定的外部影响特别敏感的某些特定时期。
维果斯基认为,对一切教育和教养过程而言,最重要的恰恰是那些处在成熟阶段,却还未达到成熟地步的特性,这为教师了解学习的最佳期限提供了线索。
6.自我同一性对角色的混乱。
答:自我同一性:指个体尝试把自我的多个方面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自我整体。
青年人自我成长面临三方面的问题:1.性生理的成熟与性知识的缺乏之间的矛盾。
2.学业与考试失败的压力与对未来追求之间的矛盾。3.
价值观不成熟与抉择判断之间的矛盾。
青少年解决问题的思路:1.体貌。
2.父母的建议、期望。3.
成功和失败的经验。4.目前的状况。
5.环境条件。6.
对未来的展望。
发展危机:在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中,一方面由于自我成长的需要,个体从环境中获得满足,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受到社会要求的限制,使他在社会适应上产生一种困难。
7.发展阶段。
6岁—青春期:
发展危机:勤奋对自卑。
发展顺利: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
发展障碍:缺乏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
青春期:发展危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发展顺利:有了明确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最求的方向。
发展障碍:生活无目的无方向,市场敢当彷徨迷惘。
8.四类同一性的状态:(对两个问题的回答:1.个体积极参与寻找同一性的活动了么?2.个体已经确定自己的选择了么?)
答:同一性扩散(回答都是否); 同一性延缓(第一个是,第二个否); 过早自认(第一个否,第二个是); 同一性获得(都回答是)。
第三章:学习理论。
1.学习理论:联结派(或行为派);认知派;人本派。
2.桑代克。
实验证据:迷笼实验。
3.学习规律: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
准备律:指有机体对某些反应有所准备时,反应就满足,不反应就烦恼;如果没有准备,强迫有所反应,也会产生烦恼。
效果律:指在情境与反应之间的一种可以改变的联结,既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练习律: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种可以改变的联结可因使用而加强,可因不用而减弱。
4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观点:
1) 客观、科学、**和控制的观点。2)人类的后天行为都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学会的。
5.操作性条件反射:机体自发的反应,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程序教学: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原理所设计的程序进行的一种个别化的自我教学方式。可分为直线式程序和分支式程序。
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速度和强度增加的过程。
替代性强化: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自我强化:行为达到自己确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奖励来加强自己的行为过程。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阐明人怎样在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和发展它的个性的理论。分为:直接学习、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个体通过观察榜样在处理刺激时的反应及其受到的强化而完成学习的过程。
自我调节:人们能观察他们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惩罚自己。
6.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的过程、启示。(论述题1)
答: 榜样示范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动机过程与之匹配的行为。
1)注意:受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观察者的心理特征,榜样的活动特征,观察者与榜样的关系特征。
2)保持:先将榜样行为转换成记忆表象,然后记忆表象再转换为言语编码,表象和言语编码同时贮存在头脑中,对学习者以后的行为起指导作用。
3)复制:将记忆中的动作观念转化为行为,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包括动作的认知组织,实际行动,动作监控。
4)动机:观察学习的冬季来自于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启示:首先,提出榜样具有替代性强化的作用,这使人们对榜样在儿童品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品德教育中药多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少提供反面、消极的榜样。
其次,对于我们有效的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也有启发作用。比如,在学生运用知识或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或改正学生的错误,并调节学生的自主性,使之通过自我调节来改进自己的学习。
7.自我效能感。简述。
答:自我效能感: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断。
功能: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任务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及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培养途径: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情绪和生理状态。
8.榜样示范类型:行为世范;言语示范;象征示范;抽象示范;参照示范。
模仿学习的类型:参与性模仿;创造性模仿;延迟性模仿填空。
9.格式塔学习理论。
实验证据:猩猩学习实验。
学习的本质:学习是对问题情境的整体知觉和理解,是对完整结构的组织,而不是形成刺激。
学习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
10.布鲁纳:学科的基本结构。
基本:构建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概念、规则和生动的有意义的细节。
结构:指基本内容之间有层次的联系。
理解学科基本结构的理由:1.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基本内容;2.
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3.能够促进学习的迁移;4.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5.
早期学习学科的基本原理可以促进儿童智慧的发展。
11.发现法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3.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4.有利于记忆。
12.奥苏贝尔:有意义言语学习。
条件:1.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该学);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言语学习的心向(原学);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通话新知识的适当概念(能学)。
种类:代表性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
13.加涅。
学习的本质:学习是人类倾向或能力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为成长的过程。
8种学习分类(填空,选择):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语言的联合;多重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
5种结果分类(简述):1.智慧技能(即智力技能):
指运用符号对外运作的能力。如利用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计算电费。2.
认知策略:指对内的监控与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特殊认知技能,如写作策略。3.
言语信息:指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如一个星期有7天。
4.动作技能:指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如游泳。
5.态度:指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如一个人是喜欢学习数学还是喜欢学习历史。
14.建构主义学习观。
答: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
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
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识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和方式。
15.人本主义学习观:学习就是学习者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即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智力,**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和班集体成员进行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境界的过程。
第四章:学习动机。
1.动机:引起个体行为,维持这种行为,并使这种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2、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学习效率先随学习动机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到达峰值后学习效率又随学习动机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说明适中的学习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最高。
3.成就动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愿意去做自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动机。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