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

发布 2022-10-12 06:03:28 阅读 2382

四数组主备人张银娜。

一、 本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内容主要包括:线段、直线、射线的认识;角和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或三角尺画角。

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人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学生“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 本周教学内容。

角和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用量角器或三角尺画角;练习七。

四、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对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已经学会如何利用上的直角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形成画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知识基础,在加强操作活动的同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五、 本周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角的含义,进一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平角和周角,并了解这几。

种角的大小关系。

2.使学生能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

3.使学生经历量角、画角等操作步骤的整理归纳过程,感受操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体会。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意义。

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学会使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2.认识平角和周角,会辨认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突破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来掌握。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的技能。

突破方法:通过操作练习,熟练掌握画角的技能。

七、教材内容编排特点。

1)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强调概念认识的系统性。

与角有关的部分,包括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各自的概念之间有着高度的关联性,相互之间又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在教材的编排中,编写者着重把握这些特点,组织相关的材料。

如在“角”的概念界定中,很好地利用了射线与角的关系,从两个层面对“角”作了概念说明: -为直观静态层面,即“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的定义;二为延伸动态层面,即“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紧紧抓住角的本质内涵进行说明。与此同时,在“角的分类”这一节内容中, 又将研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这五类角的关系置于动态定义的背景下完成,较好地体现了“角”的各要素(边、度量单位)在角的构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了对概念的系统性认识。

2)强调一般步骤的梳理,关注操作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内容中,涉及“量出指定角的度数”与“画指定度数的角”等属于操作技能的知识,可以归为典型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范畴。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研究“怎么做”的知识,其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便是明晰相应的操作流程。教材在编排“角的度量”与“画角”两节内容中,均注意对操作步骤的归纳提炼。

如“角的度量”中在研究了度量角的大小的“单位”及操作工具“量角器”的工作原理后,涉及具体量一个角的度数时,呈现了量角的步骤;同样,在“画角”这节内容中,教材也是呈现了画角的步骤。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 关于“如何做”“一般的步骤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学习者也只有明确了相应的操作步聚,再加以一一定量的练习,其技能水平才能相应提高。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这方面给予了加强。

3)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关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作为“图形与几何”的基础性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基本目标。 本单元内容。

在编排中,抓住了几何知识的特点,突出学习的过程性,既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也为学生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了条件。如在练习七的相关练习中,多次要求学生用先估一估、再度量的方式进行学习,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此外,在整个单元的编排中,因为重视操作活动,强调概念知识的系统认知,能为学生后续学习类似内容积累起丰富的活动经验。

八、教学建议。

1) 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时,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二年级上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制定本单元相应知识的教学目标。

如“角”的含义的引出,应与学生已有的角的特征认识沟通起来,完善对“角”的概念的认知。再如在“角的分类”的教学中,应将学生原来已经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作为深人认识“角”的分类的出发点,在“角的度量”学习基础上,对直角、钝角、锐角作新的认识。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许多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对直观图形的观察、描述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教材编写时,也比较重视量、数、折、拼等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起相关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以确保学生的操作体验活动切实到位,如在测。

量角的度数时,引出度量工具后,可先让学生尝试测量某个角的度数,然后再讨论方法;再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教学时,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一定的操作程序。

3)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如在角的大小比较中,则渗透了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性特点,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

4)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奠定一一定的基础。因此,除了本单元中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得之外,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与提升。比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换一些特定度数的角,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还可引导学生量一些超过180度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例如教材第46页第14题),这些活动的经历,教为学生以后学习与角有相关的知识积累起相应的基本活动经验。

九、课时安排(5课时)

十、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 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没有端点的那一端可以无限延伸。不能量出长度,如出现一条射线长8米这样的判断题一定是错的。

读作:射线ab (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2、 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图形相同点不同点。

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射线有一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没有端点,无限长。

3、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叉的越开,角越大。

7、 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 量角和画角要做到“角的顶点对量角器的中心点,0刻度线对角的一条边9内0看内圈,外0看外圈),再看另一边。”

9、 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又小于180°;平角180°;周角360°。1周角=2平角=4直角。

10、放大镜不能把角放大。放大镜可以把东西放大,但不可以把角放大。

1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角,相对的两个角度数相等,相邻的两个角度数和是180。

12、用三角板可以画特殊的角:15度、30度、60度、90度、45度、75度、105度、135度、120度和150度的角。

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钟面上3时和9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直角;钟面上6时整,时针和分针组成了平角。钟面上12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了周角 。

十。一、易考易错题。

一)、填空。

1.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是65度,另一个锐角是( )

2. 3时30分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是( )角,6时整,时针与分针夹角是( )角,( 时或( )时,分针和时针成直角,从5时到6时,分针转动了( )度。

3. 1周角=( 平角=( 直角=( 度。

4. 如果∠1+∠2=∠2+∠3,∠1=75度,那么∠3=(

5. 如图,∠1=35度,∠3=( 4=( 2=( 1+∠2+∠3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角的两边张开越大,角就越大。

2. .平角是一条直线,周角是一条射线。

3.两个锐角的和一定比直角大。

4.小于90度的角叫锐角,大于90度的角叫钝角。

5.小明在操场上画一个60度的角,比在作业本上画的60度的角大。

三)、选择。

1.用一个能放大5倍的放大镜观察--个15度的角,观察到的角是( )

a.150度 b. 75度 c.15度。

2.将一个平角分成两个角,如果其中一个是锐角,那么另一个一定是( )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3.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 )的角。

a.15度 b.20度 c.135度。

4.将一张圆形纸片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得到的角的度数是( )

a.90度 b.45度 c.180度。

5.一个钝角减去一个锐角得到一个角,那这个角是。

a锐角 b 直角 c钝角 d以上都有可能。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 知道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重点 线段 直线和射线的区别和联系。教学难点 角的认识。导学过程 一 复述回顾 下面中哪些是线段?说说判断的理由。二 设问导读 一 认识线段射...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2 角的度量。第1节线段直线 射线和角。复述回顾。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 1.请你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2.下面哪条是线段。学习目标。1.认识线段 直线和射线。2.掌握直线 线段和射线的区别和联系。3.知道角的含义及各部分名称,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设问导读。1.阅读课本第38页的内容,完成下表 ...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第一课时 直线 射线和角。教学内容。教材第35 36页。教学目标。认识直线 射线和角。理解直线 射线和线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重点难点。重点 认识射线和角。难点 建立角的正确概念。教学过程。一 认识直线和射线。1 教师打开手电筒,让学生观察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手电筒的光从灯泡...