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p44
2.【问题解决】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方法,为此而运用的一系列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基本特点:目的性、认知性、系列性。p111
3.【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p137
4.【教学测评】在教学过程的所有环节中,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搜集教学信息,描述、分析和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些活动被称为教学测评。完整的测评过程包括测量和评价两方面。
测量主要是指搜集资料的过程,而评价是指对测量结果的解释。p179
5【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3~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程教学,同时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p195
6【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p123
7【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p124
8.【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重现。p80
9.【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p87
10.【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p87
11.【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p88
1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p38
13【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p16了解。
14.【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p21
15【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学习是一个介乎经验与行为之间的中间变量。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生的学习是狭义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p2
17【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p9
18【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p11
19.【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p48
2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表示工作效率与动机的关系的。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p55
21.【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p50
22.【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p58
23.【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p67
24.【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p84
25.【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供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p84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供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p84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重现。p80
解答。1、简述构建主义学生观的基本内容,并谈谈对实际教学工作的指导意义。p41
构建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没有接触过,他们也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
因此,教师应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帮助学生逐渐能对自己的学习自我管理;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独立**、讨论、合作等方式学习。
2、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p55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是阿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力求成功者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种任务。
3.了解学生的认知差异有何教育意义?p20ok
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指标。
然而,智力并不影响学习能否发生,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所有这些认知差异表明,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斯托达德曾提出一个双重进度方案,一部分课程采用年级制分班,而其余课程则采用能力分级制,力图使两种教学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其次,应该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布卢姆通过长期的家学实验,提出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所谓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是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最后,应该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美国的斯金纳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个人循序学习。在现代,程序教学又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4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p113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多储备)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多训练)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多练习)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多思考)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5.怎样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与品德?p131ok
一)有效的说服。运用说服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的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相待。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行为示范的方式有很多种。有通过直接行为表现来示范的,也有通过言语讲解来描述某种行为的;有用身边的真人真事现身说法的,也有借助于各种传播媒介象征性示范的。
教师可以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选择并充分利用恰当的示范方式。
三)利用群体约定。第一,清晰而客观地向学生介绍问题的性质。第二,唤起班集体所有成员对问题的意识,使他们明白只有改**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第三,清晰而客观地向学生说明应该形成的新态度。第四,引导集体讨论改**度的具体方法。第五,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践,每位学生都承担一定的执行计划的任务。
第六,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度,第七,引导大家对改变了的态度进行肯定性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四)价值辨析。七个环节具体内容:第一,选择阶段。
自由选择;从多种可选范围内选择;在充分考虑各种选择的后果之后再行选择。第二,赞赏阶段。喜爱自己的选择并体验满意;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选择。
第三,行为阶段。按自己的选择行事;作为一种生活的方式加以重复。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给予奖励时要注意事先选择和确定可以得到奖励的道德行为;要选择并给予恰当的奖励物;应重视内部奖励,如自豪感、满足感等。
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p116ok
一)环境。家庭环境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二)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三)个性。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具有幽默感、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喜欢幻想、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独立性。
创造性的培养p118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3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2推测与假设训练3自我设计训练4头脑风暴训练
7、典型的认知策略有哪些p99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方法:利用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深层加工策略。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关键词法)、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教育心理学心理学
填空或选择。1 我国心理学家 潘菽 在其1980年主编的 教育心理学 一书中指出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就是 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美国1971年出版的 教育百科全书 指出 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之科学研究,实际上教育心理学通党被定义为主要涉及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2 前苏联的彼罗夫斯...
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一部分心理学 3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3 第二章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 5 第一节注意 5 第二节感知觉 8 第三节记忆 12 第四节思维 17 第五节表象与想象 20 第三章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 22 第一节情绪 22 第二节情感 24 第三节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25 第四章心理过程 意志过程 25 ...
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试卷
一 判断题。1.形成技能 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2.在学习过程中,认知策略起着控制执行的作用,控制自己的内部行为。3.教育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如何有效地学与有效地教,而且要研究教育的学科内容。4.英国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5.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确定,标志着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