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2019答案

发布 2022-10-15 10:10:28 阅读 1111

参***。

一、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心理学是研究___的科学。

2.__和___是神经活动的规律。任何神经活动,都是这两个对立面的统一。

3.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就产生了对这些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叫做___

4.__是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

5.如果两音同时到达而强度相差较大,就只能感受到其中一个声音,这种现象叫做__。

6.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___

7.记忆主要以___和___的方式表现出来。

8.__首先对遗忘现象做了系统研究。他把实验室实验方法引进学习、记忆和遗忘的研究中。

9.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称为___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称为___

10.__是人运用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所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

11.我们可以把人类的社会性情感归结为___和___

12.__是在连续多次的练习期间所发生的动作效率变化的**。

13.业已掌握的技能对新技能的掌握所发生的消极影响,即阻碍新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叫做___

14.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能力的二因素结构说认为,能力是由___和___构成的。

15.__是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的过程。

16.桑代克根据对动物的研究,提出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__和__。

17.__就是使提供给学生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以便其中的本质属性保持恒在,而非本质属性则不常出现。

18.__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19.动作技能形成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__阶段;__阶段;__阶段。

20.道德行动的训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__的掌握;__的培养;__的养成。

参***:1.心理现象2.兴奋和抑制3.感觉4.感觉阈限5.声音的掩蔽。

6.恒常性7.再认。

再现8.艾宾浩斯9.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10.言语活动。

11.道德感。

理智感。美感12.练习曲线13.负迁移14.一般因素。

特殊因素。15.社会化16.效果律。

准备律。练习律17.模式直观18.迁移19.认知-定向。

动作系统初步形成。

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20.道德行动的方式方法。

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二、名词解释(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的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

它是借用了物理学中“反射”一词来表示刺激与机体反应间的必然因果关系。它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类。非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如防御反射、食物反射等。这类反射能使机体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与种系生存有重要生理意义。条件反射是指在出生后通过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它可以建立,也可以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条件反射的建立扩大了机体的反应范围,当生活环境改变时,条件也跟着改变,因此,条件反射较非条件反射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适应于复杂变化的生存环境。同时,由于人类还具有社会性活动,能通过劳动实践来改造环境,与动物相比又有了质的不同,人类的神经系统活动显然是更进一步发展了。

2.感觉和知觉: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与感觉一样,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产生的。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了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知觉是按一定的方式来整合个别的感觉信息,形成一定的结构,并根据个体的经验来解释由感觉提供的信息。

它比个别感觉的简单相加要复杂得多。知觉过程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规律的过程,并且具有某些特别的属性,这些规律和属性反映为知觉的组织性、恒常性、惯性(定势),它们保证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相对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

3.能力与素质:能力是一种心理特性,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一种必备的心理条件。

素质是指由先天的遗传条件及后天的经验所决定和产生的身心倾向的总称。能力与素质紧密联系,素质是能力形成的基础。两者又有区别,表现在:

(1)能力是在进行某项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而素质是在认识事物、实际活动、为人处世的各方面表现出来,表现为人内在的身心品质;(2)能力与人的先天生理基础、知识、技能、智力水平和实际经验有关;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而素质与人的先天生理基础和后天所处的环境、所受教育有关;必须通过人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才能形成和发展;(3)能力是素质的重要体现,但远没有素质影响深远,素质不单是人当前智力和能力水平的基础,而且是人今后发展的重要基础。

4.心理发展:指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在心理科学中,心理发展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两个方面认识的。所谓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所谓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也就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l.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1)要从改变旧有的教学思想入手,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地位,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切实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

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其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启发式教学的实施要领是:①要激发学生发生疑问,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②教学计划安排与单元活动设计要有充分的弹性。要考虑学生有接受消化的可能,又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还要让学生有时间去解决实验和实际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启发式方法的实施应采取多种形式,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既可通过教师讲授学习,也要通过发现学习法让学生主动地掌握知识。教师不要干涉太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习惯。

④教学活动不必拘于公式化,要灵活掌握。

2)诱发创造兴趣,启发创造想象。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迫切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他们的创造能力才能得以发挥。创造兴趣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获得感性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表象,只有具备丰富的表象才不会使想象枯竭。因此,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多走出课堂,对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给予关注,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其次,还可利用教学环节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

在教学中注意运用心理定势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此外,培养学生大胆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有重要意义。

3)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心理品质。教师和家长应注意发现和及时引导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也应注意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不因受到批评或挫折而气馁,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

4)创设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因此,教师自身的思维也应具有创造性,并以创造者的身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创造性的氛围,为学生提供敢想善思的创造性的良好情境。

教学中,应把学生的质疑、提问的作为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敢问”到“善问”这个飞跃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认真研究学生的思路,善于发现和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以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及时引导求异思维,从而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安排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和课外活动课,如“畅想课”、“欣赏课”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样,通过采取一系列方法去营造良好的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试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习质量。

1)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是培养学生长远的间接的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的措施。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教育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3)设置适合的目标,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从出生起就具有一种好奇求知的本性。只不过儿童入学后,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开始出现分化,有些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随着学习的成功而不断得到发展,而大多数学生则因学习失败而对知识失去好奇心、求知欲。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别情况,设置适合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并且形成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与此同时,要鼓励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成功结果进行自我奖励和强化。

4)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与不断变化更新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

5)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使之向不同的学习情境发生迁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仅一般的知识、技能可以迁移,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也是可以迁移的。在学生还没有对某种学习产生内部学习动机之前,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学生原有其他方面学习的内部动机,因势利导地使之迁移到新的学习活动中去。

6)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或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竞赛或竞争活动历来被当作激发斗志、争取优良成绩的手段之一。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校中开展适当的竞赛,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促进作用。

7)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以外部的物质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但外部奖励运用不当,很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因此,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时,应持谨慎的态度。

对那些已有内部动机的活动最好不要轻易运用物质奖励,只有对那些缺乏内部动机的活动予以物质奖励才可能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8)提供清楚的、具体的、及时的学习结果反馈信息。

反馈在这里的意思是提供给学生的关于其成绩的信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看到自己的成功、进步,会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可以及时改正,并激起加倍努力,力求获得成功。

心理学答案

心境是一种微弱 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2 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3 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 1521971163001姓名 张玲201 6年5月课程名称 编号 心理学 0398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

心理学答案

易理解性和易使用性原则 1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2可视性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科学和信息理论中一个常用的概念,其含义为 向用户提供信息,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技术进步带来的矛盾 技术可以使人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具趣味性,然而每项新的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使生活复杂化...

心理学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七 论述题 1 答案要点 教育心理学既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有适合于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它构成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的分支。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对象任务时已提到,它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其他的一些谢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甚至交叉 重叠。1 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