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答案

发布 2022-10-15 09:19:28 阅读 5298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教育心理学既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有适合于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它构成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的分支。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对象任务时已提到,它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其他的一些谢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是甚至交叉、重叠。(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儿童心理学为教育心理学提供基础,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各年级阶段发展的规律;(3)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的知识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根据;而反过来,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又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4)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的关系:广义而言,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狭义而言,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

2、答案要点:

1)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2023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2)建国前,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目自己的理论体系。(3)建国后,主要学习和介绍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

(4)60年代前期,在学科心理学方面作了大量人实验研究。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前期中断。70年代后期,重新复苏繁荣,自己编写和翻译介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越来越多。

(5)目前,工作者综合国内外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的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的儿童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2、答案要点: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过他们当前的认知结构的要求,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事物,大量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3)最近发展区的意义,最近发展区指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

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主要观点有:(1)他认为神经系统中刺激同反应联结的形成是最基本的,学习就是形成这种联结,所以他的学习理论被称为“学习的联结说”。(2)他认为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按一定的规律而建立的,所以他的学说又称为尝试—错误说。

(3)桑代克通过他有名的“饿猫实验”提出了三条基本的学习规律,即准备率、练习律和效果律。(4)他还把人的学习分为四类:a、像普通动物式的养成结合;b、以观念养成结合;c、分析或抽象;d、选择的思想或推理。

评价: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第一个系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他提出的学习规律设计的范围极广,其中的主要学习规律一直是学习心理学中的重要争论点和研究的主要课题,还激起了后来许多心理学家的大量的实验研究。当然,桑代克的理论也有消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哎以下方面:

(1)他既承认神经的联结,又承认观念的结合,是一个二元论者;(2)他援引动物实验的资料来说明人的学习,抹杀了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3)他用生物学的观点把人的学习的基本形式看成是与动物一样的一种“尝试—错误”的过程是不正确的,不科学的。

2、答案要点:

布鲁纳关于学习方面的主张主要有下述几方面:(1)他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用同化和顺应的方式不断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2)他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3)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4)提倡广泛使用发现法。

第四章学习动机。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要受一系列主客观的因素制约。因此,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既一致有不一致的关系。(2)一致的情况是:

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3)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

(4)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惟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会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一致与负向不一致。

2、答案要点:

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当较低层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第五章学习迁移。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类话说与关系转换说等。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共同要素说认为两情境中有共同成分时可以产生迁移。

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强调原理的理解,这较共同要素说有所进步。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2、答案要点:

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第六章知识学习。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可以利用感知的基本规律,采用如下途径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一般而言,模像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但是,这一结论只限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先进行模像直观,在获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再进行实物直观,比一开始就进行实物直观的学习效果要好。(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直观过程中,首先要加强言语的指导,明确观察目标,提示合理的观察秩序。

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语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式。采用何种方式应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而定。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

2、答案要点: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的定向映象;(2) 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3) 充分而有效地反馈。

准确的结果反馈可以引导学生矫正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并鼓励学生努力改善其操作;(4) 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进行专门的动觉训练,以提高其稳定性和清晰性,充分发挥动觉在技能学习中的作用。

2、答案要点: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实用言语; 除了以上三点基础要求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

第八章学习策略。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放面;

简述这三个方面。

2、答案要点: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简述这三个策略及其方法。

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四、填空题:

1、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2、已知条件,要达到的目标 3、目的性,心理活动; 4、发明创造 5、动物 6、循序渐进,分阶段7、活动积极性,知识经验; 8、性质,关键信息,初步映象; 9、表面特征,深层特征; 10、问题空间11、算法式,启发式 12、灵活性,已有知识经验 13、经验假设 14、直接检验,间接检验 ,直接检验 15、数量,质量。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 环境, (2)智力 (3)个性每点要具体讲解。

2、答案要点:

(1).创设有利于创造产生的环境。

心理学答案

心境是一种微弱 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2 激情。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3 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 1521971163001姓名 张玲201 6年5月课程名称 编号 心理学 0398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

心理学答案

易理解性和易使用性原则 1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2可视性反馈原则 反馈是控制科学和信息理论中一个常用的概念,其含义为 向用户提供信息,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技术进步带来的矛盾 技术可以使人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具趣味性,然而每项新的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使生活复杂化...

心理学答案

运动心理学 课程练习6参 一 名词解释 5 4 20分 1 暗示训练 利用语言 手势 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 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2 心境状态 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3 自我概念 个体主观上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